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周發鵬
不動產登記機構在開展登記活動時,需要嚴格按照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并且在登記過程中履行自身的法定義務,并且在登記過程中核查相關原則,這也是不動產登記機構在運行過程中的常態。但在實際市場中,不動產登記依舊是一項具有錯誤風險的工作,這種錯誤的影響因素較多,可能是由于申請人為了獲取不當的經濟利益,提供虛假的材料,也有可能是登記人員在登記時沒有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操作。無論是何種原因所導致的登記錯誤,都始終與我國的法律機制相違背,而很容易產生不良的后果。
1.不動產統一登記所導致的登記風險增加。不動產登記在運行過程中,首先就需要申請人申請開展登記活動,而在進行不動產登記時,申請人需要根據具體狀況提供相應的不動產材料,如果在登記過程中申請人冒名頂替或者提供虛假的材料,就會導致登記出現各種偽造風險,雖然我國已經將拍照和攝像等技術手段應用于其中,但市場上依舊存在虛假材料和冒名頂替的情況。除此之外,我國的登記審查機構沒有審查的權限,統一登記工作難以進行有效的開展,沒有建立相應的登記數據庫,導致審核與受理等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開展。
2.信訪問題的日益加劇。房屋是普通百姓最重要價值最高的財產權利,而房屋不動產登記也最容易導致各種信訪問題的產生。就目前來說,我國目前在進行房地產開發時,諸多房地產商為了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進行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操作不規范的情況,政府相關部門在進行管理時也存在較多的遺留問題,目前我國集體上訪事件依舊較多。雖然通過政府協調以及部門會商等多種方式對各種信訪事件予以解決,但依舊需要建立合理的保險制度,這樣才能有助于緩解相關的信訪問題,使整個社會環境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3.提升服務效能,迫切需要建立登記責任保險制度。在我國的相關規章制度中,需要建立與不動產登記風險相適應的內部管理體系,根據我國的社會環境以及不動產環境建立規章制度。因此在進行保險制度的建立時,需要做好風險管理體系,開展有效的風險管理工作。自不動產統一登記實施以來,我國在開展統一登記的管理時,短期內存在的服務下降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雖然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在目前市場中具有了一定的進度,但其中涉及到的法律風險無法得到有效降低,而建立保險制度則能夠化解并分擔登記風險。
1.保險方式最直接、成熟。國內外的相關登記機構在進行登記時需要建立相應的賠償制度,其中涉及到的賠償模式主要包含國家行政賠償、購買登記責任險以及設立賠償基金三種模式。這三種模式在進行選擇時,其中申請國家賠償雖然較為穩定,但需要我國的法院對事件進行判決,整個賠償流程較為復雜,并且在開展時涉及到相關工作人員較多。
設置賠償基金能夠起到與保險相似的賠償效果,但需要國土財政以及銀行系統自上而下的開展政策設計,在短時間內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而通過購買商業保險,一旦政府進行采購,則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相應的保險資金,整個賠償活動耗時較少并且見效快,能夠滿足現代不動產登記工作的迫切需求;并且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已經建立了針對關于商業保險的完善法律法規,我國相關部門也在積極鼓勵各個地區開展不動產登記責任保險制度的建設。
2.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在我國開展了完整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后,我國財政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先后設置了不動產登記收費政策,并作出了相應的規定,要求登記機構收取的不動產登記費用應當全額上繳地方國庫將資金作為地方的財政預算管理開展資金管理活動,而不動產登記機構在開展不動產登記相關工作時,應當由同級的財政管理機構進行統籌安排,而不動產登記責任保險是登記機構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步驟,其中涉及到的各項費用都應當納入財政預算來開展活動。
3.可獲得的賠償范圍以及方式。就目前來說,我國涉及到的登記辦為一方面來說,包含通過判決或者復議確認其中存在違法行為或違紀行為,在接受賠償時,憑借行政判決書或者復議決定書以及確認某一方過錯的責任判決書即可對其進行有效的賠償。另一方面來說,在接受賠償時,可以是經協議達成和解的錯誤登記行為,其中包括申請人以及登記者,而其中涉及到的問題行為包含被訴、被申請復議的登記系人為以及在市場中涉及到信訪登記活動的一些行為,憑借調解書或者和解書即可明確登記造成的經濟損害,根據經濟損害的具體狀況,由相關管理人員進行評估后即可獲得保險賠償。
就目前來說,我國的不動產登記工作有了極大的進步,而在開展各項管理工作是為了保證最終的保險體系良好運行,同時根據我國的社會環境來開展合理的保險賠償工作,這樣能夠有助于提升不動產登記工作的安全性,保證我國普通民眾的合法權益,使不動產登記工作能夠更為順利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