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雄

券商30年,對于如今券商行業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自2015年股市出現異常波動之后,歷時四年的時間,至今才逐步恢復元氣。而股市多年的低迷,也使得整個券商行業深陷寒冬,傳統的經紀、自營、投行等業務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016年開始,監管趨嚴、融資收緊成為了資本市場的主基調,在此過程中,券商原有的“跑馬圈地”模式的弊病逐一顯現,人員結構的臃腫以及通道業務的收縮都使得券商的利潤被進一步壓縮。
國元證券利用投行業務優勢,在“投行+ 投資” 模式上積極探索。
盡管整體券商行業步入寒冬,但對于小部分券商而言,同樣也是一種機遇,尤其是頭部券商,他們的盈利仍舊高達數十億元,而中小型券商通過調整業務、人員結構以及內控機制等多個維度來提升競爭力。
2019年,科創板的設立無疑給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也使得券商整體行業出現回暖的跡象。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券商業績同比增長顯著,131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11.95億元,同比增加37.96%,其中自營及經紀業務貢獻主要業績,分別實現收入878.71億元、625.33億元,同比增加 66.97%、26.17%。
另外,全行業投行業務收入增幅明顯,同比增加32.71%達到 317.83億元, 收入占比 12.17%。得益于前三季度的資產減值損失同比降低 39%,全行業實現凈利潤 931.05億元,同比大幅增加 87.50%。
作為安徽省首家綜合性上市券商的國元證券(000728.SZ),2019年表現出了良好的業績增長。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2.47億元,同比增長38.13% ;實現扣非凈利潤6.87億元,同比增長108.34%。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國元證券在此期間也開啟了轉型之路。
國元證券董事長蔡詠表示,國元證券的轉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向財富管理的轉型,二是打造“投行+”的業務模式,通過這兩塊業務的深度布局,以解決業務的同質化問題。
近十年,受經紀業務傭金率長期下行的壓力影響,以瑞銀集團、摩根士丹利為首的國際投行都致力于發展客戶財富管理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展現出了連動性、高收益和穩定性強的特點。
國元證券從完善客戶服務體驗,提供多樣化服務著手,涉足智能投顧領域。在客戶科學有效分類的基礎上,國元證券依托多元化、多樣化產品體系,建設優質投顧團隊,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和技術服務平臺,提高財富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這也讓未來國元證券的財富管理業務能夠反向引流,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業務資源,不僅輔助經紀業務,也將作為信用、投行、資管等其他業務發展的入口。
另一方面,國元證券利用投行業務優勢,在“投行+ 投資”模式上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為企業提供覆蓋全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務。
投行+”模式的核心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在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的同時,更好地幫助企業處理“用資”的難題。利用全業務牌照資格,結合旗下各類投資子公司,為實體企業VC/PE投資、投行股權債權融資、資本中介、區域市場等全方位服務,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近三年來,國元證券為各類企業融資3000多億元。
國元證券“投行+”的內涵,一是投行引領,通過充分發揮現代投行功能優勢,助力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近三年,國元證券保薦皖天然氣、黃山膠囊、新宏澤等10家企業完成IPO;助力83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幫助16家企業完成再融資;為各類企業共發行36筆企業債。
二是投資跟進,在充分發揮投行優勢的同時,國元證券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通過股權投資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包括VC、PE以內,逐步從“投行”向“投資”邁進。
金融科技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當紅小生”,國元證券正在積極布局。
蔡詠指出,2019下半年,安徽交通建設股份公司成功登陸主板上市,而國元證券在其中就扮演了投行和投資的雙重角色。早在2016年,國元證券旗下的安元基金、股權直投公司就已入股,成為了這家企業的戰略投資者,隨后,安徽交建又選擇了國元證券作為上市保薦機構。
截至2019年11月末,國元證券旗下安元基金、股權直投公司、中電科產業基金等機構通過“股權投資”、“股權+ 債權”、“銀基投貸聯動”等組合投資方式,為各類企業提供一體化股權融資,已累計為135家企業實施股權投資59億元。
近年來,金融科技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當紅小生”,國元證券正在積極布局。蔡詠表示,證券經營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必將大大加速金融證券體系和業務模式的變革,進一步提升客戶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近年來,國元證券持續借助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平臺的搭建,憑借多年積累的信息技術領域優勢發揮金融科技的力量,發掘更多的潛在客戶需求,以全維度的投融資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IT解決方案,打造集數據、配置、渠道、產品、服務于一體的更加智能化的證券金融服務生態圈。
國元證券通過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不斷縮小與頭部券商的差距,包括國元點金APP和對云計算、大數據、AI技術的運用;證券金融科技平臺的搭建;與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及高等院校在數字化驅動方面進行深入合作等。
此外,在經濟下行周期、去杠桿和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的背景之下,證券公司出現了股權質押風險、債券違約風險。蔡詠指出,國元證券自成立起,就提出“風險控制是國元證券的生命線”,在制度建設、管理架構、系統建設、風險全流程管理、報告機制、應急處置等方面建立健全風險管控體系。
近幾年,針對重大風險的防范化解,國元證券又建立了十余項重要的風險防控機制,包括創建四層風險管理架構、加強風控制度建設、完善各項業務風控指標、加強風控信息技術系統建設、加強投資領域風險全流程管理、設立預警信息溝通與報告機制、設立風險應急機制、完善壓力測試機制。
正是也為此,國元證券多年來從未發生重大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