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之一,就是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
實際上,“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個制度優勢,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逐步總結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深刻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事實確實如此。新中國成立之初,在經濟極端困難、技術基礎薄弱、帝國主義封鎖等嚴峻條件下,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力量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研制出“兩彈一星”,打破美蘇等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勘探和開發大慶油田,摘掉了中國是一個貧油國家的帽子,等等。這一系列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為國家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推動了國民經濟發展,奠定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繼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獨特優勢,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開辦經濟特區,修建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工程,推進載人航天工程,戰勝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等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凸顯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緊迫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高鐵奔馳、北斗組網、超算“發威”、大飛機首飛、港珠澳大橋、大興國際機場等創造了中國式奇跡;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F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經濟實力持續躍升,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早在5月10日,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就發布了由數百張衛星圖像組成的一段延時視頻。視頻呈現了自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的整個機場及其航站樓的建設過程。
對于中國工程的建設速度,英國網友驚呼不斷。再對比一下英國機場的建設效率,也有英國網友忍不住吐槽說,英國花了數十年在爭吵倫敦機場要不要增加一條跑道。與英國媒體有著相同感嘆的,還有奧地利媒體。2019年5月15日,奧地利《標準報》網站報道,有關維也納機場第三條跑道建設的討論還留在許多人的記憶里。預計維也納機場第三條跑道到2030年才能投入使用。而在差不多的時間段內,即到2035年,中國將至少修建216座新機場。
可能有人很是好奇,相對于西方國家,中國的執行效率為什么會如此之高?或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但歸根結底就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不是一句大話,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法國知名學者戴維·戈塞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使得中國有了連續數十年的飛速發展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充分證明了中國治理體制的高效和成功。他強調說,從具體的國家治理來看,中國執政方式優勢明顯:中國政策具有延續性。中共長期執政,可以按照“五年規劃”持續推進國家治理和進步,而西方政府的政策只能著眼于任期內。
中國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成功破解了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難以突破的劣勢困境。這充分證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就能夠充分發揮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勢,確保國家和政權的穩定,實現各民族的團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最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