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夢華,陳海彬,徐 進,李陽嘉
(東莞理工學院,廣東東莞 523808)
隨著節能要求的突出和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在保證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進行整車輕量化,是目前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車身骨架件的輕量化設計,是整車輕量化的關鍵[1]。研究表明,汽車燃油消耗與汽車的自身質量成正比,汽車質量每減輕1%,燃油消耗降低0.6%~1.0%,燃油消耗的下降,排放也會減少[2]。而使用高強鋼和超高強鋼替代傳統鋼材,也是汽車輕量化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3]。DP鋼 (Dual Phase Steel) 和 QP鋼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Steel)都可用于減輕車身自重,降低油耗,但由于QP鋼還具有較強的能量吸附力,因而在汽車輕量化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逐漸取代前者的地位[4]。由于DP鋼和QP鋼的廣泛應用,前人已經對這2種鋼材進行了較多的研究。任水利等[5]采用正交試驗法對DP980冷軋雙相鋼進行了激光焊接工藝參數優化。萬榮春等[6]利用U型彎曲試驗研究了3種1180 MPa級超高強汽車薄板鋼,即DP1180鋼、MS1180鋼和QP1180鋼的延遲斷裂性能。
回火是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于下臨界溫度Ac1(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的開始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后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或將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后緩慢或快速冷卻。一般用于減小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淬火后的工件應及時回火,通過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本實驗以QP980、MS1180、DP980及780TR 4種高強鋼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關鍵成分,研究回火溫度對它們硬度的影響,以期為高強鋼熱處理工藝的制定及工業應用提供參考數據。
對于含碳量為0.77%的共析鋼,其淬火后,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回火時,其過冷奧氏體會形成不同類型的珠光體類組織:700~650℃會形成珠光體;650~600℃會形成索氏體;600~550℃會形成托氏體;550~350℃會形成上貝氏體;350~200℃會形成下貝氏體;小于200℃時為馬氏體。這種珠光體類組織和貝氏體類組織的力學性能各不相同,最主要因素是片層間距的大小。
QP980、MS1180、DP980及780TR 4種高強鋼的碳含量小于0.77%,這4種鋼為亞共析鋼。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回火時,和共析鋼一樣,產生不同的珠光體類和貝氏體類組織,所以不同的回火溫度會導致高強度鋼板的硬度不同。
實驗用2 mm厚的QP980、MS1180、DP980及780TR高強鋼片材,經裁成尺寸為15 mm×40 mm×2 mm的試樣。它們的化學成分[1,5-7]組成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鋼的化學成分wt%
采用對比實驗研究熱處理工藝對實驗鋼硬度的影響。實驗設計如表2所示。
表2 實驗鋼回火處理設計表
使用800目的砂紙做細磨后,用7000目的砂紙進行拋光,減小測試的誤差。用HD-1000TM顯微硬度計分別測量4組試樣的初始硬度,該過程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實驗選擇在試樣中心線上進行硬度測量,每個試樣測5個點,相隔兩壓痕間距設定為100 m,取其平均值作為試樣的硬度。壓頭載荷為2.942 N,保載時間為5 s,自動加載和卸載實驗力。利用兩平行線測出壓痕對角線長度,進而計算出測試點的公式為:
式中:HV為維氏硬度值;F為壓頭載荷,取2.942 N;K為物鏡倍率;D1、D2為對角線長度。
采用萬用電爐分別將試樣加熱至相應的回火溫度,恒溫一定時間,經水冷冷卻至室溫。本次試驗設定回火溫度分別為300℃、400℃、500℃,保溫時間設定為3 min。實驗過程中每隔5 min用FLIR E60熱像儀測量試樣的溫度。熱像儀測量的溫度范圍為-20~650℃。
去除表面氧化層后,再次對試樣進行研磨和拋光處理,重復測量初始硬度的步驟,記錄下經過熱處理后的試樣硬度。
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表3 試驗鋼的初始硬度HV
圖1 不同回火溫度下試驗鋼的硬度
如圖1所示,各試樣的硬度隨熱處理溫度升高而逐漸降低。QP980高強鋼在300~500℃間呈均勻變化,斜率為-0.198 5。雖然780TR高強鋼的硬度也隨熱處理溫度的升高而降低,但300℃和400℃的數據存在異常,都偏高。可知2試樣在實驗過程中的熱處理溫度都未達到設定溫度。DP980高強鋼在300~400℃時硬度的變化較400~500℃時的硬度變化更加明顯,300~500℃的斜率是-0.213 8。MS1180高強鋼的硬度變化也比較均勻,300~500℃之間的斜率為-0.151 9。
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初始硬度越高的實驗鋼,在同一溫度區間內的硬度變化越大。但硬度最高的DP980實驗鋼在經過不同回火溫度的處理后,在進行相同處理的試樣中的硬度仍是最高的,其他實驗鋼硬度高低順序也基本沒有變化,只是回火處理后的硬度差有所減小。
由此可以判斷780TR實驗鋼在300℃的數據應是200~250℃時的硬度,而400℃的數據則是300℃左右的硬度數據。
與其他試驗鋼相比,MS1180高強鋼在同樣溫度回火后硬度下降最小,可知其抗回火性能力最強。并且根據黃春峰[8]整理的鋼的力學性能及熱處理工藝經驗公式可以推出:加熱溫度在300~500℃之間時,試驗鋼的抗拉強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弱,疲勞極限也隨之減弱。
在300~500℃間,試樣的硬度隨回火溫度升高而逐漸降低,抗拉強度和疲勞極限也隨溫度的升高而逐漸降低。并且初始硬度越高,在同一溫度區間內的硬度變化越大,但實驗鋼的硬度高低順序并沒有變化,只是在經過回火處理后各實驗鋼之間的硬度差有所減小。與其它實驗鋼相比,MS1180高強鋼在同樣溫度回火后硬度下降最小,因此抗回火性能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