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遼河油田第二高中,遼寧 盤錦 124000)
英語在高考中占據著150分的分值,這一學科在高中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好英語并不只是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也是為了知識面的擴充,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問題導學,正向激勵”教學模式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發現并提出問題,或者通過創設特定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主動獲取并運用知識、技能,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正向激勵是指當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如回答問題時,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正面激勵,使其以一種愉快的心情繼續其行為,進一步調動其積極性。凡是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學生均給予鼓勵、表揚或者加分,從而培養學生自信心,鼓勵其求知欲。
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指學生通過人文知識積累和內化,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的人,并在行為上不斷實踐這種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充滿人文情懷的英語課堂是教師尊重學生學習的情感需要。教師通過人文課堂的打造,向學生傳播關愛。尊重學生的尊嚴和情感意志,使學生能夠追求理想的人格,同時開發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使學生全面發展。
外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它肩負著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任。將“正向激勵、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運用到英語課堂,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于思考,培養他們的各種思維能力。先將學生分組,予以計分鼓勵,可以各組之間、組內成員之間,進行加分比拼。當學生每參與一次課堂活動如回答一個問題時,教師可以賦分鼓勵,如給其所在的小組加一分,個人加2分。或者讓學生閱讀課文,自己設問讓其他同學回答,如果表達的思路清晰,可以給予更多的賦分,如5分。倘若這名同學未說完整,可以讓同組的同學進行補充,予以個人和小組加分。或讓其他組的同學搶答,予以加分。最后進行總分對比,選出獲勝小組及加分最多的個人予以獎勵。其實正向激勵措施可以多樣化,不一定遵循一成不變的模式?!罢蚣睢栴}導學”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學習英語國家文化的同時,我們既要樹立多元文化的目標意識,還要關注我們中國自身的文化。以外研版新教材為例。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涉及的內容是高中起始階段的日常學習生活。比如在第一個語篇導入時,教師可以設問:How about your high school life ?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eenagers’ school life in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生活,激發其學習興趣,并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同學予以正向激勵。然后呈現中國男孩孟浩高中生活的第一天,進而分析課文,期間教師可以提問:If you meet such a difficult condition, what should you do ? or What can be done to solve this kind of question?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這一節課學到了什么:Can you make a summary about the lesson? 引發學生思考,意識到初高中學習生活的不同,引導學生合理規劃、安排高中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外學校高中教育的異同,達到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目的。
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和人與科學之間的各種關系是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外研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冊第五單元,主題語境是“人與自然”,涉及的話題內容是通過旅行來了解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概況和自然環境,學會尊重和欣賞文化的多樣性。第一個語篇Blogging Australia通過訪談的形式介紹了一個職業攝影博主的工作內容、與西澳大利亞州的淵源以及她對自然環境保護的看法。在文章導入時,教師可以這樣開始:Do you know the saying “ Travel broadens the mind ” ? Can you explain it? Try to give some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and note down some main points。引導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形成統一的意見,并通過例子證實其想法,同時寫下主要觀點,最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各組的討論結果。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教師要分別給各組的發言人和各小組,予以賦分,對學生的發言行為予以正向激勵。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和英美主要國家地理知識,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分辨的思維能力,加強了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
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能夠讓師生之間互相信任、支持又相互尊重,使教育目標與學生的成長過程互為統一,使認知與情感相互整合。外研版新教材必修第三冊第四單元,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涉及的內容是多種藝術形式和相關藝術家的故事。在導入部分,可以先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1. What cities are introduced in the video? 2.What is each city famous for in the world of art?)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常見的幾種藝術形式和幾種世界各地不同的經典、民間、現代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Discuss the most impressive artwork in your mind,然后教師讓個別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簡短敘述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當然,教師一定要對發言的學生及時的予以正向激勵。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既讓學生了解了不同城市的獨特文化,又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藝術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我們身邊,藝術家源于生活;只要發揮創造力,人人都可以創作出自己的藝術品。
“正向激勵、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既要充分肯定學生個體學習的成果,還要肯定學習小組的集體成果,更能有效地激勵合作,保證集體學習的實效,這樣不僅保證了討論的高質量,還培養了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同時,科學的過程管理,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是落實人文課堂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