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翔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11)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技能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政策的深入落實,以職業院校學科專業的職業技能認證,可進一步強化技能型人才在崗位中的實際作用。“1+X”證書制度的建設下,主要是以學歷證書以及學生在學校期間所獲得的職業技能證書進行指標評測,其中“1”作為學生學歷認證的基礎,“X”則是通過職業技能的認證,對學生學歷證書進行一個補充,進而保證學生在崗位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辨識度。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音樂專業教學工作的開展,則必須立足于學科知識學科素養以及實踐教學等方面,積極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保證學生學歷與自身音樂技能具有同位性質,保證高職教育與社會崗位之間形成精準對接。本文則是對“1+X”證書制度下的音樂專業教學路徑進行探討,僅供參考。
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的職業教育院校,其更多的是遵循社會市場發展機制,通過社會崗位對學生所提出的需求,進一步對自身學科專業進行信息反饋,以此來完善學科知識的培養體系。但從實際教學角度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過度注重于學生技能方面的培訓,在學科知識方面的教導,則呈現出一定的失位現象。此類教育比例不對稱的現象表現在教學階段時,則是學校對于音樂基礎知識存在一定的認知取向問題,再加上音樂學科專業教師能力的不足,將無法對學生形成針對化教導,進而產生學生音樂演奏技能與音樂機理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當學生自身的學科知識無法有效支撐音樂演奏技能,則必然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1+X”證書更多的是偏向于職業化教育,通過職業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有效銜接,對學生進行全面化教導處,以此來保證學生在自我成長與完善過程中可符合行業崗位的需求。但從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設定形式來講,學生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理論教育與職業技能無法銜接的問題,當學生缺乏相應的實踐技能時,則必然導致在崗位工作中不被認可的現象。與此同時,從專業教學角度來看,大多數職業院校仍未能從原有的理論化應試化教育中的轉變出來,部分樂理知識的應用仍停留在理論教導方面,這就造成學生理論學習能力與專業實踐技能之間存在嚴重的缺位問題,令教育資源產生浪費,阻礙學生的發展。
從當前高職院校音樂學科專業人才的組成來看,我國大部分職業類院校學生存在文化基礎素養不足的問題。此類問題可以追溯到初中、高中階段,部分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由于自身主觀學習意識不足以及學習能力缺失等問題,去選擇藝考教育,這就造成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應用于特長專業中,而在文化課學習中投入的時間相對較少,當學生考入到職業院校中,則仍將延續原有的學習理念,在音樂技能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這就加大學生主觀受教育意識的傾向問題,甚至令學生對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產生嚴重的誤解。反觀現階段,社會崗位對音樂人才的需求則是以全面化為主,即便是學生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認證,然而未能具備與職業技能相符合的人文素養基礎,則仍然無法得到企業的認可,進而令學生學習心理以及價值觀等受到影響,不利于社會人才的可持續性供給。
從職業技能角度來看,學生必須確保自身理論知識與音樂技能之間存在一定的協調性,保證在實踐過程中可得到理論知識的有效支撐,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對于此,在高職院校音樂專業教學過程中,必須以鋼琴規律為主體,充分激發出學生對此門專業的熱情,才可進一步在學生的思維意識中建構出一個主動學習的動機。首先,教師應充分發揮出教學引導者的作用,以自身經驗結合教學內容以及社會崗位對人才的動態化培養需求,為學生構筑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以職業技能與理論知識之間的連接點為主,為學生梳理正確的學習思路,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音樂專業的教師必須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出發點,充分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職業化素養教育,這樣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教學引導下,將為學生樹立相應的學習自信心,真正實現學生在音樂專業中的自主化發展。
從教學形式來看,音樂專業更加偏向于實踐性教育方面通過音樂樂理知識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掌握,確保學生具備與理論知識相符合的演奏能力。但從課程設定形式來講,實踐課的比例要小于理論課程,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拓展與音樂知識相關聯的音樂實踐活動,從音樂作品、音樂類型以及音樂背景等方面構筑出具有情感化、項目化、體驗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此為襯托,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建構出一個良好的溝通途徑,這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可深度激發出自身對音樂知識的熱情,令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形成深度融合,以提高實際學習效用。此外,教師可組建實際演奏活動,確保學生全面參與到演奏過程中,這樣通過實際演奏,學生可進一步了解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且教師在此過程中則可分析出不同學生對于音樂理解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在后續教學課程設計中以問題為出發點,對學生進行針對化教導,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職業技能,進而更好的服務于崗位工作中。
人文素養的缺失是阻礙職業化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阻礙,對于此高校必須重構課程體系立足于學生與崗位的對接點,確保各類知識內容的建設,可對學生進行全面化教導。第一,應適當加強基礎人文知識與學科專業知識之間的融合度,夯實學生的人文基礎。第二,必須提高音樂技能與音樂理論之間的對接度,強化音樂學科專業與社會崗位之間的接軌能力,進而為復合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數據支撐。第三,必須進一步對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保證各類知識體系和正確作用于學生主觀能動性之上,通過良好的教學氛圍構筑,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各類知識的學習形成一種主觀接受意識,進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效率。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伴隨著社會市場結構的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也正向綜合化、素養化所轉變。對此,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課程的開設,必須教學模式、綜合素養等方面,規劃出正確的教學體系,為學生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