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進婷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漯河 462300)
我國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隨著農村土地形式的不斷變化,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會影響土地流轉的正常進行,甚至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效益提升也會產生一定的阻礙。
第一,優化資源配置。土地流轉的推行能夠極大地提高荒蕪土地的開發程度,優化土地資源的全盤整合配置。通過有效的流轉能夠促進區域化的發展,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出更大的生態和社會價值。這一作用與當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謀而合,多項政策的引導,不斷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第二,農民切實增收。當前農民增收問題一直是各級政府工作的老大難問題。農民的收入是與土地息息相關的,土地就是農民的根。有效的土地流轉不僅能夠讓農民利用價值不高的閑置土地通過流轉獲得直接利益。而且還能通過流轉,增加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和產品附加值,例如農產品加工集約化就能幫助農民進行精細化的產業發展。此外,高品質的土地流轉還能吸引投資客進行資金注入,有效帶動當地的發展,例如鄉村旅游的發展就能大幅度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從而達到持續性增收目的。第三,實現農業現代化、規?;l展。各行各業在當前的社會大發展環境下都得到極大發展空間。土地流轉則能較好實現土地的綜合性規?;l展。土地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得農業規?;辛藞詫嵉馁Y源基礎。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是滿足當前社會需求的一種發展趨勢,不僅能夠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升生產效率,而且還能幫助農戶產業增收,脫貧致富,可謂一舉多得。第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農業經濟發展的命脈把握在農業技術的發展水平上。隨著流轉面積的增大以及農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大型機械化、自動化的操作也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這極大地提升了農產品的經濟效益。農民收入逐漸增加,有效縮減了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因而原先由貧富差距過大導致的社會矛盾也顯著減少,進而實現城鄉之間的初步協調統籌發展。
1)土地流轉法律不夠完善。在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方面,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指導以《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為核心以其他法律、法規等為補充的法律體系框架。但由于土地流轉立法的滯后性和現行法律制度的缺陷,使土地流轉內容不夠完整、土地流轉價格不確定,最終導致土地糾紛不斷增加。相關部門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并沒有明確的、操作性強的法律可以依據,從而制約了土地流轉的合理發展。此外,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土地流轉方式大多數是私下進行的,很少用合同來規范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2)技術落后。當前的土地流轉還是以傳統的方式為主,這種落后的技術標準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的高標準和嚴格要求。首先,施工材料質量不達標,粗制濫造材料的使用根本無法發揮出工程建設的真正目的。其次,機械化、信息化技術應用普及不深入,單純的人工為主形式嚴重制約了工程效率,進而阻礙了土地流轉的順利發展。
3)土地流轉不夠規范。很多農村在土地流轉工作中,工作行為和流程不夠規范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當前土地流轉工作缺乏完整的流程制度,流轉行為不夠規范。對于很多農民來說,在土地流轉中,都是口頭傳述,缺乏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合同;即便是有合同,內容和形式也過于簡單,缺乏法律的權威[1]。
4)土地流轉行為不夠規范、有序。部分農民在轉讓土地使用產權時,沒有簽訂有效合同,僅僅是口頭方式進行協商,代耕方式,易造成農田拋荒。土地流轉行為比較隨意,同時,一些農戶雖然簽訂了合同,但合同內容不夠全面和規范,易產生糾紛,部分合同不存在法律效益,當出現法律糾紛時,無法提供法律依據。
1)與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定程序相適應。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冒進”現象,由此造成水和耕地等資源過度消耗、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新城重復建設等突出問題。城鎮化發展形成的人口轉移規模已超出了當地的承載能力,所以,亟需引導城鎮化有序發展。這就需要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的程序,從法律上為城鎮化發展質量提供保障。農村土地流轉程序必須要遵循法定程序,要做到公正、公開和公平轉讓,既要維護農民的權益,同時也要適用于城鎮化發展。各地方政府要根據地方城鎮化發展的水平,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監管制度和審查制度,將市場與行政結合起來規范土地的流轉行為。
2)加強對土地流轉的宣傳。土地流轉是需要農民參與的一項工作,相關部門可以對此加強宣傳,創新形式,推動農民對土地流轉工作的理解。可以利用廣播、網絡等媒體進行宣傳,加大傳播的速度和力度,讓土地流轉工作得到農民的認可,減少農民的顧慮。只有農民接受和認可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才能夠積極參與到工作中去。通過流轉,改變土地的農業耕作方式,擴大種植規模,對土地的使用進行一定的創新,不斷發揮土地的作用和意義,從而更進一步推動土地流轉工作的實施[2]。
3)保證城鎮化進程與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的平衡。要想達到城鎮化進程與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的動態平衡,需要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市民化進程,用市民化推動農村土地流轉,而不是用農村土地流轉推進勞動力的市民化,否則很容易引起兩者的發展失衡。此外,還要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的效益,穩定城鎮化發展的規模,尤其是要加強中小城市對轉移人口的吸引力,使城市增加的人口數量與土地流轉的規模保持一致。同時,要加快發展密集型產業,吸納不同層次的轉移人口,有效減少城鎮化用地不足,實現農村土地的節約化流轉。
4)完善農經工作體系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經機構和隊伍建設,解決好農經管理機構面臨的體制不順、隊伍不穩等困難和問題,使農村經營管理機構、人員與所承擔的工作職責相適應,具備切實擔負起農村土地流轉管理重要職責的基本條件,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同時,要加大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和執法檢查力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流轉農村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用制度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用制度保障各方合法權益,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貢獻力量[3]。
5)加強了信息化建設,提高了管理服務效率。通過土地確權,為省市縣鄉四級配備了電腦、打印機、高拍儀和檔案密集架等工作設備。狠抓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不斷強化隊伍,完善配套設施,目前,很多縣(市、區)都單獨設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庭,配備了電腦、打印機、傳真機、照相機、檔案柜、辦公桌椅、監控器及錄音錄像設備等辦公設施。
綜上所述,農村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的影響 是多方位的,多途徑的,不同的路徑作用發生對土地流轉也產生的影響不同,由于土地流轉工作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較大影響,還需要從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技術措施等多方面加強管理,以確保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