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龍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格逐步強健,持續保持發展活力,一個重要原因是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并逐步形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營商環境。
2018年10月31日,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評估報告》,將中國列為營商環境改善進步最大的前十個經濟體的第三位。中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位列第46位,較上一年度上升了32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第28位,較上一年度大幅上升了65位。營商環境報告充分肯定了我國營商環境的進步,但是仍然趕不上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位),美國(第8位),甚至落后于北方的鄰居俄羅斯(第31位)。因此,我國營商環境仍有進步的空間,持續改進優化營商環境將成為未來重要的任務。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只要市場主體有活力,就能增強內生發展動力、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放寬市場準入,加強公正監管,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更加活躍。”這就為我們優化營商環境指明了方向。
1.政府做好宏觀經濟工作,把屬于市場自我調節和企業自我發展的微觀經濟交還給企業。政府應承擔市場經濟守夜人的角色,克服政府的路徑依賴和管理沖動,積極參與社會調查研究,制定出普惠性和競爭中性的產業政策,確保營商環境的確定性和持久性,對全行業采取消除所有制歧視、促進公平競爭、促進更大開放、加大產權保護等改革舉措,使行業內通過市場規律發揮作用、實現優勝劣汰,特別是要制定符合當地產業發展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嚴格執行降稅減費政策,吸引更多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投資擴大生產,將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企業與政府雙贏的目標。簡政放權進一步向企業和社會賦權,最大程度減少審批程序,提高政府服務能力,應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著力打造公共信息服務和共享平臺,充分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積極推進“多證合一”,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特別是不能不公平對待或地方保護、“新官不理舊賬”等短視行為。
2.建設法治政府,構建整體適合企業經營的法治環境。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深刻闡明了法治與營商環境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法治既是其內在要求也是其有序運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領導干部應帶頭厲行法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與企業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經濟發展的。執法部門堅持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嚴肅整治以權壓法、執法不公、司法腐敗等問題,讓民營企業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化企業和項目周邊環境治理,盡可能減少執法司法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依法保障民營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
3.打造誠信政府。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全面推進政府政務公開,保障企業和公民的知情權,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府應認真履行作出的政策承諾和簽訂的各類合同,把履約守諾納入政府和部門的績效考評體系。
4.從嚴管理干部,教育引導政府工作人員轉變思想觀念,改進作風,優化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是析困境之因,還是求振興之道,都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因此政府工作人員要加強依法行政、按規辦事的意識,在與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也需要遵守市場規則,契約精神,承諾給企業的就要實現,避免利用政府自身的權力去損害企業的利益,樹立誠信的政府形象,增強企業對政府的信任。特別是應加強對政府職能部門和窗口單位的督導檢查,重點整治庸政、懶政、怠政工作狀態,以及為官不作為、亂作為等違紀違法問題,嚴厲查處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擾亂經濟秩序、破壞營商環境的案件。政府工作人員應進一步增強主動服務意識,不斷參加培訓,提高自己業務素質,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需,充分發揮“店小二”作用,努力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使政府工作人員放下身段和架子,提升自身專業化能力,用真心真情靠前服務,當好民營經濟發展的服務員。
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優勢產業。推動民營經濟快速發展,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在全社會樹立起親商、安商、富商的意識,鼓勵企業家追求財富和勞動致富。企業家也應根據各地的不同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合理發掘優勢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與政府的合作共贏。
完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吸引高素質人才就職企業,與政府共同為高素質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在現代社會,誠實信用是法律之外維護市場經濟有序運行的一種隱形而有效的重要機制,是市場經濟的黃金規則,市場經濟越發達對誠信的需求就越大。因此,營造構建守信踐諾的社會氛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社會風氣好不好,是營商環境的風向標和檢測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強誠信建設應首先加強道德建設。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切實增強社會主體的道德責任意識。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誠實守信是做人做事之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的道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由此可見,誠實守信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樹立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就政府而言,不僅要嚴守承諾,同時,還應積極推動信用體系等制度建設,為誠信社會建設奠定制度基礎。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人們遵守契約規則,強化市場意識,告別有違契約精神和誠信的非理性行為,對一些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要通過健全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