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不論是大小企業,均需要通過標準化的建立,保證企業良好發展。企業通過標準化的建立,全面實現統一的標準流程,使企業生產、管理等各環節得到有效對接,通過標準化的流程建立,形成各部門的協調發展,保證技術標準有一個共同遵循,以標準化的流程進行全面推廣,這樣,許多復雜的事情就會變得簡化,確保多頭緒工作系統化、簡單化,使企業一切活動保持正常秩序。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并不重視標準化的建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經濟效益上,管理人員口頭上重視標準化建設,但實際并不懂什么是標準化,也沒有科學的協調和組織標準化建立,在管理工作中,離“標準化”越來越遠。我國特別關心民營企業的發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到,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的重要部分,要充分重視企業的發展與建設。可以說,從國家層面看,是極為關心和重視民營企業發展的,也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解決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難題,但是中小企業發展,最根本的依靠中小企業自身努力。
標準化就是一個企業的標準,是以技術為中心建立起來的通用準則,在這個標準之下,形成有效的管理標準、工作標準、質量標準等。標準化是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的途徑,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的一種對應活動。
一是標準化能夠完善流程。標準化是活動過程,在這個整個過程中,主要包括標準制定、發布、實施等一系列的過程。標準好不好用,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標準完善不完善,也需要在使用中解決,通過全面的實踐,實現標準化符合企業發展目標,慢慢發現標準化中的不合理性,使標準缺陷或不合理之處得以快速完善,從而,通過有效有持續改進和修訂完善,達到企業標準。二是標準是為了建立規范。標準是一個活動的標準,是所有行為的規范性示范,通過文字表述形成規范文件,讓人們在行為中遵循文件精神,文件可以讓需要的人們共同使用,包括國內和國際標準,通過這些標準的重復使用,保證行為一致。三是標準化提升產品質量。標準化是一個周期,是一個長時間的活動,標準化是各行業的標準,涉及面廣,對于企業來講,主要以產品質量為目標,控制產品的一個全過程,保證了標準的可靠、兼容、互換、防護、安全、測試等,使標準更加適應企業產品特征。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必須要置身市場,才能保證快速發展,一些中小企業沒有進行標準化的建立,也不懂得什么是標準化,影響了企業的全面發展。標準化是基礎學問,高等院校并未把標準化當作基礎課程進行講解,只有商科教育院校才開設標準化專業課程,高校畢業生并沒學過標準化的專業知識,進入企業管理層后,并不重視標準化的建立。
企業各個崗位的責任不同,其標準也不同,對于不同崗位的人員來講,分管人員并沒有標準化的意識,許多企業從事標準化工作的人員都是“半路出家”,對標準化工作開展“一頭霧水”,摸石頭過河,這樣,就影響到了企業標準化的執行與落地,更談不上科學的服務。
要從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和崗位負責人入手,不斷提升標準化的意識,全面提升對標準的認知,企業要全面建立起培養機制,通過對管理人員的培養,提高整體素質。只有領導層重視標準化,才能推動企業標準化執行。企業對標準化人員進行培訓,組織參加社會標準化專題培訓,同時,也可以進入標淮化院校進行專業培訓,以此,培養自己的標準化人才,推動企業標準化創新。
標準化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要落實到位,需要更多的人去做。企業須從組織上入手,全面設立標準化機構,保證機構的完整性,不斷推動企業標準化流程的建立。中小企業可以組建標準化科(室),通過標準化機構的推動,保證標準化的創新與執行,不斷提高標準化人員的整體能力,確保發揮機構作用,實現企業標準化的全面完善。
標準化是為質量服務的,要不斷改進和提高標準,通過與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SO9000)對標,全面提高企業標準。中小企業需要建立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以政策法律為依據,根據行業標準、國際標準等,全面建立起自己的標準體系,同時,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標準,以管理為依托,保證從宏觀上做好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發揮標準的作用。企業應以質量管理標準為主體,制定適合本企業產品的技術標準,確保試驗、工藝、檢驗更加規范。
中小企業需要在管理過程中不斷進行“三化”推進,三化主要包括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這些就是對標準的精辟概括。企業發展壯大,必須要拿到訂單,只有把訂單變為金錢,才能確保企業持續發展。當前,企業產品存在不同的規格、品種,隨著市場的發展與創新,產品品種和規格也越來越多、數量更大,企業對產品管理控制難度隨之加大。只有對同類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才能形成體系,保證整體質量符合訂單要求。通過“三化”的推行,能夠有效減少重復勞動,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投入成本,為企業增收增效。
隨著企業生產產品門類的增多,企業管理難度也增加,為了保證繁多產品的一致性,需要企業通過標準化建立,實現產品的質量統一。同一企業產品自身特征是一致的,好的產品還能形成系列,也就是說,產品的一些部分是相同的,零部件、整件、半成品等,均可以形成一類,那么,為了減少成本,節省勞動,就需要建立標準化,根據通用特性把它們升級為企業通用件,并不斷升級為企業標準件,這樣就可以進行批量生產,建立標準庫房,對產品入庫備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小企業也不斷加快發展的腳步,中小企業與國際市場的對接更加密切。中小企業自身實力不足,在國際競爭中會處于劣勢,企業要想更好更快的拓展市場,從國內走向國際,就要把握規律,減少損失,嚴格在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中,執行國家國際標準,通過對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等的綜合性考慮,形成企業標準,保證企業產品銷路。
標準化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斷提高認知,從高層做起,全面重視標準建立,樹立全新的標準化理念,通過學習提升,不斷提高企業標準化工作能力,才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