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秦 琨
集團企業是現代企業的高級組織形式,是以一個或者多個實力強大、具有投資中心功能的大型企業為核心,以若干個在資產、資本、技術上有密切聯系的企業、單位為外圍層,通過產權安排、人事控制、商務協作等紐帶,形成的穩定的多層次經濟組織。
集團企業的特點
集團企業相較于其他普通企業具有鮮明的特點,即規模龐大、架構復雜、行業跨度大、管理層級多、下屬單位風險管理水平參差。由于經營范圍寬泛、規模龐大,經營過程中的風險來源更加廣泛,風險的復雜程度更高;股權結構復雜、管理層級多,使得在制度建設推行上存在時效性問題;而行業跨度大、下屬單位眾多也會出現各個單位由于對風險認知存在差異、風險管控要求和手段各不相同而造成風險管控水平參差不齊。
傳統風險管理方式不能滿足集團企業管理需求
傳統風險管理注重對于單個企業的零散風險的管理和轉移,通過被動式管理方式,在短時間、小范圍內實現風險的分散和轉移。風險管理必然造成人力成本、運營成本的增加,而某些機構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和短期目標會選擇放棄風險管理,導致集團的風險暴露,同時由于部分風險會通過集團內部關聯關系在集團內部傳導,使得風險突破單個企業的邊界,擴展波及到整個集團。因此傳統風險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集團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
集團企業更需要以全面風險管理的方式,在整個集團范圍內開展風險的整合管理,通過建立自上而下完善的保障體系,主要動作為,注重系統性風險、長期風險管控。通過風險集中管理的模式,利用集團企業的規模優勢,克服相較于保險公司在專業知識、信息經驗、議價能力等方面的相對劣勢,以較低的保險成本支出,獲得合理的風險保障,實現集團保險效益的最大化。
風險集中管理的意義
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日益擴大,集團企業如果不能有效規避與防范各類風險因素,將使得自己在未來陷入危險境地。
維護集團企業穩健發展:構建規范、穩定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可以明確各方職責分工,規范操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對整個集團企業的穩定運營至關重要。
提高內控水平:由總部對于風險集中管理,有助于集團連續、全面掌握經營管理中的風險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并在集團的高度對風險進行處理,提升集團內控水平。
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質量:通過專業的風險管理手段,實現對于突發風險的有效轉移,平滑財務負擔。如果風險管理分散在各成員單位,將存在缺乏議價能力的情況,集團龐大的支出無法獲得合理的市場價格。通過開展風險集中管理,可以省去大量中間環節,獲得更優的市場價格,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全面落實集團企業成本管控、精細化管理的工作目標。
定義:所謂統保就是統一保險管理,指的是集團企業對于集團所屬單位在運營中設計的各類型商業保險實行集中統一的管理,使得集團企業能夠以合理的保險成本支出獲取最經濟的風險保障,使得集團整體實現保險管理的規范化、專業化、科學化的保險管理方式。
廣義:是指在集團內部實現保險相關事務的集中統籌管理的組織管理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統保相關制度和實施細則的制定、統保方案的設計、具體統保事務的安排實施和對統保實施過程的監督等等。
狹義:指統括保險的安排,可以采用統括保單的形式對于不同的財產和責任進行統一承保,也可以采用統談分簽的形式,簽署統一的保險協議,出具多個保單進行安排。
價值優勢
1.全面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集團層面統一管理保險業務,可以及時全面了解集團內的風險情況,提高對風險管控的重視程度及層級,有效解決下屬企業風險意識不足、風險管理水平有限的問題。通過制定統一的風險管理制度、建立風險管控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可以全面分析和掌握集團生產經營中的各種風險,通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來消除常見、頻發風險,防范重大災害,實現健全風險防范措施,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全面提升公司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標。
2.有效控制保險成本支出:通過集團企業集中開展商業保險采購工作,在集團層面安排風險管控事宜確定統保方案,形成保費規模優勢,爭取合理的市場費率,充分利用團體保險、統括保單等保險管理方式,擴大投保資產規模,分攤投保資產風險,實現降低保險費率水平,控制保險成本支出的工作目標。
3.全面發揮保險保障作用:通過商業保險集中管理,可以實現投保險種、保險方案、保險理賠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避免重復投保、脫保和漏保,實現應保盡保,充分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同時通過做好保險理賠集中管理工作,規范理賠流程,簡化理賠資料,力爭實現應賠盡賠,提高保險案件賠付率,挽回企業的各項經濟損失。
4.提高保險采購透明程度:實現風險集中管理后,集團成員單位的相關采購集中于集團公司總部,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保險采購透明度,加強廉政建設,防范不正當交易行為。
5.完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通過風險集中管理,實現保費、賠款的集中管理和分期按需支出,實現集團層面財務資本運營和資源配置功能的有效結合,提高集團企業資金利用率,降低經營成本。
按照統保實施主體分類
財務公司或集團總部專業部門:集團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將保險統一管理的工作交由下屬財務公司或者某一具體部門負責,因為其與集團所屬單位溝通渠道健全,可以大大簡化流程,降低成本,便于溝通協調,滿足風險集中管理的需求。
專業保險經紀公司:集團企業通過成立專屬保險經紀公司或委托市場專業保險經紀公司,進行統保工作安排,在提升專業性的基礎上,保證較高的風險整合能力和服務溝通能力。
自保公司:自保公司的業務人員通常由集團內部總部及所屬單位的專業人員構成,對于集團內部風險狀況更加了解,在風險識別和管控方面更具專業性,同時通過自查自省的形式,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保險保障成本,從而增加經濟效益。
按照實施難易程度分類
1.嚴格型統保模式。
嚴格型統保模式是三種常見統保模式中管理成效最顯著,同時也是實施難度最大的一種統保方式,該統保方式對實施企業執行力、管理基礎水平要求較高,是統保工作追求的最終目標。
統保特點:所有保險相關工作全盤標準化管理。嚴格限定承保條件,包括保險標的、投保險種、保險費率、免賠額、擴展責任、承保公司、保險期限、承保方式、服務內容等。集團所有單位按照統保確定條件,在規定時間完成投保工作,并按照統保管理要求開展理賠、培訓、防災防損等一系列工作。
適用情形:管理體系健全、執行力強、信息化支撐有力的現代化管理集團。
優點:成本嚴格可控、全盤標準化管理。
缺點:靈活性一般,非常規保險需求難以納入統保管理,對管理水平要求高。
2.分層型統保模式。
分層型統保模式是三種常見統保模式中使用最多的一種,該統保方式兼顧了成本和效率,能夠靈活處理標準保險需求集中管理和非標準保險需求及時響應之間的矛盾,是統保管理向嚴格型統保模式進化的中間形態,適用于大多數統保初始階段企業。
統保特點:根據保險需求,分層次管理。對于共性保險需求,采用嚴格統保管理方式,明確所有保險條件;針對個性化保險需求,采用靈活統保管理方式,確定入圍供應商和成本上限,擇優安排保險。
適用情形:具備一定標準化管理基礎,但是仍然有難以統一管理的臨時、個性化保險需求的企業。
優點:綜合嚴格型統保模式有效控制保險成本和松散型統保模式及時滿足非標準保險需求的優點,是集中管理起步階段的最優選擇缺點:特點不突出,是統保管理的過渡形態。
3.松散型統保模式。
松散型統保模式是操作最簡單的一種統保操作模式,該統保方式對入圍供應商、保險費率區間、保險責任等基本承保條件設定范圍,由各保險需求單位結合自身需求自主投保。
統保特點:只確定入圍保險供應商和承保條件區間,保險需求單位有較大自主權。
適用情形:投保險種市場價格明確,且涉及行業、企業眾多,難以統一保險共性需求的企業。
優點:能滿足多變的保險需求、統保工作量較低、統保推行阻力較小。
缺點:成本管控能力較弱,保險安排二次溝通成本較高。
嚴格型統保模式需要扎實的保險管理基礎工作支撐。統保初期大多數集團企業對各級單位保險情況并不完全掌握,統保管理對應崗位和職責不明確,基礎管理工作很難達到嚴格型統保的要求。在此情況下,直接采用嚴格型統保模式會拔苗助長,一方面各級工作人員對突然拔高的管理工作標準要求難以適應;另一方面,統保工作不順利會動搖最高決策層的決心,導致統保工作虎頭蛇尾甚至失敗。因此在沒有萬全準備的情況下,不建議起步就采用嚴格型統保模式。
統保的目標就是要降本增效,提升管理。在松散型統保模式下,由于各單位分散投保,承保保險公司難以準確預估業務規模,形不成規模優勢,難以獲得太多優惠,這和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的統保管理的目標是相悖的。大型集團企業的商業保險統保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不能一步到位,又不能忽視降本增效需求的情況下,兼備嚴格型統保模式和松散型統保模式兩者之長的分層型統保模式是相對較佳選擇。一方面,對需求明確,降費空間較大的險種采用嚴格統保模式,發揮集團采購的規模優勢有效控制成本,達到降低成本的目標,體現統保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對價格相對固定的險種采用松散管理的方式,并在一到兩年內夯實統保管理基礎工作,逐步向嚴格型統保模式過渡,最終形成全面嚴格型統保的高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