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侯巍,莫茜,尹杰,袁東波,陽愛國
(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為了追蹤近年來川東北地區布病防控現狀,研判畜間布病流行趨勢,筆者歷時兩年,對四川廣元、巴中、達州3個市進行了畜間布病防控情況調查。
1.1 畜間布病監測情況 3 個市牛平均陽性率為0.002%、羊平均陽性率為0.25%。對比兩年牛羊監測情況,除巴中羊的陽性率有上升外,其余均呈下降趨勢。
1.2 定點流調縣監測結果 廣元市的蒼溪縣、達州的宣漢縣和巴中市的開江縣為四川省牛羊布病定點流調縣,調查過程中3 個縣牛均未檢出陽性,羊的平均陽性率為0.50%。各縣羊的陽性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1.3 調運檢疫工作 3 個市在調運引種時采用了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動物衛生監督所聯防聯控的方式,對引進牛羊進行全群布病抽樣檢測,檢測為陰性方可調入,調入后隔離飼養40天,全群監測陰性方可混群。陽性場(戶)的同群動物不得作種用或飼養動物調運,經檢測陰性方能作屠宰用。
1.4 消毒滅源 川東北位于大巴山南麓,屬于內陸丘陵地貌,區域內多山,據統計約60.49%的養羊場(戶)規模小,以山區灌木叢放牧為主,導致自然放牧區糞便清理和環境消毒難度大,來自不同養羊場(戶)的羊接觸機會大,增加疫病傳播的機會,適度規模場占比20.99%,規模場占比18.52%,能夠嚴格執行養殖環境的消毒工作。
1.5 撲殺工作 各市根據監測情況,對陽性牲畜和與陽性牲畜密切接觸的高危牲畜全部進行了撲殺及無害化處理,并對養殖環境和高危區域進行徹底消毒。按要求申報國家和省級撲殺補助,積極推進凈化工作。
2.1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3 個市均高度重視布病防控工作,將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工作納入年度任務。制定下發本級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工作要點、牛羊布魯氏菌病監測方案等系列文件和方案。建立健全了動物防疫工作責任體系,明確了各級獸醫主管部門主要領導為主要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各職能部門領導為具體責任人,層層落實任務,做到任務明確、責任落實、人員到位、措施具體。
2.2 重點突出,科學防控 按照全省“145”布病綜合防控模式的總體安排部署,3個市結合實際,以控制消滅傳染源為核心,狠抓監測、免疫、撲殺、凈化四項措施,加強法律規范、機構隊伍、宣傳教育、經費物資和部門配合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形成自身特色的綜合防控模式。以廣元為例,在牛羊布病凈化實踐中,探索總結了四個“三”為重點的牛羊布病凈化措施:即重點監測“三畜”(引進畜、種公畜、繁殖母畜),重點管好“三場”(種畜場、規模場、陽性場),重點抓住“三期”(配種期、分娩期、出欄期),重點落實“三嚴”(嚴格動物移動監管、嚴格監測撲殺、嚴格處置滅源)。同時采用了移動監管—普查摸底-登記建檔-分類管理-因場施策-逐場凈化-全市推進的程序,保證了牛羊布病凈化工作順利有序推進。
2.3 加大培訓,做好宣傳 各市每年組織舉辦全市人畜共患病防控技術培訓,加強對轄區各縣(市、區)實驗室主要監測人員的布病防控技術等培訓,進一步提高技術人員對布病的理論認識和防控水平,增強采樣技術和實驗室監測能力。同時開展廣泛的宣傳和培訓,特別是對養殖戶、販運戶、基層干部的宣傳和培訓,使廣大養殖戶、販運戶、基層干部對布病的危害有了深入的認識,從而配合并支持布病防控工作。
3.1 缺乏布病防控整體設計,區域性防控不協調 國家、省、市、縣各層面的整體防控行動指南和部署尚不完善,還未形成“一盤棋”的防控概念,很難做到同步防控。各地存在動物布病防控工作不協調、力度不統一的問題。個別縣對布病防治工作懈怠敷衍,使得布病監測、流調、檢疫監管存在死角和空白點,就可能導致布病反彈,成為制約區域性動物布病防控的重要因素。
3.2 調運引種存在漏洞 調運引種是布病流行和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個別養殖戶不按規程調運引種,有的小規模養殖場不進行引種申報,違規引種,由于缺乏有效監管,造成布病傳播。個別養殖業扶貧項目中引進的動物未進行檢疫就直接入場,引起牲畜布病的傳播。此外因環保督查,部分被關停養殖場動物,被出售到新的養殖場,未經檢疫和隔離程序就混群飼養。
3.3 防控經費嚴重不足 開展布病流調、監測、凈化、撲殺和無害化處理需要大量防控經費,部、省級經費有限,加之地方財政緊張,對布病投入經費較少,防控經費嚴重不足,不利于防控工作持續開展。
3.4 動物標準化養殖程度低,監管難度大 被調查的地區有的處于川陜兩省交界的大巴山系,養殖業多聚集在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且養殖分散,牛羊等動物在山林放養,不同場戶的動物交叉接觸多,缺乏有效隔離措施,給布病傳播制造了條件。
痕跡化管理困難,動物在放養過程中耳標丟失情況常見,不利于監測溯源。散養戶法規意識差,不愿積極報檢,多數養殖戶認為自養自賣自食,法律管不著,對于不按法律法規開展養殖、報檢的養殖場戶,管理難度非常大。
3.5 基層動物防控能力建設不足 一是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縣級及鄉鎮獸醫部門中,中專、高中以下學歷工作人員占50%以上,同時部分縣鄉鎮畜牧獸醫站并入鄉鎮政府,基層畜牧獸醫人員難以從事獸醫工作。二是缺乏專業技術培訓,知識老化。一部分在崗職工對布病防控知識了解甚少,遇到問題時束手無策。三是基層動物防疫的硬件與軟件配置差,部分縣級畜牧獸醫部門工作條件較差,設備陳舊簡陋,沒有專項運轉經費。部分畜牧獸醫站基本沒有任何化驗檢測設備,僅憑感觀、經驗和僅有的體溫計診斷疾病,最基本的工作條件無法保障。
4.1 高度重視布病防控工作 應高度重視布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認真落實防控工作責任和責任追究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基層獸醫體系能力建設,加大各地布病防控協作,切實把布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防止疫情跨區域傳播。
4.2 加快推進布病總體防控 國家要加快對布病防控的整體安排部署,出臺相關流通和移動監管等政策和法規,加強對引種、換種、混群、販賣、陽性牲畜撲殺、無害化處置等環節監管。開展技術攻關,突破制約布病防控的技術瓶頸,同步推進布病整體防控。
4.3 加大布病防控經費投入 布病監測、凈化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經常性工作,需要足額經費投入以保持長期開展。部、省級應加大對布病防控的專項投入,各地應爭取將布病防控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加強經費管理,確保經費有效利用,專款專用。
4.4 推進養殖場標準化建設 以規模養殖規劃布局和建場選址作為起點,按照適度規模、科學發展的理念,確定合理的養殖密度,推行標準化生產。把“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配送、冰鮮上市”作為養殖產業轉方式、調結構的主攻方向,為布病防控提供基本支撐和保障。
4.5 加強布病防控技術培訓 積極開展布病宣傳培訓工作,特別是在養殖集中區域,因地制宜,通過多種方式向各級獸醫技術人員和廣大養殖戶深入開展布病防控知識宣傳,使養殖戶和基層防疫工作者充分認識布病的危害,形成群防群控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