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
現階段血站血液質量常規檢測項目只有乙肝、艾滋病等十余種常見的經血液傳播的疾病,還有很多病毒(如細小病毒B19、O型白細胞病毒等)無法利用常規檢測手段檢出。如果含有這些病毒的血液被血站采集,且順利進入醫院血庫并進行使用,就很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造成患者感染,從而引發輸血醫療糾紛。此外,醫院方面管理和操作上存在失誤,例如輸血所用的各類器材沒有嚴格執行消毒,因為發生污染而引起不良反應,或是臨床上要求必須復檢的幾種病毒,因為疏忽沒有進行血清學檢查,也有可能讓病毒經血液傳播,給患者造成傷。從法律層面上來看,雖然制定了一些關于血液管理的法律法規,但是內容不夠完善、條款不夠清晰,法律責任界定不清。上述各種原因的存在,導致了輸血醫療糾紛呈現出高發趨勢。
1.舉證責任承擔主體的界定問題。在醫療救助中,出現了因為輸血導致的感染或其他對患方有實施損害的情形,首先要判定責任主體。在歸責中,按照舉證倒置原則,醫院或血站應當負有舉證責任,即證明自身的行為并不是導致輸血感染或其他不良后果的直接原因。但是在適用的法律上,關于舉證責任主體的界定上卻出現了矛盾。在《民事訴訟法》第4條,規定有醫療機構承擔舉證責任,而《民法通則》第106條,如果醫療機構可以證明自身不存在過錯,不需要承擔舉證責任。
2.法律責任承擔主體的界定問題。依法承擔法律責任,保證了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尤其是在醫院或血站存在過錯的情況下,履行法律責任也是對患方所受損害的一種補救。即便是確定因為輸血操作有誤導致損害發生,醫院和血站誰來承擔法律責任的問題,又成為爭議的焦點。根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第29條:“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只要院方按照操作規程完成了血液檢查和輸血操作,出現醫療事故后院方不負責任。此時血站需要承擔血液不存在問題的舉證責任。但是從患者利益角度來看,患者與血站并無直接利益關系,而與醫院則是服務與被服務的利益關系。因此,當出現了輸血醫療糾紛后,患者既可以追究醫院基于過錯的侵權責任,也可以追究醫院違反醫療服務合同的違約責任。在出現請求權競合情形時,患者應當從兩者中擇一而訟,即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中選擇其一。
1.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問題。在實際的輸血醫療糾紛案件中,還有可能出現醫院與血站均不存在過錯,但是卻導致患者出現輸血感染的情況。對于這類情況應當如何歸責,在現有的法律中還沒有直接的規定和說明。我國醫療糾紛采取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并且采取“舉證責任”倒置的舉證規則。在實際的醫療糾紛中,導致輸血感染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受到了現有醫療條件限制導致的,例如血站采血時,需要檢測血液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但是現有的檢測技術,對于T細胞病毒、白細胞病毒等無法檢出,使用這些帶有病毒的血液也有一定幾率導致感染。這種情況下適用于無過錯責任原則,院方及血站都不用承擔責任,但是患方受到了實質性損害,應該如何維權成為難題。在現行的《民法通則》第106條中,規定:“因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即便是血站、醫院、患方三者都沒有過錯,讓患者來承擔損害后果,顯然也不符合維護弱勢群體權益的法律精神。在這種情況下,輸血醫療糾紛中不應當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2.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問題。現行法律框架下的歸責方式中,公平責任原則是其中之一。適用于上文提及的醫療糾紛中雙方均無過錯的情況。在現行的《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醫療糾紛適用于“過錯歸責原則”。但是對于因為輸血感染引起的醫療糾紛,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可能無法適用于這一原則。如上文所說的限于技術條件,血站或醫院無法100%檢測出血液中所有致病病毒,這就意味著即便血站、醫院無過錯的情況下,輸血仍然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并且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種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對于此類情形,如果堅持使用過錯規則原則,損害了血站或醫院的利益。因此,對于血站、醫院、患者均無過錯的情況,使用“公平責任原則”成為一種更好的選擇。按照《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醫院作為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在無過錯責任的情況下,只讓醫院或血站承擔受害人的經濟賠償責任顯然是不恰當的。選擇公平責任歸責方式,需要確定患方、院方、血站三者的責任份額,同時也要考慮各個主體的擔責能力。綜合這些因素,對于輸血醫療糾紛中各主體方均無過錯的情形,應當由各方公平分擔責任。醫療糾紛中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不僅維護了作為弱勢方的受害人,而且也保證了院方和血站權益。
輸血醫療糾紛案件中,明確過錯責任是進行司法判決的第一步,也是維護各方權益的關鍵。根據輸血醫療糾紛產生原因的不同,對于因為血站或醫院方面管理不到位等有明顯過錯的情況,可以依照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進行依法判定。但是對于因為技術因素、醫療水平等引發的輸血醫療事故,則需要明確舉證責任并采用公平歸責,維護各方主體的權益,才能充分體現法律公平、公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