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羽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1)城市規劃中環境監測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持續提升,環境問題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基礎前提,環境監測主要是在特點區域內進行“樣品”的采集,并依據樣品分析來確定區域的實際環境情況。樣品的分析結果可以為相關環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也可以為城市環境規劃的開展提供借鑒。針對城市環境規劃而言,涉及多方面、多領域的規劃,包括公共設施建設、城市園林建設、建筑群體建設等,而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可以起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在規劃養老建筑設施時,需注重對自然環境的考慮,盡可能找到空氣質量高、環境美麗的地區,所以可以通過環境監測來選擇最佳區域。再如進行工廠的規劃,盡管會將大部分化工廠設置于城市郊外地區,但是仍存在排放不達標、環境污染等情況。對此,可借助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化工廠建設地址的選擇,或者是采集不同化工廠的實際排放數據,通過對比排查來合理治理[1]。
2)環境評價中環境監測的作用。近年來,伴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人們為了獲取更大經濟利益而選擇以犧牲環境保護為代價,對應的顯性、隱性環境問題也在逐步暴露,其在很多程度上也嚴重制約了深灰的進步與發展。在此背景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而要想開展更為有效的環境保護工作,必須以環境監測為前提。也正因此,我國開始對環境監測體系的構建加大力度,并取得一定成效。而科學的環境監測措施,則可以有效規避借助樣品采集測評方式的不足,也直接提升了環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科學性、精準度。由此可見,環境影響評價可以為環保工作落實提供更為精準、有效的信息參考,使對應的信息源更加科學。
3)污染治理中環境監測的作用。目前,隨著國家環保治理力度的增大,我國環保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可否認的,諸多污染現象、問題依然存在,且難以根除。尤其是針對某些突發污染事件而言,輕則影響到當地生態環境,重則危及到民眾的生命安全。而防控突發污染事件的最好途徑,便是借助環境監測提供諸多關聯性數據信息,包括污染范圍、污染遷移等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進一步遏制污染事件的傳播,將影響與損失降低到最大限度。
4)工作優化中環境監測的作用。縱觀現階段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雖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尚存些許不足和問題。對此,可通過環境監測工作來實時獲取大氣、土壤、水體等方面的數據信息,而有效數據信息分析的開展,則可以為環境監測質量提升、環保工作有效開展提供必要性保證。
1)總體發展情況。針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近幾年我國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并取得較為顯著的發展成效,具體體現為:(1)不斷完善的監測隊伍。目前,我國環境監測隊伍愈發壯大。據相關調查統計表明,我國隸屬于環保部門的4級監測站(含國家、省、市、縣)超過2200個,從業人員已超過36萬,其中高級、中級技術人員占比超過10%。另外,其他行業、領域建成的監測站超過2600個,從業人員則超過20萬。(2)環境監測能力不斷增強。截止到目前,我國具備多監測能力的監測站包括:地下水監測站超過1050個、海洋監測站超過60個、環境噪聲監測站超過1130個、生態監測站超過15個、放射性監測站超過32個、酸雨監測站超過180個。(3)自動監測能力逐漸增強。現階段,我國逐漸加大對自動化監測站的建設,其中十大流域中水質自動監測站超過50個、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建設的城市將近70個,且我國在部分城市流域中開展的廢氣、廢水自動監測測試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4)科研成果豐富。目前,我國在環境容量、土壤背景值調查、空氣污染預測、排污許可、污染排放量等領域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且在環境監測技術人才培養、投入等方面的保障也在逐步增大。
2)現階段發展問題。現階段,我國環境監測工作在開展中存在問題主要表現為:(1)監測廣度有待增加。現階段,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主要對象包括大氣、地下水、噪聲等,生態監測、酸雨監測、海洋監測等則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而在土壤生物監測、熱污染監測、放射性監測等方面尚未取得實質性成效。(2)監測深度有待加強。目前我國針對監測工作的開展,部分監測項目的監測指標相對較少,如地表水監測指標主要為常規污染物,而在監測有機污染方面有待加強;針對空氣質量的監測,主要監測指標包括SO2、TSP、NOx等,而對CO、CH4等指標的監測有待加強。
1)注重對環境監測支持力度的加大。只有切實提升環境監測工作實效,加大環境監測支持力度,有關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方面的諸多問題方可得到有效規避。一方面,對當地政府部門而言,其需加大對環境監測技術、硬件等方面的創新力度,若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缺少技術支撐,既是投入再多資金無濟于事。所以,需重視信息采集技術、智能技術、傳輸技術以及通訊技術等與環境監測的融合。另一方面,就制度保障、政策支撐而言,則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環境監測情況,制定契合環境監測發展的制度與政策,進而為環境監測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2)注重對環境監測隊伍的持續優化。很大程度上,環境監測人員的能力、素質等,也直接影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水平。所以,相關環保部門需重視對環境監測隊伍的持續優化。首先,加強對監測隊伍業務能力的培養。定期開展關于監測知識、監測技術的培訓,或者是組織隊伍人員進修學習,不斷加強自身監測能力,掌握先進且科學的監測技術與理念,實現對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勝任。針對人員實際基礎情況,開展針對性培訓教育。其次,加強作風建設。將相關監測機制、制度進行細化與落實,對不同崗位人員的職責進行具體明確,并按照相關制度規定進行人員的規范化管理。同時重視對責任追究制度的實施,若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弄虛作假的行為現象,做到有責必究,按照規定制度對相關人員做出嚴肅處罰。最后,重視對監測隊伍形象的建設,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的透明度,確保環境監測工作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3)注重對環境監測設備的更新升級。受到資金條件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部門地區監測站仍使用陳舊的監測設備,不僅影響到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甚至限制到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鑒于此,環保部門需重視對監測設備的升級更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環境監測設備的全面配置,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水平。同時,結合對相關科學技術的引進,進行環境監測設備的升級,全面構建遠程控制、自動監測系統等,以此提升地表水、大氣、地下水、土壤等內容的監測水平,為后續相關環保措施的制定打下良好基礎。
結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環境監測在環保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因此,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相關單位,都需要重新審視、看待、認識環境監測工作的作用、價值、意義,并結合當地現階段環境監測現狀,給予必要性支持與保障,為確保我國環保質量提升,促進我國環境監測工作更好發展而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