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子

方向感不是一種單一的感覺,它是指在環境中定位和尋路的能力。方向感強的人能更快速高效地到達目的地,避免迷路和繞道。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知道你所處的位置與地標的關系,還必須能夠在轉彎或決定抄近路時更新自己的位置。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有些人似乎天生擁有很強的方向感,有的人則很容易迷路。無論是定向越野達人還是方向感奇差的“路癡”,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一套復雜的定位系統,一系列不同神經元相互協作,使我們明確自己在環境中的位置并繪制心理地圖,也稱認知地圖,即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創建一個關于環境的空間地圖。
人類嚴重地依賴視覺來感知世界,但我們大腦的導航系統需要多種感官的輸入,包括聲音、氣味和觸覺(如行走時腿部肌肉的感覺)。來自內耳前庭系統的信息也很重要,它記錄了我們移動的速度和方向。
考慮到我們心理定位的復雜性,定位出錯也就不足為奇了。例如,當燈光熄滅、缺乏視覺輸入時,位置細胞的放電開始變得不穩定,使我們迷失方向;如果感覺系統或導航系統受損(如腦損傷),方向感也會受到影響。但這種由生理缺陷導致的“路癡”畢竟是少數。那么,還有什么原因會影響方向感呢?
美國科學家制定了一個方向感評價量表,通過研究發現,我們對自己的方向感有合理的認識。受試者在識路測試中的實際表現與自我測評的量表得分基本一致,但他們在這些任務上的表現與智力測試分數卻沒有關系。它們甚至與其他類型的空間認知能力也沒什么關聯,例如心理旋轉(即想象物體在空間中旋轉)能力的高低對方向感似乎沒有影響。
如果方向感與智力無關,那么如何解釋個體之間的巨大差異呢?部分原因可能在于我們的大腦處理感官信息的方式。例如,姿勢的不對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人在黑暗中試圖走直線,結果卻走出圓形路線。不對稱的姿勢似乎影響了內耳前庭系統功能,這對定位至關重要。還有研究表明,嗅覺發達的人方向感也更強。

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方向感與我們的導航策略相關。我們在尋路時主要會用兩種策略:一種是基于路線的導航策略,另一種是利用心理地圖?;诼肪€的導航需要記住特定旅程中的地標:在第一個路口左轉,然后在公園右轉……這種方法很適合熟悉的環境或經常重復的路線,但它缺乏靈活性。如果道路施工迫使你改道,這種方法就派不上用場了。心理地圖常被認為是更優的導航策略,因為它更靈活,允許你在遇到特殊情形時修改路線,或者在適當的地方走捷徑。但心理地圖對認知的要求也更高。
我們大多數人都使用這兩種策略,但方向感的強弱在于如何在兩種策略中取得正確的平衡。方向感強的人可能會自動選擇最佳策略。
提到方向感的個體差異,有一個問題一直受到大眾和科學家的關注:男性的方向感是否比女性更強?這個問題似乎早有定論,但是,我們方向感真的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嗎?如果性別差異真的存在,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一差異?
很多科學家通過各種實驗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在有的識路測試中,男性和女性的表現并沒有明顯差異。然而,在男性表現優于女性的測試中,有跡象表明,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更傾向于使用心理地圖,而女性則更多地使用基于路線的導航策略。
例如,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讓140名志愿者佩戴虛擬現實眼鏡,在一個模擬“迷宮”中進行測試。迷宮的各個路口有不同的標志物,研究人員先教授志愿者通過迷宮的路線,再要求他們從一個標志物走到另一個標志物處。志愿者可以遵循之前學習的路線(不一定是最短路線)行進,也可以自己找一條新的路線。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更傾向于遵循已學過的路線,并會在中途猶豫徘徊;男性更傾向于嘗試找出捷徑,這需要更強的心理地圖“繪制”能力。平均而言,男性到達目標的速度更快,移動范圍也更小。
其他模擬情景研究也發現,在陌生的環境中,女性比男性更謹慎,往往會更頻繁地回到自己已經去過的地方。為什么會這樣呢?一些科學家認為,在遠古時代,迷路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遇危險。例如,如果女性走了一條不熟悉的路,在經過猛獸巢穴時從猛獸襲擊下逃生的概率比更強壯的男性要小。因此,即便是繞路,回到自己去過的地方會更安全。
這聽起來很有道理。然而,上述研究主要是針對現代西方人的模擬實驗,不一定能代表人類祖先的真實情況。這個理論也可能不適用于其他種族的女性。因此,人類學家試圖通過對小規模原始社會的研究來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
美國科學家對玻利維亞的提斯曼人和納米比亞的圖威人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這兩個民族的男孩和女孩在導航測試(準確地指出遠處的位置,以及想象自己在某個位置并指向另一個位置)中表現一樣好;到了青春期前后,兩個部落的女孩都越來越擔心身體上的危險,包括迷路的風險。
這一結果看似支持上述“女性迷路風險”的理論,但另一結果卻完全不同。盡管成年圖威男性的方向感強于女性,但在提斯曼人中,這種性別差異卻不明顯??茖W家認為,這是因為提斯曼人生活在危機四伏的茂密叢林中,一般不會走太遠。而圖威人住在開闊的大草原上,活動范圍更大,并且男性的活動范圍要比女性大得多。圖威人不是一夫一妻制,男性會長途跋涉去尋訪伴侶,行走范圍越大,就越可能遇到更多伴侶,擁有更多后代。圖威男性面臨更大的導航挑戰,并能獲得更多的經驗,這可能導致了方向感的性別差異。


這似乎表明,方向感與性別本身的關系不大,而更多與環境因素和個人經驗有關。男性開車往往比女性多,這將給他們帶來更豐富的尋路經驗,增強了方向感。此外,大多數導航測試都是在虛擬現實環境中進行的,經常玩電子游戲的人更有優勢,而這些人也是以男性為主。
其他一些研究也顯示,居住地的物理環境會影響我們的方向感。例如,在一項導航測試中,來自意大利帕多瓦市(大大小小的街道橫七豎八、錯綜復雜)的志愿者比來自美國鹽湖城(道路把城市劃分成規則的網格)的人做得更好。
另一項大規模研究利用了一款手機游戲來調查人們的導航能力。研究人員對來自57個國家的50多萬游戲用戶進行分析后發現,在游戲的導航任務中表現最好的用戶來自經濟發達、教育水平高和性別平等程度更高的國家,這些國家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抽象問題解決能力。排名前10的國家中有4個北歐國家,這些國家有關于航海的悠久傳統??茖W家推測,北歐的航海歷史中可能存在對優良導航能力的選擇。
那么,我們能做些什么來增強方向感嗎?目前,還沒有科學家系統地研究如何提升方向感,不過很多相關研究都提供了一些線索。科學家建議要多注意觀察環境:有意識地注意你路過的地標和拐角,并定期回頭看,這是一些動物使用的一種技巧;當剛走出地鐵站時,注意自己影子的方向,以確定自己的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