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龍

在大多數人的眼里,護士除了打針、發藥,似乎沒有別的什么技能,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如果護士去當發明家,你猜Ta們會有哪些奇思妙想?
很多護理人員會在工作之余發揮創新思維,摸索出提高工作效率和臨床服務質量的“金點子”。這些發明不僅在工作中非常實用,也切實讓患者受益不少。
娩出、斷臍、稱重,是新生命誕生的“三部曲”,家有兒女的朋友都不陌生。剛剛從媽媽溫暖羊水里出來的小寶貝,被放在墊有治療巾的冰涼托盤上稱重,大家也都習慣了這一場景。
然而,經常目睹這一場景的護理工作者,卻很心疼小寶貝們。護士王淑粉、劉利、田松煥發明出一種能加溫的體重秤,使稱重托盤維持在
36~37℃的恒溫。是不是很有愛?


做過外科手術的患者,身上有“兩多”:管道多、線路多。胃管、鼻腸管、胸管、縱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皮下引流管、導尿管……
目前的上下分體式病員服,既不方便患者穿脫、固定管道,也不方便醫護人員觀察靜脈導管、手術切口等情況。護士王呈呈、呂秀霞、陳靜儒等設計出了一體式多功能病員服,獨特的領子、袖口、系帶,具有保暖、管道固定、穿脫方便等優勢,且利于醫護人員觀察、保護患者隱私等。

婦產科有很多接受剖腹產或者腹部手術的患者,從手術室回病房后,每個患者都要墊墊子,但墊子容易移位,患者經常由于手術后腹部傷口劇烈疼痛、在麻醉作用下而無法用力,當身邊的家屬較少時,護士需要用力幫助患者托起臀部才能墊墊子。可小護士有時力氣不夠,導致護理不完美,長此以往用力不當,也容易導致護士職業病。
“抬得易”的發明使護士不需要彎腰費力幫患者托起臀部,只需拉起兩側中單或雙手向下用力就能抬高患者臀部,減少摩擦力,降低壓瘡發生率,也方便了更換會陰墊或腹帶。抬臀部時護士的手可以不用伸入患者臀部下方,從而減少了污染,既衛生又方便。
腦卒中是致殘率很高的疾病,肢體康復鍛煉是恢復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有效途徑。目前,患者肢體康復鍛煉的主要方式要么是康復師一對一治療,要么是康復器械訓練,需要專門的場地,人力成本也較高,不適宜長期選擇。
對此,護士王小麗設計出一種康復器械,能滿足患者自我治療、自我保健的需要,可有效應對人工康復訓練需預約、成本高,大型康復訓練設備對空間要求苛刻的問題。
在臨床上有一些長期使用面罩吸氧的病人,因面罩固定帶長期接觸耳廓會引起壓瘡,骨科的護士們將吸氧面罩的頭帶改成雙耳帶,有效提高了面罩固定度,防止面罩移位;護士還將雙耳帶外層用綿紙包住,提高了病人的舒適度,且不易發生因固定帶牽拉而引起的皮膚發紅現象(壓瘡)。
在腫瘤內科,化療是常見的治療手段,對于接受奧沙利鉑特殊化療藥物治療的患者,護士除了告知其常規的注意事項以外,還要特別囑咐患者不能接觸鋁鐵等低溫度的物品,否則會有神經毒性反應,而床欄均為鐵制品,如何避免患者肢體接觸床欄等鐵制品呢?
腫瘤內科護士發明了床欄防護套來幫忙,通過布藝防護套將患者與鐵質床欄隔開,就能減少或者避免患者肢體接觸鐵制品,達到保護患者的效果。目前該設計已經在臨床中試行,得到了化療患者的認可,突顯了對患者的人文關懷。

超聲引導經皮射頻消融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常用術式,為減少術后出血的發生,常規的預防出血方式是以沙袋壓迫手術區域。
但在脖子上壓個沙袋,容易下滑移位,患者一旦活動就會影響止血效果,很不舒適。護士張恒、楊苗俊、羅園園等設計出了“可穿戴”的多功能壓迫止血沙袋,固定在頸部的袋體是活動的,可更換裝填物品,能裝沙子,也能裝冰袋冷敷特殊傷口,一物多用!
對腿部扭傷、拉傷過的患者來說,戴上護腿支具,不僅行動受限,且包裹得嚴嚴實實容易得腳氣。護士長張東紅說藤條護腿支具發明得益于該病區有一位會編織工藝的護士,他們大膽地將塑料材質換成藤條,這些文具由手工編制而成,尺碼也能因人而異。在鞋底面放置穴位按摩墊,護具周邊塞進中藥粉包,既有祛濕消腫的作用,也具有輕便透氣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