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 吳玉韶
政策是產業的風向標。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老齡重磅政策文件密集出臺年,隨著老齡政策不斷完善,老齡產業發展迎來了新機遇,將呈現六個新趨勢。
從2013年老齡產業元年開始,幾乎所有老齡政策都是聚焦供給,而2019年老齡政策一個重要轉向,就是由注重供給向注重需求轉變。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是從強調供給到注重需求轉變的標志性文件。全文6個部分,其中4個部分講需求和消費:加強養老服務消費支撐保障;培育養老服務消費新業態;提高老年人消費支付能力;優化養老服務營商和消費環境。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國家衛健委等3部門發布的《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將社會力量視為養老服務供給的主力軍,更多發揮市場作用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老年人需求重心將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發展型、參與型轉變,產業更加細分,更加專業化、職業化。做老齡產業要“從讀懂老年人開始”,要以老年人真實有效需求為導向,與時俱進轉型升級開發產品、做好服務、開拓市場,老齡產業相關領域將發生轉變,從老年健康業、老年用品業、老年文化業等領域高層次、個性化服務將成為老齡產業發展新方向。
老年健康不僅是事業,也是產業,是最具希望的產業。老年健康產業將有三個重點方向,面向全年齡人群的全方位健康管理,面向高齡失能人群的康復護理,面向占比75%的慢病老年人的治療。其中健康管理是新興領域,也是潛力最大的產業。老年人最缺的不是醫療而是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素養低是最大問題,特別是想健康卻不知道如何健康,要以健康素養教育促進主動健康,只有掌握生老病死的規律性,了解醫療技術的局限性,才能增強應對自身健康的主動性,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為健康管理提供了新契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這是2000年提出構建養老服務體系以來的最新表述,新表述更加注重不同領域間的協調發展,這是現代化治理體系的客觀要求。養老服務體系的新表述,反映了對養老服務發展規律的認識逐步深化,從最早的家庭、社區、社會養老到日益明晰的居家、社區、機構、醫養、康養的“五位一體”,從差異化定位到強調協調和結合,協同發展成為了發展的主線。
新的政策導向,解開了老齡研究和老齡產業實踐中的長期困惑:補充還是支撐?醫養還是養醫?醫養是不是醫?9064還是9073?三位一體還是四位一體?對于老齡產業來說,協同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單個領域、單個企業單打獨斗很難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老年人養老需求,只有真正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居家、社區、機構協同發展,醫養和康養相互結合,才能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綜合連續的多樣化服務。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老齡產業發展,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了老齡產業的戰略定位和高度,事業與產業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老齡產業不是獨立產業,是眾多產業的集合,跨界融合是老齡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中包括:事業與產業融合、市場與社會融合、與其他產業融合、產業內部融合。政府回歸本位,將更加注重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作用,更大力度保基本兜底線;同時,全面放開市場,通過社會力量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供給。從長遠看,養老服務數量增加、質量提升、結構調整都必須靠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布局上,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協調整合優質資源,統籌老齡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拓展中國特色老齡產業的發展空間。以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發展為途徑,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延伸產業價值鏈,形成產業新體系,實現支柱產業的更替,支撐產業振興遠景。
《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中五大任務分別是錢、人、物、科技、環境,科技被列為第四大任務,規劃提出,“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依靠科技創新化解人口老齡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關于開展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的通知》是繼2017年開展試點推動智慧健康養老領域創新發展的第三年,也充分顯示了這一領域發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通過科技創新,突破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市場化、多元化科技開發和促進成果轉化的有效模式。企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裝備開發適合老年人身心特點和特殊需要的各類產品用品,強化安全性、可靠性和實用性,豐富產品種類。同時,必須重視使用體驗,僅僅站在成年人角度設計產品和服務,可能為老年人帶來不友好的體驗。在老年輔助技術研發和應用、開展信息化老年健康服務這兩大領域,《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中都有明確的表述,通過面向老年人的定向研發,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功能退化缺損和更高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優化產品和服務設計,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2017年第14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提出了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的要求,兩年多來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成為相關職能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個專項文件相繼出臺,相關標準規范和監督管理辦法也逐步完善。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三方面要求,優化養老服務營商環境,完善養老服務消費環境,加強養老服務消費市場監管。
老齡產業今后一個重要趨勢是:從外延式數量速度發展轉向技術質量效益的內涵式發展。順應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滿足監督管理標準,關鍵是培育核心競爭力,通過在管理、服務、技術、人才、標準五個方面下功夫,“練好內功,做好自己的事”。適宜的產品和服務才是老年人需要的,企業要真正以老年人為本,真正站在老年人需求角度去研發、設計和提供符合老年人實際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主觀臆想的“偽”老年產品和服務。企業應當以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為中心,以高質量和多樣化供給作為企業優勢,以特色和優質作為企業品牌,以綜合質量效益作為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