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 王躍利
(鄭州飛達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1)橫向接縫。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橫向接縫經常出現,這是由于工程施工任務重,需要在規定施工期限內完成既定的施工量。因此,為了提高施工效率,會做標段劃分,對于標段與標段的銜接部分,會出現相應數量的橫向接縫。另外,對于分層鋪筑的方式,橫向接縫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在瀝青鋪筑層之間。依照形狀可以劃分為斜接縫和平接縫。如果接縫軸線與道路軸線有夾角,即為斜接縫,如果兩者保持垂直,就是平接縫。斜接縫方法一般應用在各瀝青層和一級瀝青的中層與下層,防止下滲積水,有效保護路基。
2)縱向接縫。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車流量越來越大,如果是常規攤鋪機,無法一次性全幅攤鋪,寬度不達標的時候,縱向裂縫就會出現,順著的行進方向逐漸蔓延。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到位,或者沒有及時進行處理,會導致路面兩側高度不一致,給安全行車造成危害,帶來一定的危險性因素。因此,必須對瀝青各層進行縱向接縫的處理。
某工程為雙向六車道,半剛性瀝青路面結構,瀝青面層鋪設厚度為15cm。材料從上到下依次為:3cm厚的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中下兩層為6cm的瀝青混凝土;底基層材料為水泥穩定碎石,厚度為54cm。施工中所用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均采用現場拌和的方式,兩臺攤鋪機進行梯隊攤鋪,直接一次性鋪筑。在檢查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階段,經常會發現瀝青連接處存在接縫面薄厚不均勻、間隙偏大等質量問題。項目竣工交付使用以后,因瀝青路面接縫不良等容易誘發接縫位置凹凸不平、兩端瀝青不嚴實等情況,對路面整體施工質量造成損傷,以致路基在雨水侵蝕下被破壞的概率相應增加,降低車輛行駛過程舒適度、安全性,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的風險。針對瀝青接縫不良的成因,我們認為工藝技術選擇、應用欠缺合理性是“罪魁禍首”。在具體施工實踐中,橫向、縱向接縫處理存在偏差、未及時采用攤鋪槽瀝青混合料、剩余料被統一推向燙平板等,造成攤平板標高增加,路面表明形成鼓包等質量問題。為應對路面以上質量問題,可以從如下2個方面著手:一是選用適宜的施工技術;二是加大工藝控制力度。
1)橫向接縫。瀝青路面施工階段,對瀝青路面工作縫進行鋪筑處理是橫向接縫主要的施工技術類型。回顧既往橫向接縫處理技術的實踐應用歷程,筆者認為最需控制的內容就是混合料溫度的波動情況,若物料溫度偏高,則將會增加混合料推移情況發生的概率;若溫度偏低,則可能難以保證壓實效果,影響路面投用階段的使用效果。故而,使用橫向接縫處理技術階段,力爭將混合料溫度調控在合理范疇,通常以5~10℃為宜。為保證橫向接縫處理施工效果,在具體施工中應對如下幾點問題予以重視:(1)接縫所處部位。在依照工程設計圖紙攤鋪好瀝青混合料后,應使用壓路機對瀝青混合料進行數次碾壓。重復碾壓階段可能會導致邊界處混合料伴隨碾壓機出現前移,導致接頭位置標高和現實標高出現出入。為有效規避以上問題,要求壓路機重復碾壓期間,當和道路尾端相距約1.0m時,要求碾壓機緩緩提升熨平板,而后離開施工現場。若選用人工攤鋪法,應切齊多余的瀝青混合料后,再嚴格依照相關規范開展碾壓工作。(2)接縫形式。斜接縫與平接縫是瀝青路面橫向接縫處理階段常用形式,對于等級相對較高的道路工程,通常在下面層使用斜接縫處理技術。推薦使用垂直的平接縫處置上面層接縫。在等級偏低的項目中,斜接縫處理適用于各層面工作縫的處理。使用斜接縫施工技術時,應加強混合料搭接長度的調控,通常以0.4~0.8m為宜;利用平接縫處理方法時,要上下瀝青層的橫向接縫錯位>1.0m。要求每次碾壓工序結束后,利用3.0m直尺檢測沒有完全冷卻的面層端,針對平整度、厚度不達標的問題,組織人力做出垂直鏟除,并清理干凈。(3)施工方法。處理瀝青路面橫向接縫階段,為確保多余瀝青混合料鏟除工作有序推進,推薦采用如下工法:第一,在距完成攤鋪作業1.0mm左右的位置,敷設一層牛皮紙,而后再行攤鋪作業;第二,攤鋪物料前期,可以在面層適量灑水,減少或規避基層黏結情況。待混合瀝青料完全冷卻后,清晰設定切割部位,及時予以切割,而后清理工程現場。在對下一區段路面攤鋪時,要求工作人員將適量瀝青涂擦在切割面,借此方式取得較好的黏結效果,為提升道路路用功能奠定基礎。(4)碾壓施工。先使用雙鋼輪壓路機順沿橫縫方向進行跨縫碾壓,經由已經壓實面層逐步碾壓到新鋪面,首次壓進新鋪面10~20cm,而后每次壓進15~20cm,直至2/3輪寬壓進新鋪面。組織施工人員利用3.0m直尺測量接縫位置的橫坡和縱坡,針對和設計要求存在偏差的位置,利用細混合料進行找平,并予以碾壓處理,直至達標。
2)縱向接縫處理。第一,冷接茬。實質上就是診斷已經攤鋪、壓實好的路面,對其進行二次攤鋪、壓實處置。半幅瀝青路面進行鋪筑施工階段,熱接縫處理效果偏差,通常推薦獎擋板安置于半幅旁,聯合使用切刀切齊。在鋪筑工作正式開展之前,要求工作人員整體清除半幅縫旁的顆粒與雜質等,涂擦適量瀝青以確保其黏結性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從根本上保證路面鋪筑效果。攤鋪新混合物料時,要保證其和已攤鋪壓實層重疊5~10cm。攤鋪結束后,組織人力清除前半幅上多余的瀝青物料和雜質,而后開展后期碾壓施工作業。在以上過程中,要依照松鋪系數測算新攤鋪帶厚度,確保其和上一層攤鋪帶厚度統一。第二,熱接茬。該種路面接縫處理技術適用于寬度>12m的道路工程。實踐中,使用2臺攤鋪機進行梯隊式鋪筑,在以上過程中2個相毗鄰的攤鋪帶均處于壓前高溫狀態中,該種縱向接縫處理難度偏小,且黏結度處于較高水平。要求前后2臺攤鋪機的縱向熨平板間距為4~6m,相鄰攤鋪區段重合寬度值≤10㎝,規避重合位置歷經2次熨平板壓實處理,進而造成路面接縫被壓路機碾壓處理后由于原始壓實度偏高,而滋生向上凸起的情況。
3)冷接縫熱處理。針對瀝青路面橫向接縫內的冷接縫,因為溫度偏差較大而造成黏結度降低,容易在多雨季節內因雨水滲漏,結構在早期出現破損進而降低路面的平整度,為有效應對以上情況,提出采用冷接縫熱處理技術的建議。該項施工技術原理是利用專用設備裝置將已壓實好的路面層加熱到新瀝青混合料攤鋪處理時要求的溫度,借此方式使兩幅攤鋪料黏結效率明顯提升。對已壓實面層加熱處理過程中,應關注其與新攤鋪混合物料之間形成的溫度差,盡量將新料初壓溫度調控在140~160℃范圍中,跨縫碾壓作業應在溫度>80℃的工況中完成,保證2個相毗鄰的攤鋪帶混合料不會因冷卻而出現分離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路面結構裂縫情況發生的風險。
總之,對于瀝青路面來說,由于長時間運行,會出現縱向裂縫和橫向裂縫,影響了路面的平整度,破壞了路面的美觀性,給車輛通行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利于交通運輸經濟的進步。因此,必須重視接縫的控制,避免出現松散型結構,使路面的性能達到最佳,滿足車輛的通行需求,為交通運輸提供便利。把握合適的接縫技術,具有良好的實踐性價值和意義,必須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