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小說中的“香港書寫”界定

2020-02-26 15:42:56徐詩穎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小說

徐詩穎

摘要:對一個概念的界定,實際上是對某種文學現象做整體性和通約性的追求,對“香港書寫”的界定同樣如此。關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香港小說,其反映出來的“香港書寫”成為眾多學者聚焦的重要學術議題。在此過程中,對“香港書寫”概念做清晰界定則是使研究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從“書寫”的選擇、“香港”的指涉、“香港作家”的判定三個方面入手,挖掘“香港書寫”概念的內涵,從而更清晰地認識香港小說的核心要義。

關鍵詞:20世紀80年代 香港小說 香港書寫 概念界定

一、界定的緣起

對于被稱為“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問”(1)的香港,“流動性”和“混雜性”(hybridity減為它典型的文化風格。可以看出,“香港過去一直都是一個讓人流徙、穿梭和隨意進出的地方”②,所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會產生不安全感和漂泊感。這種“中途站”以及“過渡”的空港角色與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歷史與身份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此,“尋找家同”便成為港人渴望尋求歸屬感的重要表現。隨著20世紀70年代香港經濟的逐步騰飛,不少港人(尤其是戰后在香港出生或成長一代的長輩)看待這片土地由持有隨時會遷走的“過客”心態逐漸演變為產生“家在香港”的認同感。“香港意識”在他們心中萌芽并植根于內心。真正的香港書寫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在20世紀中后期,香港經歷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大事。特別是“九七回歸”的到來,更加激發并鞏同了港人視“香港”為家的“香港意識”,紛紛聚焦香港未來的出路問題。到了后“九七”時代,香港同樣經歷著各種浮沉,人文精神的傳承遭遇斷裂的危機。于是,“本土”重新成為香港社會的熱點話題,并成為作家聚焦“我城”現狀與未來的重要書寫對象。然而,從香港近些年所患的“癥候”可知,“香港意識”有走向日益狹隘、封閉乃至自我膨脹的危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香港意識表現出更加復雜曲折的面貌,因而香港書寫也進入深層次拓展的時期。可見,香港意識與香港書寫之問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二者的關系也極大影響著作家如何看待香港以及選取適合表達這種印象的創作方法。關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香港文學,其反映出來的“香港書寫”成為眾多學者聚焦的重要學術議題。在此過程中,對“香港書寫”概念做清晰界定則是使研究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

由于聚焦的體裁為小說,所以其他體裁(如詩歌、散文和戲劇影視等)則不在本文所界定的“香港書寫”范疇。雖然“香港書寫”在詩歌和電影里都有較為廣泛的呈現(尤其是取得矚目成就的電影),但為了能使本文產生更為集中的信度和效度,所以乃選取小說這一香港文學中的主要敘事體裁作為考察對象。與此同時,在文學種類的選取上,本文聚焦的是香港嚴肅小說范疇,暫時擱置對香港通俗小說等消費性文學的討論。香港文學自身的包容性和混雜性,導致各類消費性文學的產生和蓬勃發展(包括言情、武俠、科幻,以及報刊上的框框文章等)。內地學者劉登翰曾指出:“文學的消費現象是都市文學或都市文化不可回避的命題。”(3)然而,由于香港的通俗小說發表和出版的渠道眾多,質量也參差不齊,本文難以在短時問內對其整體狀況做出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因此,本文擬集中對香港嚴肅小說進行論述,以后再另外撰文對其他文學體裁(詩歌、散文和戲劇影視等)和文學種類(消費性文學等)做進一步的探討。此外,進入本文范疇的香港小說語種為華文。對于語種的強調,是為了與在香港創作、發表或出版涉及與香港相關的非華文語種的小說進行區分。香港曾經被英罔殖民,所以產生過大量與香港相關的英文小說。據內地學者趙稀方的考察,較早反映香港的英文小說是1895年同時刊行于英罔和美國的由W.Carlton Dawe撰寫的小說集Yellow and White(《黃與白》)。④到了20世紀,書寫香港的英語文學中影響較大的是克萊威爾的兩部小說Taipan(《大班》)和Noble House(《望族》)。當然,還有毛姆的《彩色的面紗》(The Painted Veil)、理查德·梅森的《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等。尤其是《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在香港和西方世界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成為西方學界用來詮釋東方主義的典型范本。

二、“書寫”的選擇

對一個概念的界定,實際上是對某種文學現象做整體性和通約性的追求。邊界的設定,意味著某些文學現象的差異性和豐富性會因此受到遮蔽。對“香港書寫”的界定同樣如此,但我們也從中看見新的研究方向正在逐漸形成。

“書寫”的法文為6 criture,英譯為writing,而法國理論家羅蘭·巴特的同一法語詞匯卻被漢澤為“寫作”,也許巴特比較“文學”之故。在此統譯為“書寫”。(5)到底翻譯為“寫作”還是“書寫”呢?有內地學者認為,將writing一詞譯成“寫作”,則近乎于馬克思、薩特的傳統;而譯成“書寫”,則近乎于巴爾特、德里達的傳統。(6)實際上,這種硬性區分的必要性是不大的。如果要在漢語語境中做出抉擇,那么“書寫”是首選。當然,這只是一種較為便宜的做法。如果從學理上進行分析,那么這種區分還是有缺陷的,也直接影響到本文在“香港書寫”還是“香港寫作”二者之間的抉擇。 本文}人為,“書寫”是建立在“寫作”的基礎之上而指向更為廣闊的視域。一方面,按照傳統意義上的理解,“寫作”指的是創作者的文學實踐及其相關活動。巴特在這種傳統理解的基礎之上創造出新的意義,將“寫作”視為文學形式上的要素和價值,形成“具有意圖性的語言”,指向作家的姿態、意圖或立場的表現,讓語言形式獲得了一種獨立于字面意義之外的所指,從而賦予文學形式的主體性。因此,巴特曾宣稱:“書寫永遠植根于語言之外。”(7)實際上,巴特所理解的“寫作”是試圖將語言學與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結合起來,以此強調語言關系中所蘊含的社會關系性。如果將巴特與馬克思的觀點做硬性區分,那么就會割裂二者之間的關聯性。與此同時,巴特吸收了語言學家本維尼斯特的話語理論。按照本維尼斯特的一種直觀的說法,語言結構就是社會性本身,⑧從中批評了索緒爾語言學中關于能指與所指的二元對立結構,忽視了語言主體與語言間關系的復雜性。可見,在文學形式的意圖表現層面,“寫作”與“書寫”的使用是可以互通的。

另一方面,“書寫”是一種動詞性的表達和動態化的行為。相較于“寫作”著重聚焦文本內部形式所表現出來的作家意圖本身,“書寫”還發掘影響作家意圖的文化、歷史、社會、政治等層面的語境。在德里達看來,“書寫”可以從“聲音”⑨(=“意識”=“世界”)這一在場性主體中逃逸,形成白成一體和永遠開放的品質,從而呼喚多元他者世界的出現。斯皮瓦克認為這是德里達對意識與主體等同性的摒弁,而德里達也對此做過詳細的闡釋:由于文字既構造主體又干擾主體,文字自然不同于任何意義上的主體。我們絕不能將文字納入主體范疇之下……作為文字的間隔化是主體退席的過程,是主體成為無意識的過程……文字主體的本源性的缺席便是事物或指稱對象的缺席。⑩這種“間隔化”也就表明德里達希望書寫能從超念主體中逃逸,并成為“書寫”中的重要特征。所謂的“間隔”,就是“空間和時間的結合( articulation)、時間的空間化和空間的時間化”(11)。由此可知,他想擺脫結構主義理論中靜止、封閉的“結構”意圖,“書寫符號有著與自己的語境(context)斷裂的力量”(12)。“書寫”為擺脫單一時間與語言的線性序列而發揮出多元共生的作用,是在以馬克思、薩特介入現實和政治的“寫作”傳統基礎上呼喚多元他者世界的出現。可見,與“書寫”對應的是開放和動態的文本,而不是封閉和靜止的作品。

由此出發,本文使用“書寫”而不是“寫作”,是因為作家以“香港”作為敘述對象進行創作,形成的文本不僅僅局限在文學形式的探索,而且還可從中看到“敘事主體與城市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發掘出與作家意圖形成相關的文化、歷史、社會、政治等層面的語境。這與學界當前的研究形成非常緊密的關聯,也在香港小說這一特定語境中形成了“書寫”自身的含義與范疇。

三、“香港”的指涉

若放在香港小說的語境下,用“書寫”確實比“寫作”更為合適,因為這與如何理解“香港書寫”中的“香港”密切相關。實際上,能歸入“香港書寫”范疇的香港小說可以有廣義與狹義的區分。廣義的“香港書寫”指的是外來和本地作家在香港的創作活動。狹義的“香港書寫”指的是植根并屬于香港的小說,具體涵蓋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作為一個地名的存在,將“香港”視為一個想象的共同體(包括行政、地緣、經濟和城市文化形態等)進行書寫,使其具有作為整體性對象的考量。第二,小說“香港”,即書寫被作家想象和形象化后的各種各樣的“香港”。第三,具有清晰、醒覺或潛在的香港意識,使得小說體現出香港本土性特征的元素。在此需要強調的是,“香港書寫”只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并具有可持續生發的可能。因此,本文擬將廣義和狹義的“香港書寫”視為一條主軸的兩端,而這條主軸是具有普泛性質,屬于其中的作品均可視作“香港書寫”(13)。有了這些對象(包括時間、空間、地理、身份等)指涉的區隔,我們就可以將“香港書寫”與其他類型的書寫(比如女性書寫、民國書寫、義和團書寫等)做出相應的區分。當然,如果要對相同景觀類型的書寫做出區分,那么這就要對“香港”一詞做出符合本文研究向度和語境的理解和闡釋。對此,中國香港學者陳德錦提出的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香港是一個不變的符號還是可任意解釋的能指? ‘香港是否一個能為我們解惑(demystified)的開始鍵?”)(14)

在本文的研究語境里,“香港”是一個具有時間流動和空間變動的相對性概念,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作為實體意義空間的“香港”。作品反映在這個城市里生活的人及其在某個時空發生的事。簡而言之,就是在題材和風格等方面要呈現出香港特色。第二,作為構想意義空間的“香港”。香港是多元文化共生之地,其獨特的移民文化造就了歷史斷裂的時間屬性和流徙開放的空間屬性。因此,“混雜性”成為香港這座城市重要而獨特的文化身份特征。同時,這種“混雜性”是在以嶺南文化為主要形態的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逐步形成的,而中華文化是構成這種混雜性的主要底色。在書寫香港時,作家筆下流露出來的都市文化品性和氣質必然與混雜性的文化身份特征是有所關聯的。否則,作家就不能真正講出地道的香港故事。第三,作為感知意義空間的“香港”。這關乎香港作家在香港社會、歷史、文化等層面觸發下的所思所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香港意識”。這種所思所感,具體表現為三點:首先,牽涉到香港書寫里是否體現出作家從香港的生活土壤里生發H{來的香港意識和香港情懷,也就是要有從香港社會歷史生活經驗中產生的在地關愛情懷和香港的文化精神,用中國香港作家陶然的話來說就是能體現出“對香港身份的認同”(15)。其次,表現出香港文學的本土性特征,中國香港學者蔡益懷曾對這種“本土性”做過如下闡釋:“真正的本土性更多地表現為一種人本關懷,一種由生活出發形成的人文經驗與情懷,經內化而形成的觀照方式與表達方式”(16),具體包括“書寫的內容是否接地氣,是否承載了一種地方經驗,是否表現出了港人的生存處境與社會歷史經驗,是否表現出了本地的人文風情,人生百態”(17);“以道地的香港眼光審視香港的歷史、香港的經驗、香港的社會人生,以道地的香港話語言說香港的故事”(18)。最后,在表現藝術的層面,展現多元文學形式,運用與中西文化交融背景相契合的書寫方式以及表現手法,從中呈現出香港文化的語境、品味和氣質。(19)這三點能否實現的前提,是與第二層面所提及香港的文化身份特征是不可分割的。與此同時,有了第三個層面,就能夠排除那些只是純粹以香港作為創作背景但實則表達的中心與香港城市文化內涵無關的小說,或者作家只是帶著有距離性而不肯融入城市的“他者”眼光來理解并書寫香港的小說,從而真正進入探討植根并屬于香港的小說。可見,要書寫“原汁原味”的香港,就要在作品中展現出獨特的“香港味”,而對“香港味”的理解與以上三個層面息息相關,缺一不可。

因此,如何才能從各自的經驗和觀察出發講好地道的香港故事,而不是變成他人眼中欲望的產物,便成為香港作家致力于實現的書寫目標。因此蔡益懷總結道:“香港的都市環境、生存經驗和殖民處境對作家美學認知的影響,以及這種認知在創作中的具體呈現、表現出來的區別于其他地區文學形態的特色。”(20)如果說“香港”設定了本文聚焦的范圍與形態(也就是關乎“寫什么”),那么“書寫”則規定了本文聚焦的方法與視野(也就是關乎“怎么寫”)。為了展現書寫香港的三個層面,香港作家在表現手法的運用上可謂異彩紛呈,從不同角度將支離破碎的斷片堆砌出一幅立體的城市光影圖像,體現出書寫的混雜性和開放性特征,這“正是香港文化和都市文學不可或缺的要素”(21)。“混雜性”和“開放性”特征與“香港”這個變動不居的空間實不可分。中國香港學者李小良曾經用“玻璃球”來形容他眼中的香港,并坦言:“香港就好像一個玻璃球,當這個玻璃球掉落地下,每一個人都撿拾得一些碎片,但沒有任何一人拾得全部。”(22)同樣地,作家選取不同書寫的方式也與他們如何看待和理解香港這個融匯中西文化特色之地有關,比如將它捕寫成“幸存者的空間、歷史記憶斷裂的空間、荒謬的文化劇場、魔幻的政治舞臺、陌生的異境、傳奇衍生的異域、抒情寄寓的原鄉”(23)等。因此,此處的“書寫”既與巴特所強調的語言關系中的社會關系性有關,也離不開德里達所認為的擁有白成一體和開放性的品質。

四、“香港作家”的判定

小說書寫本身就是一種懷舊的行為,是因為小說書寫與記憶有著密切的關系。德里達的“差延”說實則關心的就是永遠不可能成為“現在”(在場)的“過去”。對香港的書寫實際上反映的就是每個作家對過去香港的回憶。將各種回憶聚集起來,就會形成自己與他者的所有“經驗”,并且只有與他者的關系中才會在場,也就是德里達所指的“蹤跡”。這種“蹤跡”永遠是差異和延遲,故永遠不可能在場(顯現)(24),并形成書寫的“間隔化”。當記憶用文字表述出來時,實際上就成為書寫。當這些記憶成為作家長期累積的“經驗”時,那么記憶就會顯現出他們心中作為整體性的“香港”的存在。因此,“書寫”與“香港”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相連的機會,對于小說這一體裁而言更是如此。按照昂利·柏格森環節來看,“香港書寫”就是要探討“回憶了什么”“如何回憶”以及“誰回憶”三個問題。相對應的,就是“寫什么”“怎么寫”以及“誰來寫”的問題。

前面已經對“寫什么”和“怎么寫”做了探討,但這些都是要基于書寫者的認知和實踐才能完成。因此,要對“香港書寫”進行界定,還需要對“香港作家”的身份做出梳理。也就是說,最后還要落實到“誰來寫”的問題。這也成為落實定義“香港書寫”的核心問題。

作為一個以移民為人口主要構成的城市,香港作家的身份構成十分龐雜,有土生土長的,也有從外來(尤其是內地)遷移而來的。因此,“誰才是香港作家”一直都無法在香港文壇和學界形成共識。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顯示,大致有以下六種較為典型的說法。

其一,1983年夏,幾位資深老作家提出如下四條作為香港作家的界定:一、本港居民用中文寫文學作品的;二、主要作品是在本港發表和出版的;三、作品主要是反映香港社會現實,并有香港特色的;四、作品對香港有一定影響,并受讀者歡迎或評論界好評的。(25)其二,中國香港學者黃維墚在《香港文學初探》中將香港作家分為四類:“第一,土生土長,在本港寫作、本港成名的;第二,外地生本土長,在本港寫作、本港成名的;第三,外地生外地長,在本港寫作、本港成名的;第四,外地生外地長,在外地已經開始寫作,甚至已經成名,然后旅居或定居本港,繼續寫作的。”(26)不過,他也強調:“作家屬于哪個地區,對作家本身是不重要的,他的地位不會因地區而有增損”(27),“香港對作家,應有‘多多益善的吸納原則”(28)。其三,中國香港學者鄭樹森認為香港文學(按:此處應為香港作家)有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廣義的包括過港的、南來暫住又離港的、僅在中國臺灣發展的、移民外國的。但兩種之間隨著時間的流逝,有時不免又得重新界定。(29)其四,1994年,被邀任香港市政局“作家留駐計劃”首任作家的劉以鬯,為編輯《香港作家小傳》和創建“香港作家資料庫”時,曾提出“香港作家”的一個界定標準,即必須是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或在香港居住七年以上的“曾出版文學作品或經常在報刊發表文學作品,包括評論和翻譯著作”的作家(30)。其五,中國內地學者潘亞暾、汪義生認為香港作家由以下七種人組成:一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二是成名后從內地來的;三是在中國內地接受教育、來港后才成名的;四是中國內地出生來港受教育后成名的;五是從中國臺灣或澳門來的;六是從世界各地華人社會來的;七是從海峽兩岸來港公干的。(31)其六,中國香港學者黃淑嫻在編選《香港文學書目》時曾提出如下入選標準:“除土生土長的作者以外,我們盡量包括曾在香港居留長時間、在港從事文化T作、與香港文學發展有關的作者。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不但包括了1949年前后從中國內地來港定居的作者如林以亮、劉以鬯、馬博良;在本地長大而仍在本地寫作的作者如舒巷城、西西、也斯、小思;70年代及以后南來的作者如陶然、舒非、顏純鉤;來自中國臺灣旅居香港而產生影響的作者如余光中、施叔青;來往香港與海外的作者如劉紹銘、鄭樹森;也包括早已移居海外的作者如李維陵、葉維廉、綠騎士、杜杜、鐘曉陽多位。他們都曾對香港文學作出貢獻。這些作者不同背景帶來的多元性本來就是香港文學的特色。”(32)

從上述看法可知,學者們的觀點大多集中在以“作家來源地、作家寫作地、作家成名地、作家生活地、作品發表(出版)地”等硬性指標來界定香港作家的身份,只有第一點中幾位資深老作家還將“書寫語言”和“作品反映的內容和受眾影響”等納入界定香港作家身份的范疇。如果要使用硬性指標來界定香港作家的身份,那么本文更傾向于采納其“是否具有香港合法公民身份”的狹義標準,即上述第四點劉以鬯所說的:“必須是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或在香港居住七年以上的‘曾出版文學作品或經常在報刊發表文學作品,包括評論和翻譯著作。”(33)然而,如果以能否寫出地道“香港味”的香港書寫來衡量,那么實際上并不是所有作家的創作都能合乎這項標準。香港書寫已經走過近百年的歷史,但能夠被港人認可為真正的香港作家實際上是不多的。當然,這其中還是存有諸多分歧和爭議。因此,這些硬性指標只能成為評價一個作家是否“地道”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對此,本文同意蔡益懷的看法,就是能否將一個作家定位成“香港作家”的關鍵條件,“不是根據他的公民身份,即是否有一張香港身份證,而是要看他是否有一張香港的‘文化身份證”(34)。要想順利獲取這張文化身份證,除了要符合上述所提到的一些硬性指標外,還有兩個更為重要的條件是需要納入考慮的,即一方面,作品能體現出植根于香港都市生活土壤的“香港味”(具有中西文化交融共生的氣質與特色);另一方面,作家能選取適合表達出這種地道“香港味”的創作手法。

綜上所述,本文中的“香港書寫”主要是指白20世紀80年代以來擁有香港合法公民身份的作家以“香港”為空間、角色和對象所創作的嚴肅華文小說,而且要運用各種契合中西文化交融背景的書寫手法體現出流徙和混雜文化空間下的“香港味”,以道地的香港眼光和話語從香港社會歷史經驗中生發出在地關愛的情懷。實際上,“香港書寫”在本文中應為“書寫香港”,但鑒于漢語語境的表達習慣,所以本文將此調整為“香港書寫”。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香蕉精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毛片网站观看| 色老头综合网|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五月视频|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亚洲福利网址|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男女在线|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广东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欧美a级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性色一区|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98超碰在线观看|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99在线视频精品|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激情|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欧美啪啪精品|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视频二区欧美|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看国产毛片|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97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 亚洲欧美不卡|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国产香蕉|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色135综合网| 91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国产免费|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黄色片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