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秦
(福建省福鼎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中心,福建 福鼎 355200)
近年來,我國的廣大農村社會治理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特別是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離不開檔案助力的有效功能。信息技術在檔案輔助社會治理領域中的推廣應用可以說是產生了許多“數字紅利”,這對于提高社會治理效率,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合理分配社會資源,為進一步加強和促進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和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助推了鄉村振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提高農村基層檔案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檔案事業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當前要搶抓機遇,全面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檔案法》,進一步對村級檔案資源的收集、管理、開發和利用,不斷完善村級檔案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村級檔案管理的積極作用。村級檔案(室)為振興農村、促進檔案資源建設和規范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創新檔案管理,步入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檔案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為鄉村振興服務方面中更為突出。譬如發展農村產業,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因此,務必要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在改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鄉村振興中的服務和支持作用。
檔案有助于促進數字村莊的建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在農村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廣泛應用。檔案的助力有利于及時了解村民對農村社會治理的要求,拓寬了村民參與農村治理的渠道和途徑,實現了不同治理主體之間的協同聯系。檔案館(室)通過各種基于信息的社會交流工具,幫助使用“Internet+”社會治理方法,為表達群眾利益和信息反饋建立便捷,通暢渠道。通過檔案的支持可以在村民與黨員干部之間建立起起點和心靈交流,要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文檔輔助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利用 “移動會議廳”等協同鏈接平臺,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和決策。建立健全村民網絡參與社會治理的行為規范,建立村民網絡討論咨詢制度。檔案有助于促進將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于治理實踐的好處。
檔案館(室)中大量成功的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案例表明,基層黨委、政府和村務公開程度越高,群眾糾紛和社會矛盾越少。檔案館(室)建設有助于數字鄉村建設需要信息公開和及時傳播,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和監督的有效性,并對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進行實時有效的監督。檔案助力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必須整合各種基層網絡監管平臺,構建便捷,互動的數字化農村社會網絡監管平臺,使在線監管始終存在,無處不在,萬事萬物,形成了人人參與監督的農村社會治理氛圍。檔案館(室)結合了數字化村莊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建立起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網絡訴求機制、網絡反饋機制和網絡問責機制,不斷提高網絡監督處置的及時性、主動性和透明度的好處。
文獻援助可以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增加村民參與治理的廣度和深度,整合各種治理實體和治理資源,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可以促進農村社會治理結構的優化,促進可持續發展。檔案助力必須充分掌握農村社會治理,治理實體和信息技術的組織結構與系統特征之間的內部邏輯關系。基于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實體各自的權利邊界,行為模式和特征,檔案協助可以促進整合實現數據的匯總。檔案助力可以促進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面向數字鄉村社會的治理手段和治理結構,更好地實現鄉村治理目標的好處。
受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影響,農村文化教育的發展也十分落后。一些農民的文化素質低下。有的農民是文盲或半文盲狀態。農民幾乎不了解檔案和法律的重要性。當他們的合法權益遭到非法侵犯時,不知道如何使用合法武器來保護自己并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由于人口,土地,帳目等不明文件信息的存在,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的矛盾在補償和安置費問題上產生了一度加劇。
首先,檔案管理人員嚴重不足。由于村級檔案工作人員大多是兼職,一些檔案管理人員根本沒有經過培訓就被聘用了。加上流動性很強,因此檔案缺乏規范化管理。其次一些村民的檔案意識薄弱,信息應用技術對檔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農村基層檔案管理工作進展緩慢。檔案管理只表現在形式上,對檔案和落后設施設備的投入嚴重不足。使許多農村基層檔案館(室)缺少防火,防潮,防盜和防塵的必要設備。
檔案館(室)的制度非常不完善,許多專業檔案存儲不專業,例如統計檔案,土地管理檔案,婚姻檔案和計劃生育檔案等,都沒有及時歸檔。因而,許多檔案館(室)結果被迫離開,而無法充分發揮其功能價值和作用。大多數村民都是關心自己的經濟利益,根本不了解或不積極地移交檔案材料和保護檔案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使檔案管理一度處于不正常運轉狀態。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檔案工作也應與時俱進。村級檔案管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和輔助工作。檔案記錄了村莊的發展和變化。檔案的記錄方法不僅是書面的,而且還包括圖片,音頻,視頻。村級檔案的管理工作和記錄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有必要積極借鑒各地的良好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加強村級檔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完善村級檔案管理體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繼續為鄉村振興提供優質的檔案服務。
農村基層組織檔案管理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堅持基層黨建工作的引領,檔案管理部門和組織部門都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基層組織的檔案工作領導。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中已納入鄉鎮、村級檔案的規范化建設管理范疇,要大力推行“村檔鄉鎮管理”模式,全面覆蓋村級檔案的標準化管理建設目標。檔案部門依靠現有的農村基本檔案工作基礎,各鄉鎮(街道)要指導并服務于村級檔案管理工作,對優化和調整后的檔案進行全面收集、整理和轉移工作,以確保村級檔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優化和調整村級檔案上規模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同時,還要加強對婚姻、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勞動就業等民生檔案管理的指導。為了最大程度地滿足檔案用戶在異地可以搜索到本地文檔的需要,重點是對重要的、利用率高的民生檔案和公眾關注的熱點文檔進行全文數字化服務,從而真正做到“使信息運行多,人們差事少”構建檔案管理的新格局。
隨著形勢的發展,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在信息技術創新中,要必須堅持優化體制機制,提高治理效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加強和改善民生檔案服務。探索實施“村級檔案鄉鎮管理”模式,加快數據化轉型升級步伐,促進鄉村檔案規范化建設,努力完善農村基層組織的檔案管理制度和機制。鑒于村級組織改選中檔案的轉移困難,要高度重視重大事務的決策和管理,部分村級檔案的存儲困難,模式在一些地方已經試行將村級檔案轉移到鄉鎮(街道)進行集中存儲和統一管理使用。解決了村級檔案安全管理難的問題,要在短期內解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面向基層為民生是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要密切關注群眾對檔案服務的便利和個人需求,狠抓檔案領域“最大運行一次” 的改革實施,開創民生檔案利用的“最后納米”。特別是在為海外華人“全球通”創建跨境服務,使企業“直通車”受益的政策和便利的“共享辦公室”服務。檔案部門要全面推進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促進民生檔案的使用。查詢系統,要通過建設民生檔案以鄉鎮(街道),村(社區)服務點,公共服務廳自助服務查詢系統為前提,在線網絡查詢系統,手機移動查詢系統等平臺的信息技術,形成一個全面,多渠道,便捷快速高效的公共檔案智能服務平臺,實現跨館(室)、圖書館(室)、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各級檔案信息的共享,并與省級檔案館相結合。檔案服務網絡的在線文件搜索,APP手機文件搜索,真正實現了“數據運行”,“附近運行”和“無需運行”,真正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
檔案是文化遺產的載體,檔案資源是重要的社會財富。檔案部門要深化檔案資源共建共享,探索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立健全檔案館(室),保留優秀農村傳統文化,促進社會融合,為農村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注入內涵和活力。要建設網格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通過檔案和文化創作發展農村文化和旅游。檔案館(室)要深入挖掘館藏資源,為農村文化館(室)建設提供大量地方革命歷史和改革開放資料,并利用農村文化館(室)提供群眾需求平臺“秩序”。各種檔案文化項目,例如講座和展覽。將文化建設融入新農村建設,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必須積極地走探索“檔案+文化旅游”的新發展道路,幫助創建“詩歌、繪畫、風景和休閑村”。“時尚城”、“活力海洋”等全球旅游黃金名片,為村民和游客提供掃描閱讀的二維碼,充滿檔案元素的鄉村歷史博物館,使這些檔案元素真正成為村民的懷舊場所和游客參觀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