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速遞
展現中國女排30余年奮斗歷程的電影《奪冠》上映以來,引發熱議。電影中,女排姑娘們神情專注、目光堅定。背弓拉開、奮力一擊的扣球,配合有序、銜接流暢的防守……行云流水的動作,是對“更高、更快、更強”的注解。當人們熟悉的女排姑娘在銀幕上一一出現;當中國女排訓練地之一的漳州訓練館被真實還原;當1981年世界杯決賽最后四球的技術動作、傳球走位再現……這些被光影放大的細節,激活了觀眾心底關于女排的“獨家記憶”。“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已超越體育本身,承載著全民的期待、希冀和情懷。
觀點一覽
《奪冠》緊緊圍繞著女排精神與中國時代變遷的互文關系展開。女排精神為何令人振奮?因為它的背后不僅是一支傳奇隊伍的追夢史,也是每個拼搏奮斗的中國人的成長史,更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創造的時代精神的縮影。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的“五連冠”,與“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口號互相呼應,鑄就了改革開放初期昂揚向上的時代強音。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從容不迫、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何嘗不是一個民族走向復興的堅實底氣?正如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時,報告文學《中國姑娘》的結尾所寫,“她們追求的目標是世界冠軍嗎?是的,又不盡然。她們一代一代苦苦追求的,是祖國母親的偉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