徐烈劍 歐陽結武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 332000)
力學在高中知識的覆蓋面較廣,力的種類較多,例如重力、支持力、萬有引力、向心力等,不同的力雖然在不同的情況下產生并具有不同的性質,但歸根結底都源于生活,因此在力學的教學和習題中都應與日常生活相關,提高教學水平,加深教學深度,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讓學生不僅得到書本知識,并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
例1針對以下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如果從慣性角度進行解釋,其中正確的一個選項是( ).
A.運用大功率發電機之后,一級方程式賽車速度已經能超過老式螺旋槳飛機. 由此可知,可以利用科學的方式將小質量物體獲得大慣性.
B.子彈射出槍膛在運動了一段距離過后,沒有穿透棉衣,可見子彈的慣性減小.
C.一輛貨運列車運行至不同的車站時,要卸下或者加掛車廂,這一操作會對其慣性進行改變.
D.一輛摩托車轉彎時,司機除了要控制速度以外,也要適當傾斜身體,對人和車的慣性進行調控,實現行駛的目的.
本題從日常生活著手,將物理習題與生活密切聯系,用電器、子彈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以這些來命題,讓學生在審題時一目了然,在出題或講課時,應當適當多與實際相聯系,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分析,但在本題中涉及很多日常生活中邊緣化的例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接觸子彈、貨車等,因此就對本題的出題精度要求較高,也在于學生日常生活知識的普及,子彈打人等例子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消極面,因此不建議這樣出題,出題人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出題,以積極的生活來舉例,培養學生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也與實際生活關系密切,高中學生初次接觸物理學,并且其人格發展也不夠成熟,物理涉及生活的面較多,因此借助物理習題,逐漸培養學生的一些生活意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法規,物理也是一門很好的培養學生價值觀的學科,在學生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例2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在正常航線上作水平飛行時,由于突然受到強大垂直氣流的作用,使飛機在10s內高度下降1700m造成眾多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傷害事故,如果只研究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且假定這一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試計算:(1)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產生的加速度多大?方向怎樣?(2)乘客所系安全帶必須提供相當于乘客體重多少倍的豎直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脫離座椅?(g取10m/s2)(3)未系安全帶的乘客,相對于機艙將向什么方向運動?最可能受到傷害的是人體的什么部位?(注:飛機上乘客所系的安全帶是固定連結在飛機座椅和乘客腰部的較寬的帶子,它使乘客與飛機座椅連為一體)
從這道題可以看出,其涉及知識面較廣且蘊含的道理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安全教育,跟同學們講述了不系安全帶的危險性,從力學教學角度分析了系安全帶的必要,也說明了人們不良習慣的危險性,引起學生的深刻反思.
反思一:飛機原先是水平飛行的,由于垂直氣流的作用,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可看成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飛機原先是水平飛行的,由于垂直氣流的作用,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可看成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h=(1/2)at2,得a=2h/t2,代入h=1700m,t=10s,得a=(2×1700/102)(m/s2)=34m/s2,方向豎直向下,通過其結果可以看出其加速度很大,發生安全事故時,會產生很大的向上的加速度,對乘客產生極大的危害,可以看出佩戴安全帶的必要性.
反思二:從(2)可以看出,若乘客未系安全帶,飛機向下的加速度為34m/s2,人向下加速度為10m/s2,飛機向下的加速度大于人的加速度,所以人對飛機將向上運動,會使頭部受到嚴重傷害,出于其他人來考慮,在顛簸的過程中,會對其他人造成嚴重傷害,因此在實際生活中,應當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重視自我安全,在規定場合系安全帶,注意自我保護意識.
總之,物理作為一門十分抽象的學科,是多門學科的交匯,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一旦將其復雜化,將更加增加其學習難度,力學部分則綜合了數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還要對研究對象進行準確的受力分析,因此對于教師的要求也較高,將物理習題與教學生活化,是改善當今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措施,將物理與生活相結合,創設物理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也是一項重要手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競爭意識,會使所學知識更加牢固,為之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提高成績,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