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鶴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公共安全連著千家萬戶,確保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地鐵作為重要的公共交通場所,日均客流強度越來越大,安檢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在當前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安檢工作應對突發重大風險難題,確保乘客安全,加快提升地鐵風險管控和公共安全治理能力,不僅是地鐵運營單位的職責所在,更是各地鐵公司實現健康、穩健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此,本人作為一名地鐵安檢工作從業人員,嘗試以當前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對在重大風險背景下安檢管理的系列方式措施進行總結,希望能為國內地鐵安檢工作提出有益參考。
當前地鐵安檢工作面臨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一是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突如其來,又來勢洶洶,廣大安檢隊伍從管理者到安檢員都缺乏心理準備,另安檢單位人手比較緊張,特別是疫情期間部分安檢人員被滯留在外,現有安檢人員銜接難以適應安檢高強度要求。導致相關人員“恐毒”與“恐崗”并存思想波動較大,“心理恐謊+情緒低落”工作狀態欠佳;二是安檢人員每天需面對成千上萬乘客,崗位風險性急劇增加,部分安檢人員以自身安全為由辭去工作,人員流動性更為明顯,一方面難以保持安檢人員管理經驗積累的連續性,另一方面間接提高了人員再培訓、再教育的管理成本,隊伍管理難度持續增加;三是安全與服務質量矛盾并行,部分乘客對安檢工作配合度不高,導致安檢工作難以順暢開展。同時安檢的通行效率與客運強度存在“梯度差”,客流擁擠風險進一步加大。
上述困難產生的主要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地鐵安檢工作作為一項新工作、新任務,目前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已有的管理經驗不足,良性長效的管理模式也尚未成型;其次,國內大多數地鐵運營單位目前安檢工作屬委外性質,委外單位管理的方式方法,直接影響著地鐵安檢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最后,部分乘客接受地鐵安檢需要一個過程,自愿安檢、自覺安檢尚需時間。
國內地鐵安檢工作呈現出安檢人員組成結構復雜、安檢員流動性大、系統化培訓難度大、安檢業務日趨繁雜的特點,必須從思想認識、人員管理、外部力量、制度體系等多方面著手,才能更好地形成經驗模式、提升管理質量、推動安檢工作做優做強。
一是深化思想認識,全力壓實責任。思想上高度重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確保各項防疫工作落實到位,安檢監管部門及時成立防疫指導小組,確保每一條指令,每一個工作要求,都有條不紊地下發傳達。由于疫情形勢急迫,防控措施不斷升級,配套的工作通知、操作指引也不斷優化,安檢監管部門安排專人對相關防疫資料進行整理匯編,統一印發到每一個安檢點,并將最新最全的防疫工作指引分發到每一名一線員工手中。同時,加大培訓力度,確保部門所有督導員和安檢員都及時學習掌握工作要求。
二是聚焦管理抓手,提升管理效能。以安檢監管工作作為基礎,落實好對設備與人員的精細化監督管理;以合同支付作為對委外安檢單位管理的重要抓手,管理好委外單位的履約情況;以安檢監管班組管理作為重要依托,全面細致開展好各線路安檢工作的檢查。
為提高監管部門員工和安檢人員業務技能,監管部門管理人員與安檢單位員工代表深入探討學習并開發包含辯圖識圖技能、個人防護、服務技巧、設備運用、工作標準、應急處置、和廉潔從業等方面的18 個培訓課程。新入職安檢員都能利用培訓課件快速掌握安檢和防疫業務技能,確保員工可以在有限的培訓周期內掌握安檢知識技能,成為綜合素質過硬的安檢從業人員。
三是注重建章立制,努力夯實管理根基。建章立制,提升管理水平,發布專門性管理條例《關于加強安檢工作現場管理的規定》、《監管人員工作手冊》、《安檢員工作手冊》、《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專項要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物資使用和要求》,通過健全《班組運作手冊》、《委外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工作人員服務標準》、《應急信息管理辦法》和《危險品處置管理辦法》等38項標準和制度完善現場安檢組織,強化管理水平。積極協助修訂《乘客運輸安全檢查管理細則》,發布《安檢十六字工作標準》,加強現場工作執行標準化作業。
一是靈活配置人手物資,集中破解難題。精簡人手,備足物資,科學應對疫情。由于疫情期間,出行乘客大幅度減少,且防疫物資緊缺,為更好地兼顧安檢工作和人員防護工作,結合實際優化安檢崗位,采取減少安檢人員配置、安檢點優化等,通過合并安檢點、優化安檢布局等一系列措施。崗位的優化,人手的精減不僅降低了崗位的風險更節約了防疫物資的消耗。
二是持續關注員工動態,及時做好安撫疏導。面對疫情,部分員工有過焦慮、壓力,甚至恐慌。對此,監管部門全體管理人員和安檢單位管理人員取消所有休假始終堅守在一線,加強現場慰問安撫、開發交流平臺等形式及時思想疏導,針對性協調EAP 資源介入,讓員工平復思想波動,繼續堅守崗位。通過大力宣揚優秀事跡,以榜樣力量帶動員工。疫情期間,監管部門始終要把員工的自我防護作為工作的重心。防疫物資作為國家的戰略物資,科學調配與使用尤為重要。監管部門及時組織各安檢班組專人進行物資管理,確保每天安檢點使用的口罩、手套、消毒液、護目鏡等發放、使用到位。科學防疫讓員工更加放心。
三是強化培訓教育,不斷提升一線員工能力素質。疫情期間,為迅速加強現場安檢人員對防疫預案、測溫設備操作的熟練程度,提高人員對防疫工作出現問題(包括乘客事務、設備故障等)的應急處理水平,特成立現場培訓指導組,由各安檢管理人員與班長組成,組織相關培訓,為防疫工作發揮應有的效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隨著復工復產熱潮的掀起,客流量不斷攀升,安檢工作也逐步恢復常態化,安檢人員招聘工作迫在眉睫,通過指導安檢單位多渠道開展招聘工作,不斷鞏固防疫成果。在人員招聘環節做好把關的同時,新員工的培訓上崗作為安檢單位的首要任務,從培訓、上崗到崗中的表現跟蹤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做到合格一個上崗一個。
一是形成聯動合力,構建鞏固安檢“防火墻”。積極聯系街道、公安力量,主動參與多方聯動。疫情期間,由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帶隊,對轄區內派出所以及各街道進行走訪,取得公安干警和屬地街道的支持,及時上報共享各類防疫防控信息,與屬地派出所以及街道共同協商溝通落實防疫工作,保障疫情期間的防控工作平穩有序開展。疫情聯防聯控期間,部門多次與街道、派出所召開各類疫情監控視頻電話會議,實現了對疫情期間安檢點的動態管理,確保了防控信息及時更新、及時掌握、及時上報,安檢方的防疫工作也得到了街道方與公安的高度認可。
二是實施全覆蓋“無死角”檢查,確保安檢嚴絲合縫。為督促安檢單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進一步強化安檢單位對安檢基地的防控管理,部門積極探索實施“一對一”監督管理機制,組織相關負責人對責任區域內的基地,每周開展兩次疫情防控工作專項檢查,對防疫物資、人員防疫、衛生環境、文件宣傳等多個方面進行全方位防疫檢查,并對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督促安檢單位不折不扣落實防疫工作要求。此外,為加大對安檢點的消毒清潔工作,組織安檢單位對各類防疫設備(護目鏡、額式體溫計、安檢機整套設備)制定細化的消毒清潔工作指引,嚴格規范消毒頻率,確保公共區域衛生安全,最大程度防止疫情傳播風險,保障員工及乘客的身體健康。
三是加強科技手段運用,提高安檢效率效果。為減少安檢人員與乘客的直接接觸,提高乘客的通行速度和測溫效率,發揮智能測溫設備重要作用,部門積極對接智能紅外測溫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工作。第一批紅外測溫設備,首先在相關重點車站進行安裝與調試,隨后逐步在整個線網進行鋪開使用。實現安檢點的快速測溫工作。
四是防疫防控抓落實,安檢本職必到位。在防疫保障工作中,安檢的本質工作也加強,組織各項演練包括暴力襲擊、大客流、消防火災、水災防范、安檢機故障等,全力保障地鐵安全運營。
除了全力做好“安全”與“服務”領域的工作,監管人員、安檢員積極參與車站志愿服務工作,有力地補充了車站運營人員缺口。
技術或專業防控欠缺。新冠肺炎病毒是“飛來之禍”,目前人們對它知之甚少,傳播速度又極快,在地鐵這種相對密閉和大客流場所,一旦防控失誤,發生大面積人傳人現象,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目前僅停留在傳統防控、常規防控和“人防”上是遠遠不夠的。非常時期應對非常疫情,應采取非常手段,包括引進或臨時聘請具有專業醫務知識的專家或志愿者,以加強安檢工作的專業指導和防控。同時,加強疫情防控風險測評與管理,建立健全與之相匹配的預防機制和制度。適時開展新冠疫情知識培訓,建立疫情信息報告制度,提高全員防控意識和快速應對能力。“將重大風險下防控經驗傳承化”,丘吉爾說:“千萬不要浪費了一場危機”,因為每次危機后都有“機”。陳春花說:成功的企業、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自我生長。
安全無小事。安檢管理責任重大,使命在肩,唯有立足實際、研究探索、完善優化,才能總結出一套更加符合地鐵實際、更加行之有效的安檢管理體系,才能為地鐵運營從容應對突發風險、行穩致遠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