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彬
(河南省駐馬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在狐貍養殖中,配種期屬于最為關鍵的時期,不同品種狐貍的配種期不盡相同,銀黑狐一般在1 月下旬至3 月上旬,北極狐大多在2月下旬至4 月末。在配種過程中,由于狐貍體內性激素增加,通常有厭食、發情等表現,需要飼養員加強飼養管理。
與狐貍自身的生殖特點、光照情況相結合,每年秋分時節直至次年配種期間為準備配種期,在這段時間內實施精細化飼養管理,能夠促進生殖器官的健康發育,為后續配種打下堅實基礎。
9~12 月份之間,是公狐與母狐生殖器官發育的關鍵階段,對飼養管理要求嚴格。銀黑狐準備配種的時間是從11月中旬開始,而北極狐則是從12月份開始。在飼養水平方面,要求每420 MJ代謝能消化的蛋白質超過10 g,每日維生素E 的補給量在10~15 mg。繁殖期對光照的需求較高,特別是在秋季和冬季到來之際,應盡量在陽側飼養狐貍,確保光照充足。在果蔬類飼料配制中,以VA、VC、VE 為主,適量攝入蔬菜能夠起到促進胃腸蠕動,增強食欲等作用,還應將足量微量元素鋅加入飼料之中,確保公狐精力旺盛,母狐發情正常。另外,在準備配種期還應將魚粉、肉粉、乳糖等原料攝入其中,使母狐能夠獲得更加充足的營養支持,避免出現產后無奶、少奶等情況。
準備配種期間,若投放過多食物,則會使公狐精力被降低,進而影響交配能力。因此,在配種過程中,每1 d喂食1~2次即可,若在早食前進行配種,公狐的補充飼料可暫緩,改到午食之前喂即可。若在早食后進行配種,則需要提前30 min喂食補充飼料。
2.1 科學配制飼料 配種期間,由于狐貍性欲增加,常出現厭食情況,但其體質消耗較大需要充足的補飼,因此應科學地配制飼料。在8~9月期間,種狐的生殖器官開始發育,飼料水平也應隨之提升,在飼料配制中,應補充充足的蛋白質,每日每只狐貍補充15 mg的VE,并適當增加動物性飼料比例,確保公狐能夠精力旺盛,擁有優質的精液,母狐能夠正常發情,提高繁殖率。對于種狐可在中午進行飼料補給,如蛋黃、肉、肝、乳、腦等,并要喂食充足的水分,每1 d至少4次飲水,對于食欲不振的狐貍,還應每天中午在飼料中加一個雞蛋,補充機體能量消耗。
2.2 合理配種 通常情況下,公狐的發情期要早于母狐,在配種過程中,公狐具有主導作用,因此應合理利用公狐順利完成配種。一般狀態下,一只公狐可與4~6 只母狐交配,配種次數可達8~15 次,每1 d 可交配2 次,每次間隔3~4 h,對于連續配種4次的公狐應適當休息。配種過程中,要檢查精液品質是否良好,在清晨進行放對,對于發情良好但卻為配對成功的,可在傍晚天氣涼爽時再次放對。除了正常飲食、飲水與放對之外,要保障狐貍的休息時間,并每隔2~3 d 對其發情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復配可以連日進行,也可隔日進行。
2.3 強化配種管理
2.3.1 在配種期間,公狐與母狐性沖動較強,精神躁動不安,飼養員應隨時做好籠舍檢查,確保牢固性,以免狐貍逃跑。在對母狐發情進行鑒定與放對時,應保護好個人安全,以免被狐貍抓傷,若確定為發情期,則需要將母狐與公狐放入同一籠子中進行交配。另外,狐貍具有擇偶性,在放對時飼養人員應遠離籠舍,以免影響狐貍配種。

2.3.2 在配種過程中,必須對母狐是否處于發情期進行鑒定,便于在最佳時期內完成配種。對于首次配種的公狐,也要對其精液品質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合格后才可使用,以免影響狐仔健康。在生產種狐時,一只母狐只允許與一只公狐進行交配,且要保障仔狐的譜系清楚明了。在配種過程中,應做好配種記錄,包括公狐與母狐的編號、放對時間、交配日期與頻率、交配情況等。
2.3.3 處于配種期的狐貍由于運動量較大,加之體溫逐漸升高,需水量較多,因此在此期間水槽中應放置充足的水供狐貍飲用。
2.3.4 在配種過程中,應確保飼養環境安定,避免外來人員接近,在放對結束后,應對公狐與母狐的擇偶性進行觀察,一旦雙方出現撕咬應立即將其分開以免被對方抓傷。另外,還應清理食具,保持籠舍與地面的衛生,做好殺菌與防疫等工作,以免使細菌滋生,增加疫病的發生幾率。
2.3.5 處于配種期間的公狐和母狐具有較強的性沖動,往往伴隨著厭食行為,尤其是在初放期間,公狐的表現更加明顯,而母狐則在接近發情期時出現厭食情況,有時甚至幾日不進食,因此需要對狐貍的食欲情況、精神狀態、糞便以及日常活動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是患病還是其他因素所致,便于及時準確地進行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使病情擴大。
綜上所述,在狐貍全年飼養過程中,配種期處于最為關鍵的時期,做好配種期的飼養工作不但能夠提高狐貍的繁殖率,還能夠為養殖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處于發情期的公狐與母狐,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常常出現食欲不振等情況,并伴隨著發情、求偶等行為,這時需要飼養者科學地配制飼料、規劃配種時間、采取正確的配種方式,并做好一系列配種管理工作,提高交配效率,為養殖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