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鵬
青年是影響現在、決定未來的重要力量,做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是當前企業的重大問題和任務,是關系企業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如何把握專長,在助力青年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優勢,成為新時期企業共青團組織不斷探索的課題。
習總書記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做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 助力青年人才培養是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需要。
企業要持續創新發展,需要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人才隊伍。青年朝氣蓬勃、思維敏捷、最具創造力,是人才隊伍中的非常重要的力量,也是企業的前途和希望,助力青年人才培養是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需要。
2.助力青年人才培養是黨對團組織的期望和要求。
青年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青年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造就、團結和凝聚一大批青年人才,為黨的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這是黨對團組織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團組織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3.助力青年人才培養是青年對團組織的希望和需求。
青年渴望成長、渴望實現人生理想,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和平臺鍛煉能力、展示才華。團組織具有貼近青年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具有發動和引導青年的天然優勢,青年希望團組織在人才培養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企業團組織助力青年人才培養,在不同的單位存在較大的差異,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定位不精準。助力青年人才培養是企業共青團的一項重要工作,長期以來一直處于探索階段,但是有時缺乏準確的自我定位,總想面面俱到,卻感覺難以發力。
2.流程不通暢。基層團組織向上級團組織推薦優秀青年時,征求同級黨政的環節,很多時候推薦的人選是領導定的,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團組織發現和推薦青年的意義。
3.銜接不緊密。很多團組織都建立了青年人才庫,但往往是一個形式上的人才庫,或者是在團組織內部的一個單循環,與公司的后備人才庫沒有形成有效銜接。
共青團有著得天獨厚的工作陣地和針對性較強的工作載體,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要充分發揮獨特的優勢。
1.明確團組織的工作定位。
團組織要發揮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要問題就是要認清和明確自身的工作定位,根據自身特點,結合企業發展和青年成長的需求,團組織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要以“圍繞主線、側重發現、參與培養”為基本原則,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形成合力,融入日常工作、發揮組織優勢、體現獨特價值。
2.建立協同合作的共贏關系。
共青團要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建立良好的互動,優勢互補,在合作中建立信任,在工作中體現作用。一是團干部骨干可參與到招聘工作中,充分發揮善于策劃推進工作、善于宣傳企業文化的特長,同時可作為面試官或面試官助手參與到面試工作中,充分掌握公司人才需求,鍛煉識人選人能力。二是要參與到培訓工作中,挑選團干部擔任培訓班團支部書記,全程跟蹤培訓班,并將“破冰之旅”“成長第一課”等共青團品牌活動納入培養課程,在活動中識別、發現、培養青年,在第一時間緊密聯系青年。
3.搭建分層分類的成長平臺。
團組織對不同年齡、不同崗位的青年應采取不同的培養方法,形成分層分類的工作體系。針對資深骨干員工,要搭建成果展示型舞臺,讓崗位表現突出的員工得到宣傳和展示;針對新進員工要搭建才華展示型舞臺,讓更年輕、更潛在的青年脫穎而出;針對管理、技術、技能三個不同類型的員工可建立不同的主題訓練營,確保培養的長期性、持續性和有效性。
4.采用客觀全面的評價方式。
團組織助力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便是挖掘、發現有特長、有潛力、表現突出的青年人才。一是活動發現,通過設計具體的活動項目和載體,開展各項豐富多彩的活動,使黨政領導和用人單位更為直觀、方便地發現青年人才,并緊緊地把青年人才凝聚在團組織的周圍。二是評優發現,開展優秀青年人才的評選表彰活動,是共青團組織發現青年人才的有效方式,通過各種評優活動,創造了人人平等的競爭機會,使有知識有才能的青年人才嶄露頭角,并進入各級黨政組織的視野。三是接觸發現,貼近青年、了解青年是團組織的優勢,可以通過零距離的接觸更為直接的了解青年的特點,挖掘青年人才。
5.探索有效對接的推優模式。
加強青年人才舉薦推薦,是企業團組織助力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要根據青年的發展意愿和職業能力、崗位需求和企業人才需求,推薦優秀青年人才,為青年職業發展搭建進步的階梯。一是要規范推優流程,防止倒掛。特別是入黨推優,有著嚴格的流程規定和良好的制度保障,團組織要與黨委組織部做好銜接,確保青年入黨推優工作規范有效。二是要將青年人才庫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做好對接,防止出現兩張皮,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基層團組織當好基層黨政的助手,在基層黨政向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推薦人選前發揮作用。三是形成日常工作定期推薦、重大項目即時推薦、崗位需求定向推薦的推薦模式,向黨政和組織人事部門推薦符合崗位要求的青年人才,確保推優工作有效落地。
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企業團組織要充分發揮根植青年的優勢,不斷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幫助青年在企業發展中實現自身價值,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