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緒光
現代學徒制中的“現代”是相對于“傳統”提出的?!艾F代學徒制”指的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既不同于傳統的學徒制,也不同于單純的學校教育,它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教學場所與實際情境相分離的局面,是傳統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場重大革新。
當前,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中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雙師型”教師資源緊缺?,F在,多數院校在師資引用上過分強調學歷,而嚴重忽視其實踐操作能力,從而導致教師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操作能力薄弱,甚至部分教師幾乎無任何實踐操作經驗。二是教師實踐操作能力不足。據筆者調查,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校外頂崗實習活動,管理較為松散,學校的指導老師很少到企業指導學生實習。由于教師實踐能力不足,培養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很難適應企業的用人要求。三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不夠。當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不夠,學校和企業為了各自的利益,為了對外宣傳或者做材料的需要,雖然重視掛牌、簽署協議,但缺少實質性地合作,校企合作形式化較為嚴重。
基于現代學徒制理念的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一是能夠促進校企雙方深度合作。在實踐的每個階段,學校和企業都密切合作,教師全面融入企業參與鍛煉,及時完成任務,協助企業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二是能夠完善校企合作機制?,F代學徒制理念下培養“雙師型”教師離不開合作企業,企業必須是和高職院校深度合作的企業,雙方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不是常見的流于形式的一紙協議就萬事大吉了。三是能夠培養科研能力高的“雙師型”教師。現代學徒制理念下培養的“雙師型”教師,肩負有為企業和學校解決難題的科研任務,有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雙導師”全程跟蹤、檢查、督促,嚴格的考核,配套嚴明的獎懲措施,因而能夠培養真正為學校需要、學生歡迎的高水平教師。
基于現代學徒制理念的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既不同于學生的現代學徒制學習模式,又不同于教師培訓基地、企業掛職鍛煉、“拜師學藝”等“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基于現代學徒制理念的校企深度合作、培養教師的全新模式。
在“雙師型”教師培養研究中,確定高職院校和企業兩條主線貫穿始終。培養時間確定為1年,其中,準備階段1個月,實施階段10個月,出師階段1個月。實施階段分為三個時期。每個階段和時期,學校和企業都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和職責,共同管理貫穿于全過程。
1.確定兩條主線。分別是學校和企業。學校主導制定“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企業主導制定“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校企雙方簽訂“雙師型”教師培養協議。高職院校要始終在管理上跟進,及時解決教師遇到的問題。選好學校的“導師”和企業“導師”(師傅),校企密切合作,“雙導師”加強互動,切實做好日常的管理和考核。
2.明確三個階段。分別是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出師階段。準備階段是基礎,要做好前期工作;實施階段是重點,學校要根據制定的計劃,做好具體的工作,及時反饋信息,不斷完善管理機制,企業要明確具體的工作任務,做好監督和檢查;出師階段是檢驗成果的階段,學校和企業都要高度重視,不能虎頭蛇尾,要善始善終,認真做好“雙師型”教師實踐效果的評定和考核。
3.抓好三個時期。三個時期分別是起步時期、成長時期和成熟時期,這幾個時期都在“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實施階段,因此,抓好實施階段的過程管理“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關鍵。三個時期中,成長期和成熟期是重點,學校、企業、“雙導師”、教師本人要互通有無,加強協調,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1.制定“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方案、協議等文件。高職院校和深度合作企業通過協商,由學校牽頭制定培養計劃、培養方案,雙方共同簽訂培養協議。這些文件的制定,要充分聽取校企雙方及指導老師的意見,在實施過程中若發現有問題和不足,經過協商,達成共識,要及時調整、修訂、完善各種文件。
2.明確校企雙方在培養過程中各自的主要任務、職責。學校要做好指導工作,如指導學徒思想政治工作、專業理論和技術指導工作,鼓勵教師參與科研,做好階段性考核。企業通過專業技能培訓、布置工作任務、崗位能力指導、問題反饋及任務跟進等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
3.制定校企考核的要求和標準。學校和企業依據預先制定的標準對教師學習、實踐的效果進行綜合評定與考核。目標考核有利于促使教師自我約束并不斷進取,在平時的實踐中會對照目標及時糾偏,不斷調整學習方向。
4.確定教師的主要任務。青年教師鑒于經驗不足,其和中年、老年教師實踐的內容也有區別,不管是學校還是企業,設置教師的工作任務,都需要認真研究,避免讓教師做無用功、做重復工作。教師要積極參與實踐,通過完成科研任務和工作任務來提高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