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容曉哲
稅收學與財務學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二者的本質具有同向性,而對于其內涵來說,皆是為了制定出合理化與科學化的衡量標準以及依據準則。當下我國稅收制度與財務會計體制規章的制定正在逐漸向國際稅收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靠攏。另外,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存在一種延伸的關系,并且彼此具有聯動效應,企業只有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妥善統籌規劃好二者的工作計劃與內容方向,確保其可以充分的發揮出各自的工作職責,才會對企業未來發展形成助力效應。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立場、工作職責存在差別
稅務會計是將我國的稅收法規作為工作中心的經濟工作,其在此基礎上依托稅法條款對企業的經營所得完成對應的稅收繳納,工作職責是針對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與特殊情況下的稅收減免,為課稅主體按照相關納稅規章自主履行納稅義務。而對于財務會計而言,其依托的是我國堅持奉行的會計準則,具體體現在其工作職責對企業內部在日常工作中產生的經濟項目進行仔細的記錄備案、核算確認等經濟工作,面向的是企業整體的財務資金,并且可以全方位將企業運營情況、現金流量與流動資產等財務狀況反饋于企業高層。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影響、作用存在差別
對于為何建立出會計機制,企業詳細精準的內部財務信息、優化財務會計制度、具有真實性完整性的財務狀況悉數來源于企業的內部控制監管下的采購、加工生產、銷售、投資等等業務工作中,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工作目的皆是有助于企業高層更清楚地了解與更好地管理財務資金。
但從本質角度看待二者又具有明顯的差異性,稅務會計將國家稅法作為準繩,完成核算企業內部的稅務工作,約束課稅主體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規范,對企業的稅法遵守提供有力的保障。財務會計則面對投資群體對企業內部的詳細、準確的財務財產信息需求著力滿足,實現其全方位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從而決定是否投資的目的。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核算基礎存在差別
就核算基礎差別而言,稅務會計是圍繞應收應付制與收付實現基礎進行對企業內部階段時間內的經濟核算工作,而財務會計則是只以應收應付制作為基礎,在此前提下開展對企業運營所得的核算工作。
財務會計是即使缺乏完整性的票據明細也不會影響其工作的進行,只需要企業管理者對其提供企業內部日常的財務資金活動信息即可。而稅務會計確保稅收收益最大化與財務會計的配比原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稅務會計的核算工作切入點為遵守國家稅法法律要求以及對課稅主體應稅項目的規劃。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對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存在差別
會計處理工作依托歷史成本展開,不但對企業的內部資產、實際負債與對股東權益的具體推算有所幫助,對計算企業內部的成本費用、經營收入與剩余利潤也會大有裨益,所以會計處理工作得以將企業內部的財務情況與運營效益真實、客觀的體現出來。但是在實際的財務會計工作中,以歷史成本計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為了將這項缺陷進行彌補,財務會計需要按照相關的辨別規范,實施對企業的整體真實資產計提減值的方案措施等,以此將計量方法改良優化。而稅務會計,除非我國稅收法規的條例另有相關政策規定,否則課稅主體必須嚴格遵從以歷史成本價值計量方法進行納稅項目計量,并且因歷史成本計量方法對于稅收來說完全具備可查處性與可驗證性,一旦被政府相關機關發現,則會對企業引發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降低企業在行業內的可信度。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相關性存在區別
作為財務會計的基本準則之一的相關性原則,其主要是針對會計信息與企業內部在經濟方面的決策部署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協助企業高層充分運用會計信息資源完成對企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稅務會計則與之不同,其工作性質主要是在對企業內部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核算方面,具體為對課稅主體在一段時間內的經營收入所得與需要繳納的稅收按一定比例完成計算扣除。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風險控制存在區別
財務會計的風險控制即在企業在面對未明確具體的風險因素時財務會計工作者對其進行的會計職業判斷,并在此過程中財務會計工作者需要時刻保持周密而慎重的態度對這些多方面的風險因素與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和損失進行評估,并且財務會計工作者需要合理的評價企業內部的經營資產收益、成本花費、實際負債等經濟信息。而稅務會計的風險控制體現在企業發生經濟效益損失時,若缺少相關的交易明細憑證,則該經濟業務不符合被稅法承認真實性的要求。對于風險控制而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始終存在著無法調解的矛盾點。
根據上述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異同點的比較內容,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職務之間明顯具有諸多方面的區別性。同時,我國納稅義務的目標與財務會計的工作目標的立場、出發點均有不同,所以稅務會計、財務會計究其根本差距較大,并且其差異性必然會長久存在,人力無法作出改變。但怎樣在不觸犯法律又不違反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基礎工作目的的條件下,讓二者的差異性均衡的維持在一個平衡點上,是需要廣大經濟工作者克服的棘手挑戰。另外,由于我國目前正在處于市場經濟轉型的特殊階段,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間的異同處又有明顯增大的趨勢。因此企業管理者需妥善的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異同點,完成統一協作、構建出二者和諧共處的空間環境,從而減少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重建成本、稅收資金與納稅不安全因素等,這也對企業經濟效益的迅速發展而言極具有現實意義。
建立完善的稅務會計機制
一直以來,我國都在隨著市場大環境的改變不斷對會計機制進行優化改進,但目前依然尚不完善,還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對會計機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做進一步增強,保證我國會計機制的健全、無紕漏。同時為了快速實現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的協作性,我國對此的當務之急應盡快建立完備的稅務會計機制,極力推動稅務會計體系的獨立運行,擺脫對財務會計的依賴。
另外,稅務會計需要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適應能力與靈活性,可以跟隨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與財務狀況的改變及時有效的采取相關的調整措施。但此項工作應以我國相關的法律規章為基礎,隨后才可以圍繞此核心點最大程度的滿足企業穩定運行與長遠發展規劃的需求。并且,企業管理者在對企業內部建立稅務會計機制過程中也應結合財務會計機制,維持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協調與平衡,使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協同合作、共同促進企業的深遠發展。
樹立二者協同工作意識
因為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所負責的工作職責重心以及工作內容范圍的不同,所以企業管理者為了企業的進步與發展需要樹立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部門間協同配合的工作意識,提升稅務工作者與財務工作者之間的工作配合度,從而增強對企業內部資產的經濟管理能力。
另外,在我國無論是國營企業、外資企業或中小民營企業等皆被我國的稅收法規所監管,因而企業管理者應管控稅務工作者與財務工作者的工作規范,使其在企業內部的日常經濟工作中嚴格遵守我國執行的各項相關法律法規,將法律政策作為開展日常經濟工作的基礎,探索開辟出適宜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協同工作的渠道,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各項原則深入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通過互相協同配合,大幅度提升二者之間的趨同性。但同時強制性是我國稅收的基本特征,所以企業管理者在部署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協同工作戰略上將會面臨大量的嚴峻考驗,企業管理者應妥善思考、統籌全局盡快完成對這部分問題的解決,積極探究尋找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保持均衡的管理策略,達成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互相促進高度配合的工作任務,保障企業的內部資產經濟的完整性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為了強化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相關政府政策應加強對我國企業運營的扶持力度,其中對財務管理方面的深化要求是較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并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財務管理體系逐漸完善,企業管理者也要使企業自身的經濟管理機制與之趨同,特別是企業內部的會計機制的管理對企業的生存、競爭與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值得企業管理者加大精力、財力、人力的投入。
另外,在會計工作范疇內,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是負責兩個不同類別會計項目的部門,二者的經濟工作側重點與工作目標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所呈現出的具體工作內容、分工等相似度不高,但是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以某些角度、層面看待又存在一定的聯動效應。基于此,企業管理者應深刻的意識到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關系與區別,在企業日常經濟管理工作中運用具有合理性、有序性與可行性的管理方法,增加二者之間的密切融合程度,為企業的長久運營與長遠發展規劃提供具有科學依據的參考,以此對企業的穩定健康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基礎經濟財務方面的大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