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二級巡視員 王 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力氣來應對。”
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需要新思路、新設計。
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需要從基本概念入手,進行重新梳理。
養老服務首先基于“老”。老,可以是生理年齡,從 60歲開始;也可以是心理年齡,80歲還不服老。隨著老齡化、高齡化、少子化的到來,老人長壽了,失能風險增加、支付能力減弱;孩子減少了,寂寞難耐,照料無望。新時代老年人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健康、公平、安全、環境等充滿期待。
人老了要“養”。一是自己養,二是被人供養。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供養不僅管吃住,還要孝敬。孔子說,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敬的結果是“安”。孔子又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讓所有老人都有安頓,這是《禮記·禮運篇》的大同思想,也是養老的最高境界。
養老“服務”,屬于第三方社會行為。服務誰、服務什么、怎么服務,這三者組合產生了不同的養老模式,也引發了家庭、社會、國家之間的權責分工。
基本養老服務,套用《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基本醫療服務”的定義,是指維護老年人養老所必需、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公民可公平獲得的,采用適宜條件提供的物質、精神、醫療等服務。基本養老服務是所有老年人都可以享受的公平而有質量的服務,類似于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義務教育等,特別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要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至于基本養老服務標準,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及老年人需求狀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所謂“體系”,是指若干有關事物互相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養老服務最初按老年人居住場所,分為社區、居家、機構服務,統稱養老服務體系。如果按老年人身體狀況、服務內容、支付方式等劃分,養老服務體系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這表明體系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各要素相互交融、協同發展。
中國文化對“事業”有很深的定義?!兑捉洝は缔o》說,“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真正的事業是為天下眾生服務的,就如共產主義事業一樣。新時代養老服務事業面向所有老年人,涵蓋所有養老服務內容,立意高、范圍廣,具有形而上的哲學含義。
相對而言,養老服務產業是指運用資金與人力從事養老服務或生產活動。類似的概念,還有老齡產業、銀色產業、康養產業等,它們都是一些形而下的經濟學用語。
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應該像其他行業一樣,具備一些簡單、共性的思路,以便于大家理解。
(一)供給與需求。所有行業都把供給與需求作為主要矛盾。養老服務領域的主要矛盾是養老服務不平衡、不充分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解決供需矛盾也是養老服務工作的立足點與出發點。
(二)成本與效益。所有行業都需要考慮成本與效益。養老服務行業只有效益高于成本,才會有吸引力、生命力,才會可持續發展。優化供給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需要防止一哄而起、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和各種低效率行為。
(三)政府與市場。養老服務行業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一方面要保障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另一方面通過規劃引領、購買服務和行業監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作用。各級政府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發揮市場供給靈活性優勢,深化養老服務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增強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更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p>
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要同時聚焦對象、機構與市場,共同發力。
新時代養老服務超越傳統“三無老人”福利,關乎所有老年人福祉。要在關注老年人生活困難與身體殘疾的基礎上,積極回應老年人對于身心健康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他們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當前,養老服務工作的最大重點,是精準最需要服務的失能老人。這正如脫貧攻堅首先要精準對象一樣,我們要通過專業化評估,盡快掌握全國失能老人精確數據,包括究竟有多少人、居住在哪里、身體狀況如何等。在此基礎上,健全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做到資金到人、項目到人,切實保障失能老人的基本養老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明確要求,“要著力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養老服務工作的最大痛點,是養老院服務質量不高、機構活力缺乏。全國現有養老院3.8萬家,其中公辦院占一半,主要是福利院、敬老院;民辦院占一半, 絕大多數是民辦非,只有5%是企業。
當前,養老服務迫切需要供給側改革,激發機構活力。公辦院既要重新定位,又要通過改制轉企、混合所有制形式深化改革;民辦院要積極鼓勵公司化注冊、企業化運營,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三)聚焦市場: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養老服務市場機制。
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當前養老服務工作的最大難點,是建設現代化養老服務市場機制。
一是要深化養老服務市場化改革。支持養老服務市場公平競爭有序、價格反映靈活、產權有效激勵、企業優勝劣汰。要打破市場主體行政壟斷,打破市場價格“雙軌制”運行。不論公辦民辦,一視同仁。
二是要建立養老服務市場準入、退出和監管機制。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廢除妨礙統一市場的做法。當前,各級民政部門對養老機構行政許可取消后如何監管反應強烈,要認真研究應對。
三是要出臺相應調控政策。養老服務領域普遍反映備案難、融資難、盈利難;對落實扶持政策、統一財稅制度需求強烈;對養老會員制、以房養老等新型業態充滿期待。為此,我們應傾聽民意,對行業現狀重點調研,對政策落地認真評估。要積極發揮“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牽頭作用,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養老服務產業體系,努力實現養老服務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更好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