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成
(河北省滄縣杜林二中,河北 滄州 061000)
對聯,俗稱對子,雅稱楹聯。它語言簡練,對仗工整,講究平仄,是一字一音的語言藝術形式。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文學藝術的精髓,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近幾年來,很多省市的中、高考開始涉及對聯題目。為了陶冶學生情操,感受民族傳統文化,將對聯引入語文課堂,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認識到多渠道、多層次的知識運用很重要。我認為作為文化精華的對聯具有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極強的藝術概況力,它以精煉、短小、富有哲理與個性見長,講究平仄對仗,生動活潑,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恰當地引用對聯,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優秀的對聯是集哲理、詩歌、書法、美術等于一身的完美的藝術結合體,它啟迪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具有長久的藝術感召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在課堂上感受了深厚的對聯藝術熏陶,無形中會激發他們更強的求知欲望。在平時生活里就會不經意地關注搜尋一些對聯,并進行品評。這樣一來,課外閱讀就會由課外負擔變成一項有趣的活動了。課內和課外就有了一個很好的結合點。學生們還會把一些看到的和搜集到的對聯拿來與全體師生共同欣賞。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例如在單元拓展鏈接中,講冰心的《繁星》《春水》時,我讓同學們提前在課下搜集了一些關于冰心的對聯。上課時,還真的有好幾位爭相站起來發言,并展示了冰心創作的一副對聯: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
我不禁對同學們的表現大為贊賞。接著我說:“老師把冰心的這兩個詩集也寫到了一副對聯中,請大家品析一下如何?”我在黑板上豎著寫下了兩行字:
冰融春水繁星耀;心有閑情往事幽。
“大家看這副對聯,是我業余時間創作的。上下聯第一個字嵌了‘冰心’倆字,上聯中嵌了《春水》《繁星》兩個集子,下聯中嵌了《閑情》《往事》兩個集子,大家看好不好啊?”大家齊聲叫好,現場氣氛也上來了,對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在這種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對優秀的對聯大多能當場背誦。不僅對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品內涵,理解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寫作意圖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還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們從中受益匪淺。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了興趣,便形成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求知欲的驅使下,他們就自發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探究學習,不再把學習當成枯燥的任務,而是變成一種享受。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效統一,其本質是交往與互動。教學過程應是師共同提高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適時的運用對聯,會產生出其不意的藝術效果。對聯會散發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激發了孩子們的藝術想象力,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領會作品精華。有些對聯對景物、名勝做出了精確的概括,且形式短小,對仗精工,讀來朗朗上口,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如在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我用了網絡上流傳很廣的一副描寫雪的對聯:
始于紛亂;終作清白。
大家讀完以后,都認為很是貼切,把雪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以此作導入,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所要講解的課文中。同學們對課文掌握的很到位,學起來感覺很輕松。
我們進行作文教學,首先要使學生親近漢語言文字。親近文字的最好方法就是文字游戲。中國的文字游戲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燈謎,另一種便是對聯。但燈謎是純粹的游戲,而對聯因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到今天已經發展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文學樣式。把對聯視作文字游戲其實是將其貶低了,在老式教育中,對對子一直是學生學詩作詞的必備手段。而進行對句教學,又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學效果非常好,能吸引學生。孩子們的語文水平在很短的幾年中,能夠得到全面迅速的發展。當然我們現在學對對子已經不是為學詩填詞來打基礎為根本目的了,而是把它來作為激發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提高學生錘煉語言組織語言的一種手段。
對聯篇幅短小,對課的內容簡單,使學生容易掌握,對對子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作文教學,但它是作文形式的一種延伸,它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一種新的嘗試。
比如,有一次,輪到作文課的時候,同學們都唉聲嘆氣,于是我靈機一動,不如由對對子的形式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于是,我出了一個上聯:“包子”。大家可樂壞了,這都什么呀,于是課堂上熱鬧起來,同學們對得五花八門:饅頭、面條、花卷、米飯等,還真不少。我順勢又出了一個難度大一點的上聯:“做人要堂堂正正”。這下同學們三一群倆一伙的想對子呢。五分鐘后,好多同學都舉起了手,有的人對得相當的不錯,例如:“寫字需工工整整”,“生活應開開心心”……,我對他們的表現很滿意,這樣氣氛也活躍起來,同學們學語文,寫作的積極性被空前的調動起來了。
可見把對聯知識引進作文教學當中,通過師生問答的形式,體現出了對聯的游戲特點,也符合初中學生的學情。事實證明,學生在好奇心及好勝心的驅使下,就會調動大腦中儲存的各類知識,想盡辦法努力對出下句,時間一長,孩子們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文章的語言應該簡煉準確、活潑生動。對聯語言精煉,表現力極強,可以說是反復錘煉的結晶。這樣,學生們在樂趣中提高了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優秀的對聯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們熱愛漢語言文字的情感,逐步培養學生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提高其基本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極大魅力,并積極吸收并熱愛它。
如在學習《漁家傲秋思》一詞時,我運用了這樣一副贊揚范仲淹的對聯: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臺。
作為導語,強調“甲兵”、“憂樂”兩詞,指導學生在行文中理解體會范仲淹心憂社稷,關心百姓疾苦的高尚情操,定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升華。
在學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之前,我用了以下一副對聯作導語: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讓大家深刻地體會到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同學們加深了對蘇軾的印象和理解。學生們的心靈經受了洗禮,道德情操得到了升華。
綜上所述,對聯高度融合了先人的智慧和古代的文明,以及名人志士的高尚道德情操。一副恰當的對聯,可以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藝術特點的概括能力和審美能力。引進對聯的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對文字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和文化素養。這是一種嶄新而有效的嘗試,希望對語文課堂教學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