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興公司現有近8000名職工,其中近7000人長期工作生活在施工一線。為了在第一時間了解和解決一線職工的問題及困難,2018年,公司工會建立了基層項目職工代表懇談會制度,讓企業領導與職工一起“嘮嘮嗑” “說說心里話”。 (12月2日 《工人日報》)
據了解,新聞中的這家企業,以項目工地為單位召開懇談會,一個季度召開一次。公司制定了相關管理程序,從會議召開時間、參加人員、內容及議程到議題交辦,從答復回應職工到公司檢查考核,形成了閉環的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機制。工會把職工懇談會開到項目工地上,去年至今,250次懇談會落實解決職工煩心事2094件。
誠如公司職工表示,職工代表懇談會制度 “拉近了領導與職工的距離,更讓職工煩心事快速得到解決”。簡單來理解,職工代表懇談會制度就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有效通道。畢竟,勞資雙方唯有積極有效的協商溝通,才能有助于解決彼此間的 “疙瘩”,不僅使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得到有力保障,更有助于形成發展凝聚力、向心力,助推事業發展。
良好的溝通就是為了解決現實之難。比如,婚戀交友難是公司青年職工在懇談會上說起的一大煩惱。為此,公司建起內部 “紅娘”隊伍和工作群,定期組織單身職工與外部企業職工聯誼,去年至今,促成87對青年職工組建小家庭。也就可以看出,代表懇談會制度不單是 “徒有虛名”,更重要的是能辦實事,這也彰顯出企業的人性化管理。

梳理媒體報道就會發現,類似的懇談會制度在一些企業并不缺乏,而且同樣取得了積極成效。筆者以為,成功的核心之因,無外乎兩點,一是勞資雙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真誠溝通,確保了懇談會的務實有效;二是企業對職工的訴求真重視、真解決,而不是只是將問題停留于擺在明面上,正是因為 “辦好”,才贏得了廣大職工的心。
當然,職工代表懇談會制度,離不開工會的積極作為。工會既是職工合法權益保障的撐腰者,更是勞資雙方最為信賴的溝通者。也就意味著工會,一方面要正視職工的訴求,通過廣泛調研摸清摸準職工的需要;另一方面對于懇談會上商談的事項,更有必要加強督導落實,確保事項的落地,如此才能讓懇談會“嘮”出真效果。
實踐最能證明一切。據報道,華興公司各單位至今共組織250次職工代表懇談會,收集職工提出的各類問題2094項,現場協調解決1270項,現場解決率達60.64%,跟蹤落實824項,職工滿意度達到96.58%,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 “幸福企業”。當然,更值得期許的是,有更多的企業能夠真正重視職工權益,通過 “嘮”讓勞資雙方的幸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