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一
路線布設是道路工程施工設計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路線布設方案制定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道路工程施工的成本、難度以及應用價值的發揮水平,因此,必須要得到足夠的重視。為保證道路工程的高質量建設,在施工設計環節,必須要對施工技術的要點加以把握,充分結合實際條件與需求,做好路線布設工作。
道路工程路線布設首先要考慮安全可靠性的原則,即在路線布設要從長遠角度綜合考量,判斷不同路線設計方案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評估路線的安全性。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質條件和災害發生可能性、區域氣候特征、路線途經區域的其他自然災害因素等,還要考慮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盡可能避免選擇施工難度大,風險高的路線,防止施工中發生安全事故,并盡可能規避長期使用中可能出現的其他事故風險,最大限度保證道路工程建設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道路工程路線布設過程中,還要注重對綜合效益的考量,應當堅持綜合效益最優原則,在進行路線設計和選擇時,從建設成本、維護管理成本、投入使用后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選擇最優的路線布設方案。綜合效益最優原則強調從多角度進行道路工程效益分析,既要盡可能節約資金資源,在非必要情況下盡可能選擇較短的路線,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控制施工成本,也要保證道路工程應用價值的最大化發揮,在滿足周道理輻射區域交通需求的同時,使其能夠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便利條件。
生態和諧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這就要求在道路工程路線布設時,也要遵循生態環保原則。我國在耕地、林地及生態資源保護方面都已出臺相關政策法規,以此為依據,道路工程的路線布設要盡可能減少對耕地、自然土地、林地的占用,并要考慮工程建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避免路線穿過環境敏感區域,減少道路工程施工對自然水體、動植物生存環境的干擾和破壞。還要注意施工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問題,要在路線布設時,同時考慮水土保持的可行方案。盡可能選擇環境影響小、資源占用少的路線進行道路布設。
道路工程路線布設首先要明確道路的基本走向。道路工程建設通常會先根據綜合條件,確定其必經的部分位置,以及必須要避開的部分位置,這些就可以作為道路基本走向確定的參考點,通過連接參考點,并進行分析,可以明確道路工程路線的基本走向,路線布設的方案也是以此為基礎進行設計的。根據基本走向,對設計出的不同路線布設方案進行對比,再結合路線距離、施工條件、預算水平、工程規模、橋隧構成比、環境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評估路線布設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并盡可能做出最優選擇。
符合道路工程基本走向的路線布設方案中,可能有多個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在確定最終路線前,還需要對不同方案的具體參數進行分析。具體來看要通過數據收集、實地勘查、三維模型與模擬實驗等方式,確定超高、視距、平面線形等參數,這些參數的合理性都關系著道路使用中的安全性。其中超高參數的分析中,要注意超高和反超高雙向問題,明確路線上車輛超高控制的合理范圍。視距參數決定著車輛行駛中有效視線距離和范圍,視距參數不合理,將會增加車輛行駛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率。視距參數的影響因素較多,如車輛行進的速度,路面與車輛之間的摩擦力,路線上不同區段的坡度關系等,在實際的線路選擇時,應當綜合分析這些因素,在可行范圍內,盡可能保證視距參數的合理性。平面線形方面,應當結合實際地形、地勢和環境條件進行分析,原則上平面線形以與地形、環境一致的曲線為宜,并盡可能保持整體連貫。通過對這些參數的分析,進一步對比不同路線布設方案,選擇最優路線進行定線。
初步確定路線布設的方案后,還要結合實際施工條件和管理需求等對方案進行優化。具體來看,應當對現有施工條件進行客觀評估,判斷所選定路線布設方案是否存在施工難點,同時要考慮工程質量控制以及后期養護工作開展的難度,并進行成本預估,從多個方面對路線布設方案進行優化,提高路線布設方案的合理性。此外,還要運用經濟學指標,對道路工程路線布設方案進行經濟評價,具體評價指標包括社會折現率、影子工資、貸款利率、項目評價期、評價基年、殘值等,這些指標可以幫助建設單位分析路線布設方案的成本及收益關系,這也能夠為線路選擇和優化提供參考。道路工程的經濟評價還涉及到其他一系列的影響因素,如建筑安裝工程費、設備購置費、基本建設和預留費用等建設費用,以及養護維修、運營管理等運營成本,這些費用成本的變化,此外還有路線局部的臨時變更等,這些都可能會影響路線布設方案的選擇,需要在路線布設時予以重視。
做好道路工程的路線布設工作意義重大,道路管理部門在進行新建道路規劃時,必須要加強對路線布設的重視,遵循路線布設的基本原則,把握好路線布設方案設計、選擇的關鍵要點,確保選擇最佳路線布設方案,并通過優化保證路線布設方案的完善性、合理性,確保道路工程功能價值的最大化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