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維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二礦,山西陽泉 045000)
煤礦生產中,煤礦機電系統可確保整體生產系統合理運行,科學的控制可確保操作有序,生產技術先進,提高煤炭開發生產整體效率[1]。PLC技術應用廣泛,在煤礦產業也有推廣應用。管理者應用PLC技術提高管理效率及質量,打破原有生產管理效率低下狀況;在技術發展中,深入分析生產技術,認識到生產技術的弊端和優勢,將現代化的優秀技術融入到生產中去,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PLC為可編程存儲器,在生產管理中,PLC執行復雜邏輯運算、控制生產、定時操作。PLC可實現數字化操作及自動輸入內容,對生產環節各項內容監控。PLC控制系統編輯以梯形圖為主,操作簡單,控制效果好,在煤礦機電領域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符合我國煤礦工業生產機電控制技術要求,提高管理效益。
應用PLC技術可對生產中各項信息充分收集,和煤礦機電控制相互對接,按照煤礦管理步驟,將PLC技術應用原理分為3個板塊[2]。
(1)PLC技術信息輸入。將需要的信息得輸入到系統中去,實現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也是PLC技術應用的基礎條件。同時,信息傳輸到煤礦機電控制系統中,為后期調試設備做鋪墊。
(2)PLC技術和煤礦生產相互對接,在信息采集階段大量信息已經輸入到機電系統中,此時PLC主要通過既定模式將掃描到的生產邏輯信息進行處理;將系統化的指令轉化為簡單易懂的操作指令,執行活動控制指令,將信息調整到輸入狀態[3]。
(3)PLC技術在輸出結果上有充分應用,PLC技術將上階段處理結果呈現出來,方便控制煤礦機電設備設施。
至此,煤礦機電控制中PLC技術得到充分應用,運用處理結束。
煤礦生產工作中,機電控制的效率及質量直接影響生產質量。因此,需重視先進生產技術在煤礦機電控制中的投入,應積極發掘新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促進煤礦生產科學發展[4]。
PLC技術應用初期,發現該技術在執行信息輸出中受時效性影響較大,無法將結果及時傳遞到生產管理方面,導致技術檢測結果精準度不高[5]。此外,在我國煤礦生產中,多采用傳統機電控制方式,隨著時間的發展,煤礦企業對機電系統升級,可能導致一些技術發展和系統脫節,影響PLC技術升級,無法發揮PLC技術真正價值[6]。但是,隨著行業技術不斷成熟,現存問題逐漸被攻克,煤礦機電控制中PLC技術應用前景得到肯定。
煤礦井下風門可及時將瓦斯疏通出去,將可燃性氣體排出,換進健康空氣,保障生產安全。當下,我國煤礦生產多采用人工方式控制井下風門,耗費大量人力,控制效果不理想。例如,人員受負壓影響,控制風門有所不便,且若力量過大,將破壞風門,造成損壞。
考慮到上述問題,提出在風門控制上應用PLC技術,通過PLC系統和紅外線感應器,檢測是否有車輛通過,若有車輛通過,紅外線感應后發送信號到PLC系統,風門開啟[7]。通過此方式,落實風門自動化控制,解放人工生產力,節省人力資源。
圖1 井下風門自動化設計
井下風門疏散危險氣體,是煤礦開采中的重中之重,若風門狀態異常,將威脅到生產人員生命安全。采用PLC技術,以紅外線感應器檢測車輛是否通過,若車輛通過,CPU發出信號,風門受到打開信號,自動開啟,否則風門關閉。
PLC技術可及時刷新生產數據,在此過程中,其對機電控制系統的運行效率有較大影響。要提高實際運行效率,需適當減少對設備造成的沖擊,盡可能提高設備實際運行效率,設置加速效率,以加速單元對系統整理,實現“再生”。穩定PLC運行效果,需注重其在刷新生產數據中提高速度[8]。正常刷新數據需要0.5 s,采取措施將全部數據實際轉換時間縮短,可提高絞車運行效率,提高整體煤礦生產效率。
煤礦生產多采用膠帶運輸機。膠帶運輸機要停車操作,需工作人員手動操作,制動對液壓系統油壓進行科學調整,液壓系統調整完成,閘瓦和制動盤接觸,產生摩擦阻力,實現制動。但是,這種傳統制動方式閘瓦和制動盤接觸,產生摩擦的同時也生成大量熱量,容易發生危險事故。將PLC技術引入后,PLC可自動控制閘瓦和制動盤接觸時間,讓兩者間歇性接觸,盡可能減少熱量產生,降低溫度,保障生產控制安全合理。
在提升機中可充分應用PLC技術的自動控制優勢,實現微處理。主要對收集的各項信息信號傳輸到邏輯區域,綜合分析之后,傳輸到對應的元件執行操作。PLC技術在提升機中工作,可顯示提升機深度、提升次數,發生故障后及時停止設備,發出警報。PLC技術運用到提升機中,相較于傳統的繼電器控制有明顯優勢,其控制準確度較高,在礦井及電機中投入PLC傳感器,可實時監測提升機運行狀態,若發現提升機故障,可第一時間發出警報,停止設備運行,將故障信號傳遞到控制中心,便于及時做出有效應對措施,提高系統安全性及可靠性,減少維護工作力度及難度。
圖2 提升機中PLC技術的實際應用
電控系統是煤礦機電控制系統的核心,也是應用PLC技術的關鍵所在。而在電控系統中,變頻調速系統及核心處理器是核心中的核新。下文以S7-300PLC處理器為例進行分析,其系統設備結構包括操作臺觸摸屏、低壓配電柜、制動電阻柜、變頻電阻柜、PLC控制器等。
PLC實際應用需包含配電系統硬件、變頻調速、通信、接口、CPU、PLC控制系統等。
(1)在硬件電路設計上,選擇西門子S7-300硬件模塊支持,以此構建電源模塊、編程設備,實現通信等。在CPU中,主要硬件為儲存器、微處理器,主要采集電機實時狀態,執行電控命令,將電控中的數據及程序儲存到儲存器中。故障點可實現智能監控,接口模塊主要負責數據交互。通信中,主要完成I/O接口、上位機、PLC之間信息傳遞。對PLC編程,編程設備選擇STEP7,在該設備中可實現對各文本的高效編輯。電源模塊對設備提供穩定供電,將原本220 V電壓轉變為PLC運行所需的5 V、24 V。
(2)在軟件設計上,系統在WINCC和STEP7完成,程序分為多個子程序,子程序單獨編寫。
輔助啟動:機電控制系統中,動力、油泵、電機具有聯鎖關系,工作前輔助系統需啟動聯鎖關系,控制系統動力制動裝置。
系統啟動:準備程序完成,判定系統是否啟動,若符合條件,聯動手柄,調整到啟動位置,系統啟動。
安全回路:安全回路設計,針對現有系統軟件落實安全保護,若發現提升機故障,則啟動硬件保護,閉鎖報警。
綜上所述,經上述系統設計之后,對PLC技術應用效果檢驗,以硬件及軟件為基礎,對系統運行測試,就測試結果分析,發現機電控制系統運行平穩,系統啟動及使用總沖擊電流小,克服傳統機電控制模式弊端,井下瓦斯、煤塵等對生產影響大大減小,煤礦機電控制效率及質量大大提高,生產穩定、安全。此外,PLC系統中有大量子系統,便于系統及時升級,增加功能,滿足煤礦長久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