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玉萍
社會發展形式的不斷變化,經濟發展模式的逐步轉變,使得企業的經營、競爭與發展環境隨之改變。為確保企業長效發展目標的有效落實,基于價值管理原則,對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模式進行優化調整,提升發展資源的配置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成為企業財務改革的重要方向。為了實現價值管理最優化的目標,應圍繞價值創造構建現代管理會計體系,并在財務工作中創新應用,提升企業復雜產業競爭環境中的綜合實力。
1.正確認識現代管理會計財務理念。在企業內部加快管理會計財務控制機制建設進程,需要對現代會計理念、管理技術、會計規范等進行深入理解,重視管理會計對企業效益管理與價值創造的影響,深度整合會計數據,為企業的發展決策提供真實、準確的依據。管理會計強調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動態、深入分析。因此,企業應正確認識新時期管理會計現代財務模式建設的重要性,通過管理會計對價值鏈的核算與分析,對企業發展定位、整體實力、成本控制、戰略目標與運營風險管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積極探索新時期企業增效增值的管理形式,提高企業運營能力。
2.圍繞價值創造最優化目標確立預算管理體系。在預算管理機制的確立過程中,一方面,應確立起全面預算機制,在預算方案的編制過程中,將預算評價指標與企業效益管理目標統一起來,從編制環節出發,對預算審批、執行、考核與分析過程進行規范,對效益發展目標進行分解,將績效指標與工作任務結合起來;另一方面,應嚴格依照預算編制規劃執行實踐工作,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根據企業盈虧項目木納入到預算管理中,按照預算的分析、執行、評價與獎懲考核,統一管理與發展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將預算目標完成情況與績效考核指標銜接起來,調動職工參與價值創造的積極性,全面提升財務管控的實踐水平。
3.結合企業長效戰略規劃,構建精細化、動態化成本核算機制。當前階段,市場競爭環境的復雜化、多元化發展趨勢,使得成本管控成為提高企業資源配置質效的關鍵所在,構建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管理會計運行機制時,應該充分結合企業長效戰略規劃,對成本進行精細化、動態化的核算,以全面預算為基礎依據,對成本結構、趨勢、方向與量本等進行分析,通過數據建模,對影響成本管理的動態因素進行統計,提升成本分攤的科學性與公允性。同時,在構建全成本核算機制的過程中,應依照企業額業務發展方向,設置涉及不同類型的會計核算與物流系統;在設計成本核算系統時,設置涉及成而不能與項目部門經營核算系統等;構建經營決策科學管理系統,搭建涵蓋各流程決策支持平臺。
4.對配套的績效考核制度進行科學調整。在構建管理會計運行機制的過程中,應注重績效考核制度的調整。一是應結合評價考核的導向、管理、監督職能,對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工作進行調整,在公平性、科學性原則的指導下,對職工、部門的績效進行綜合考評;二是應調整支出績效評價機制。以全面預算為參考,對與預算目標掛鉤的評價方式進行改革,依照問效追責的原則,根據企業績效評價考核目標,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與方法,按照企業經營效益與經濟效率,開展公證客觀的績效評價。當前階段,績效評價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較法、分析法、最低成本法與效益管理法等。
1.設置高效的管理會計核算機制。管理會計在開展財務核算工作時,通常需要以企業或虛擬的主體為主要對象,對該主體在一定時間內的業務活動、經營項目等進行記錄,對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收入、支出、利潤情況進行分析與核算。值得注意的是,核算主體可以使完整業務項目的責任主體,也可以是項目某一階段的責任主體,不同部門可以支隊業務鏈的一部分負責。因此,如果以核算主體為基礎,進行數據歸集,可能對業務鏈各部分的財務狀況無法準確的進行統計分析,增加了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如果將業務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管理,則可以調動業務鏈上的各個部分發揮協同效應,實現整體的最優。從價值創造的視角出發,可以通過完整價值鏈的管理,克服原有核算體系的缺陷,對不增值的部分進行消除、調整。作為價值鏈管理的集成系統,現代管理會計的數據匯總、核算與分析是以責任主體為目標,將完整的價值鏈視作一個單元,可以有效提升企業業務決策、經營決策的科學性。
2.科學應用管理會計財務工具。企業應依照價值創造的實際需求,對管理會計的財務工具進行選擇與應用。管理會計管理體系依照會計工具的組織形式、應用邏輯不同,應用的實際方向也存在差異。能夠解決企業問題的工具就是最適合該企業的,最為關鍵的是要識別出影響企業價值實現的真問題。如,在對企業流動現金進行管理時,管理會計可以利用收入指標、成本指標與現金流指標等工具進行管理,如果壞賬、呆賬、應收賬款的比例過高,可以選擇現金流指標作為管理工具;如果企業成本利用效率不高,收入與成本的比例失衡,可以使用成本指標作為衡量價值創造能力的工具;如果企業的戰略落地不理想,經營計劃指導性差,就可以導入全面預算管理;如果企業整體生產能力不足、經營方式滯后,可以利用價值鏈管理的理念,對財務工作進行創新;如果企業內控結構不合理,管理責任難以落實,可以通過責任中心管理工具,優化管理結構;如果企業長期增收不增利,可以引進目標成本控制工具進行管理;如果企業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價值管理目標不明確,可以采用EVA評價工具,增強企業績效管理能力。針對企業實際發展需求與管理目標選擇合理的會計工具,能夠有效的解決價值管理問題,從根本上為企業的增值增效提供保障。
3、科學設置價值創造的不同單位。在企業內部推進現代管理會計體系的全面應用,應將組織創新作為改革重點,將價值創造的目標進行合理分解,劃分為不同的價值管理單位,各單元相互獨立、共同協作。現階段,價值管理單元的劃分標準不同,可以從崗位職責、部門、項目等方面出發,確定單位的管理目標。從本質上來說,無論價值創造單位的性質、形式與主體是否相同,都是以企業發展效益為創造目標的,在實際工作中依照降本增值的原則進行業務活動。不同的價值床在單元屬于虛擬主體,成為自主經營、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通過單元間的配合、協調、促進與競爭,激發主體創造價值的主動性,通過最小化價值創造單元并對每個價值創造單元單獨進行業績評價的方式,調動了企業所有員工參與價值創造的積極性,為企業增值增效奠定基礎。
結語:商業產業發展格局不斷變動的環境下,企業面臨的競爭風險更復雜,為保證企業的發展優勢,提升經營管理的效益,企業應在準確把握市場改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依據新時期管理創新的需求,以價值創造為導向,構建起科學的管理會計財務體系,并將其合理的與現行的內控機制融合起來,提高企業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率,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