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艷紅
無形資產是其從事公共事業不可缺少的資源保證,是公共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業務活動及經營活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事業單位及其它公共組織的無形資產,是指公共組織擁有的不具有實物形態而能為使用者提供某種權利的資產,如:專利權、土地使用權、商標權等。雖然它們沒有實物形態,但能表明非政府組織所擁有的一種特殊權利,并且這種權利能幫助非政府組織獲取比較高的收益水平。無形資產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無形資產不具備實物形態。無形資產是相對于有形資產而言的,有形的固定資產具有實物形態,如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等;而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一般以無形的知識形態和某些權利、特權等方式來表現,它不具有流動性,又與流動資產有所不同。第二,無形資產能帶來超額收益,但這種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無論是自創還是購人的無形資產,在運作中可起到其他資產難于發揮的作用,能使非政府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獲得超額收益。但是,無形資產所能提供的未來經濟收益又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第三,無形資產可在較長時期內發揮作用。無形資產一經取得,就可為非政府組織長期擁有,并在較長時期內發揮作用,是一項重要的長期性資產。如發明專利權有效期為20年,商標權的有效期為10年。第四,無形資產具有較強的排他性,未經所有者許可不得使用。
專利權是指經國家專利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批準的并授予發明者在一定年限內對其發明創造的使用和轉讓的權利。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有關發明創造依據國家規定的法定程序一經批準,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即對該發明創造取得獨家使用權或者控制權,即專利權。專利權受國家法律保護,在某項專利權的有效期間內,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人許可,擅自利用專利人擁有的專利,即構成侵權行為,須承擔法律責任,賠償經濟損失。
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發明者未申請專利或不夠申請專利條件的而未經公開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先進技術,包括先進經驗、技術設計資料、工藝流程和化學配方等。非政府組織的非專利技術一般是指單位在組織事業收入或者經營收入過程中取得的有關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經驗和技巧。非專利技術不是工業產權,法律上沒有保護規定.主要依靠發明創造者自我保密的方式來維持其獨占權。它又可以稱為是一種不屬于法律保護,但卻是一種事實上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可以用于轉讓和投資。
商標權是指經國家商標管理機關核準注冊的、專門在某種商品或者勞務上使用特定標記的專門權利。許可他人使用注冊商標,不是轉讓商標的所有權,而是轉讓商標的使用權,但這種使用權也是一種無形資產,可以稱為特許權;類似情況也適用于專利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的使用權的轉讓。商標權以及類似的商號標記等對取得消費者接受某種商品的信任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使用權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相對獨立性。在土地使用權存續期間,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包括土地的所有者,均不得任意收回土地或者非法干預土地使用權人的合法活動。②使用內容的充分性。土地使用權人在法定范圍內擁有對土地實際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③土地使用權是一種物權,即有對物的請求權。如可能喪失占有時,有返還請求權;正常使用受到侵害時,有除去妨害請求權;在發生被妨害的危險時,有防止請求權。
在公共事業領域存在商譽的現象,非政府組織財務管理中同樣應當使用商譽的概念。主要原因是:第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有條件的非政府組織普遍開展了組織事業收入及經營收入的活動,在這項活動中的非政府組織由于存在上述構成商譽諸因素的作用,其組織收入的能力,超過了同行業其他單位收入的一般水平。第二,國家在政策上允許某些非政府組織進行產權整體有償轉讓,如將事業單位的產權轉讓給有關企業、個人等,當發生這種行為時,進行產權轉讓的非政府組織就可能發生和確認商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