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地大廈黨支部副書記 張文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馬上就到2020年的新春佳節,空氣中仿佛開始彌漫過年的味道了。年年歲歲“飯”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春節是個思鄉的節日,遠在他鄉的游子們,在這一天千里迢迢趕回家鄉,為的就是大年夜的團圓飯,而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卻需要留在了自己的崗位上。
曾經4年半的飯店工作經歷,讓我深深體驗到了另一種世界,另一種節日里澀澀的味道。當時,我作為一家百年老字號飯店——通州小樓飯店的工會主席,難忘的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年夜飯。都說餐飲人辛苦,到了小樓飯店我才深切體會到餐飲人太多的心酸,不僅是背井離鄉的奔波,還有濃烈的思鄉情緒。除夕夜,我入鄉隨俗地和領導班子成員留在了后廚,和員工們一起攻克一年里最難打的硬仗——年夜飯。當人聲鼎沸的大廳和推杯換盞的單間里,一家家圍桌而坐品味著熱氣騰騰的美味佳肴時,我們的員工在馬不停蹄的奔走中傳遞“家”的幸福味道。有的員工嗓子說啞了,有的腿長時間站腫了,而最讓人心疼的是非遺傳承人蔡力和前廳經理白艷芬這兩位年齡較大的老餐飲人,他們綁著護腰堅持在第一線上指揮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將最后一餐客人送走后,我沒有閑著,還要接著慰問不能回家過年的員工們。在小樓飯店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領導班子成員要下廚給員工端菜、煮餃子。花生瓜子、香蕉橘子、幾樣干果,還有一個個豐盛且大眾的飯菜端上了為員工們準備的餐桌。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下鍋嘍……我從開始的新奇感,到后來的心酸感,眼看著員工們送走一批批客人,脫離了忙碌的節奏,隨著“噼噼、啪啪”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開始黯然,我知道,大家累了,大家想家了。
對我而言,除夕夜的這頓飯已不再是家庭團圓的概念,它不是簡單的餐飲人一起吃飯,更是所有餐飲人都要參與的一個儀式,它是對逝去歲月的留戀之情與新年的希望之意,還有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關愛。金嗓子喉寶放在啞了嗓子的員工的手里,瞬間模糊了眼眸;一句句叮嚀在腿腫了的員工耳畔,暖得化不開了;還有綁著護腰堅持下來的老餐飲人讓年輕人圍著,捏著酸痛的肩膀笑得合不攏嘴了……“一家人”在一起,心總是暖暖的。在這頓飯里,那種和家人團圓的濃濃情愫以及溫情盎然的笑逐言開,還有那淡淡的思鄉之情,都被渲染在深冬的夜風里。
除夕之夜的新華大街流光溢彩,火紅火紅的燈籠在節日的夜空里閃爍,馬上快到10點了,我開車飛奔在歸家的路上,必須在新年鐘聲敲響前,趕回父母身邊道一聲祝福,才能心安。
每當我回想起那些承載著酸甜苦辣,記錄著歲月年輪變遷的除夕夜時,總有一種深深的眷戀縈繞于心,由此生出許許多多的感嘆……
愿世間所有的思念,都是在給未來的團圓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