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這是自2018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出現的連續第二年銷量下滑,且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0年1月13日公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較2018年下滑8.2%。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144.4萬輛,同比下滑9.6%。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樣遭遇挫折。受新能源補貼政策大幅退坡影響,從2019年7月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出現負增長。2019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27.4%為16.3萬輛。受下半年銷量拖累,我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累計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0%,較年初預期的160萬輛目標相差甚遠。
從量變轉向質變,中國汽車產業又一次走到轉型升級的關口。在新的發展階段,不僅汽車廠商身處風口浪尖,與汽車相關的產業鏈上下游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與汽車息息相關的能源、環保問題日益突顯。汽車產業如何在新階段的發展下,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及未來使命,是汽車產業轉型期的重要命題。
1月8日下午,由《中國新聞周刊》和國經咨詢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9中國汽車影響力論壇暨《中國氫能產業政策研究》成果發布會圓滿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國內第一本對我國氫能產業政策進行前瞻性系統研究的著作《中國氫能產業政策研究》在論壇上正式亮相。與此同時,圍繞“創新驅動與清潔未來:氫能的角色”以及“破局·重構汽車生態”兩大議題,論壇以圓桌對話的形式進行了深入討論。來自于政府、學界、行業協會及企業的百余位嘉賓,共同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盡管中國汽車市場遭遇了一些挑戰,但以新能源汽車為方向的清潔未來,卻是不變的方向。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2019中國汽車影響力論壇上肯定了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的成績。“如今,電動車的產量、保有量都占了全球一半,電池、電機、電控都接近國際水平,充電樁建設也相應加快,可以說中國的電動車已經由培育期進入成長期。”
萬鋼主席指出,脫碳加氫和清潔高效是能源科技進步的大趨勢,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正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各國未來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道路,堅持戰略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產業布局,堅持市場導向,堅持標準先行,擴大國際合作,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任何行業在前行中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應對的關鍵是順應潮流,把握大勢,保持定力。”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表示:“在充滿不確定的2020年,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潮流是確定的,面對大變局最好的回應就是行動。”

對話現場。
談及去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頹勢,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直言:“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夠成熟,相關配套政策不夠完善,隨著相關產品技術和配套政策的不斷成熟,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是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最高的部分,2020年銷量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仍是新能源汽車。”
車市寒冬中,車企篤定未來的努力值得肯定。
2019中國汽車影響力論壇揭曉的“2019中國汽車影響力·年度影響力企業(品牌)”包括:中國一汽紅旗品牌、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吉利控股集團、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年來智能網聯技術的進步,相關領域企業也快速崛起。其中,蘑菇車聯獲得年度影響力企業——最佳車路協同解決方案獎。
此外,2019中國汽車影響力論壇還揭曉了“2019中國汽車影響力·年度影響力車型”,包括:全新奧迪A8L、全新BMW 3系、全新梅賽德斯-奔馳EQC純電SUV、新邁騰、全新雷克薩斯RX 450hL加長版、全新林肯飛行家Aviator、一汽豐田全新RAV 4榮放、東風英菲尼迪QX50、第十四代軒逸、廣汽本田皓影、哈弗F7X、全新一代阿特茲、東風悅達起亞全新一代傲跑、全新一代瑞虎8、寶沃BX5。
“現在汽車行業變局已經非常清晰,但結構性機會遠遠大于挑戰。”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執行副總經理王春風認為:未來十年,在百年大變局中,蘊育出最大的機會就是,中國的自主汽車一定會走出一批或幾個進入世界汽車舞臺的中心。
史丹預測,未來10~20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特別是家庭乘用車將向共享的代步車方向發展,它將不再是個人財富和地位的象征。“汽車的生產和對汽車的要求首先是要無排放,環境友好;二是汽車可回收,環境資源利用;三是它是信息的載體,是裝上輪子的智能手機。汽車行業盈利模式不再是賣汽車,而是賣服務。”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艷華雖認同共享化的觀點,但她也表示,10年之內共享化不會對汽車行業帶來太大的影響。許艷華判斷:“一是剛性需求一定是要有的,我們千人保有量還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技術創新帶來的新需求。”許艷華認為,汽車“四化”從發展到普及周期需要三十年。
盡管2019年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近30年來最大的跌幅,但我國汽車產銷量依舊蟬聯全球第一。來自產、學、研以及企業的信心也并未減退。“創新驅動”與“清潔未來”,將是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