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張學工
我國農業正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集中經營模式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持。因此,農業投融資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式。在農業發展的投融資過程中,如果存在投資不足、效益低下等問題,不僅不能充分發揮農業投融資的積極作用,甚至會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這就需要探究農業投融資與農業發展問題,完善相關制度,優化投融資結構,從而促進我國農業良好發展。
資金渠道較少
農業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撐,但啟動資金和營運資金難以獲得,原因是大多數金融機構權衡了投資的利弊,認為某些項目風險較大、回報低。因此,金融機構為了規避風險,大多不愿意把資金投入到農業建設中。此時,民間借貸成為農業獲取資金的主要來源,民間借貸雖然能彌補銀行信貸資金不足,但存在的風險較高,并且沒有完善的保障機制,一旦發生經濟糾紛問題難以處理,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投資收益較低
近年來,投資公司的投資額較大,包括商業服務、醫療保健、金融和其他行業,投資對象一般傾向于第三產業。但是,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外商投資很少,其原因是農業的資金投入較多,但增值產品較少,使其經濟效益較低,投資公司的投資回報較低。此外,農業生產周期長也使得投資公司的資金回收時間長、收益慢,會降低投資公司投資農業的興趣。農業不僅缺乏吸引資金的能力,而且還存在資金滯留問題,無法將資金轉移到其他項目。
缺少市場機制
由于大多數農業企業通過租賃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但不能使用租賃的土地進行抵押貸款,造成資金出現問題。此外,盡管有大量的金融機構,但能夠真正向農業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數量很少,貸款利率高,這限制了農業的發展。缺乏金融、工商等參與機構,農業發展中的投融資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質量也有待提高。
信用體系難建立
農業企業普遍規模小,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大多缺乏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財務管理存在隨意性,因此很難通過銀行的信用評估。而且由于金融機構將貸款的安全性作為重點,為了降低風險,更傾向于貸款給大型信用良好信用的企業,這使農業企業更難獲得融資。
1.加強對投融資的重視度。農業投融資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將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狀況和新農村建設進程。農業發展涉及資金、生態、技術等多方面的內容,是一個非常系統和復雜的工程,特別是在資金投入方面將直接影響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重視農業投融資的作用,增強農業投融資意識,推進農業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投融資環境,才能有效實現長期的資金投入。同時要發揮財政支出的有效作用,優先扶持龍頭企業、高新技術農業和特色農業。通過加強投融資管理,確保農業資金使用的合理性,保證農業企業的順利運營,從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2.完善農業投融資體系。農業企業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經歷一段資金短缺的時期,如果僅靠政府的財政支持,無法得到顯著的成效。農業投融資不僅緩解了政府資金的壓力,而且為農業企業提供了更有效的幫助,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業發展的問題。通過農業投融資體制的完善,可以有效保障農業的良好發展。由于農業投融資體系的多層次性,通過對投融資渠道、結構的分析,可以實現農業內部資金積累、鄉鎮企業補貼、政府財政投資、銀行信貸和外資等多渠道融資。鑒于這些投融資方式,有必要不斷規范農業投資主體,政府作為農業投資的主導者,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資源效益,需要引導農業企業加強農產品深加工技術,提供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的利潤率,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
3.貫徹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第一,堅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原則。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穩定的資金來源,這可以通過體制改革、政策引導來實現。第二,堅持綜合協調原則。農業的發展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作。不同類型的農業具有不同的資金渠道,所需要的投資金額也不同,這就需要堅持綜合協調原則,堅持多方籌資。第三,堅持結構優化原則。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我國農業產業化進入了發展的關鍵階段,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F階段,我國對農業發展的投資不斷增加,相應的農業扶持政策已制定,但在改革過程中仍然面臨許多困難。為了完善農業投融資機制,需要以政府為主導,帶動金融投資機構,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從而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