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巍 姜鑫
本文所指農副食品加工業,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包括谷物磨制、飼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制糖業、屠宰及肉類加工、水產品加工、蔬菜、水果和堅果加工、其他農副食品加工。
農副食品加工業的共性就是將原材料轉變為高價值的產品,是一個確保食品安全和延長貨架期的轉化過程。一般米說,農副食品加工包括增加熱能并升高溫度、去除熱能或降低溫度、去除水分或降低水分含量、利用包裝以維持由于加工操作帶來的產品的特征等改變。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含有滿足消費者要求、延長食品的保存期、增加多樣性、提高附加值這些目的,但要加上一個特定產品,其目的性可能各不相同,并不是買來沒備就可以生產,或達到生產出食品并贏利的目的。
農副食品加工業具有投資少、建設時間短、收效快的特點,產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而且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物資。農副食品加工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供營養豐富、品種繁多、經久耐藏的農副食品,以滿足人民的需要,而且還將為國家貯備物資、調劑貨源、調節市場、保證供應、防荒救災以及開辟食品新資源等作出貢獻。
兩年來,黑龍江省相繼出臺了《關于深度開發“原字號”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實施方案》和18個子方案等措施,明確提出了推進精深加工升級、龍頭企業提升等“十大工程”,成效顯著。2017年以來,在“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戰略指導促動下,在農副食品加工領域,通過供給側改革,行業優勢不斷得到提升,黑龍江全省農副食品加工業正逐步擺脫2014年以來連續滯長的困局,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
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分別占全省工業的35.3%和36.8%,居工業產業第一位;黑龍江省政府重點推進農產品加工項目141個,開工建設123個,完成投資189.9億元,建成29個。2018年,全省重點推進億元以上項目150個,計劃完成投資200億元。
從整個行業來看,優勢產業發展迅速,加工群體不斷壯大,優質加工企業大量涌現,逐步形成以糧、畜、林等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為主導、具有龍江優勢特色的農產品加工格局。截至2017年末,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7600萬畝;全省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942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50個;全省糧食加工量同比增長26%,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6倍。
目前,我省已經確立了努力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打造為第一支柱產業的宏偉目標,正在不斷強化對農產品精深加工行業的規劃引領和政策扶持。由省工信廳編制印發的《食品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了“十三五”期間食品工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和路徑,從宏觀角度對食品工業的發展起到了指導作用。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臺《全省加快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實施方案》,確定了十大重點產業和十大支撐工程及保障措施,適應了國內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和趨勢性變化,特別是消費結構升級和高品質消費需求,促進了食品工業的高速發展。不斷匯聚的產業項目成為我省完成第一支柱目標的重要支撐,總投資14億元的新和成生物發酵產業園和9個玉米燃料乙醇項目將在2019年投產,也必將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隨著食品行業地位提升,可對該產業鏈各環節技術創新予以積極支持。目前我國農副食品加工產業核心技術與裝備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在轉型升級加工制造、更新換代機械裝備、監控質量安全、改善營養健康等方面,我國企業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仍有不足,國際競爭力依然較弱。總體來看,對于處于轉型關鍵期的我國農副食品加工行業而言,科技將成為引導其前進的重要力量。在政策帶動下,政府、行業和社會勢必會加大對該行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我行可對農副食品加工全產業鏈條技術創新發展予以積極支持。
未來幾年,發展潛力最大的三大品類分別是:肉禽魚、干制蔬果、堅果類,主要是由于這三大類食品多為由農戶簡單加工制作,銷售多以散貨形式出現在銷售終端,目前尚未形成產品品牌意識,屬于發展的最末端。這些品類發展空間很大,也容易打造強勢領導品牌。
對于農副食品加工業,監管加強加速行業洗牌,未來利潤增長放緩。由于政府不斷加強對食品源頭、生產、運輸、銷售等全過程的監管,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將不斷加大設備、人員等方面的投入,相應的經營成本也會增加。但是,隨著國家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整頓力度不斷加大,小型企業、食品安全不達標的生產企業將面臨洗牌,農副食品加工業市場環境有望得到改善,行業發展空間有望加大。總體來看,未來我國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增長或將放緩。但是由于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地方政府紛紛出臺食品安全與金融信貸管理掛鉤的監管機制,引導各金融機構對守法誠信的食品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失信甚至違法犯罪的企業采取限制甚至禁貸等嚴格措施。在行業調整背景下,對于銀行支持該行業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1)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食品質量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也將通過嚴格立法、加強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落實企業主安全主體責任等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管理。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已成為關系企業生存的最關鍵因素之一,一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責任,則意味著企業將面臨倒閉的風險。
(2)原料風險。平均來說,原料成本占農副食品加工企業生產成本70%以上。受自然條件、經濟、國際貿易等因素影響,原料價格波動頻繁,在短時間內也會出現供應不足、價格上漲過快。出現重大動物疫情、原料受到嚴重污染等也會導致原料價格上升、產品滯銷或出現大量退貨,這些都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
(3)政策風險。農副食品加工業整體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初級產品多,技術水平不高,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發展滯后,整體盈利能力不高v。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出口退稅等政策優惠是企業的重要利潤來源之一,這些優惠政策一旦發生變化對企業影響較大;同時,國家也將陸續出臺/提高相關行業的準入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生產技術規范等,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力度,這也將使一部分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