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梅
(作者單位:重慶雙槍實業有限公司)
在當前的民營企業管理制度中,內部審計制度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工作內容,內審制度能優化企業的財務管理,及時發現運營中存在的各類隱患,使管理者和經營者能針對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促進企業發展,提高整體經營效果。
當前,雖然一些民營企業嘗試針對自身組織體系,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往往因為整體素質和格局不夠,而導致相關組織結構和財務管理制度不能符合企業自身的實際需求,通常民營企業中的管理模式都比較隨意,家族式、家長式的管理方式較為普遍,在財務管理上沒有明確的職責和權利劃分。民營企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經常采取指揮形式的財務管理制度,使管理效果過于形式化,甚至有些管理者喜歡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進行財務制度的更改,比如,有些管理者認為如果在采購環節中不索要發票可以減少一些成本,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首先沒有發票就不能享受政策優惠進行稅收減免;其次沒有發票企業可能會在其他方向進行虛開發票,不僅會造成補繳稅款、面臨罰款的結果,企業很可能因此被列入黑名單,影響企業征信。
由于民營企業自身規模限制,導致聘用的財務人員經驗和素質略有不足,很難在崗位上發揮應有的財務管理職能,在平時的財務工作中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個別人員認為只要領導簽字安排的事情就不會有錯等等。這些錯誤的思想直接導致財務管理效果不良,讓相關人員有利可圖,影響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究其原因,除了財務人員自身的業務水平、職業素養不過關外,也與民營企業提供的培訓機會有限,導致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不能緊跟行業發展和企業需要持續提升有關。
民營企業中領導者對企業的管理模式基本都是典型的指揮管理模式,對企業中的大事小情都想進行管理,不愿意放棄權利,財務人員在對相關票據進行處理時,只是單純的記賬,沒有做到與其它部門進行有效溝通,長此以往形成財務工作與企業業務流程嚴重脫節,如果財務人員對企業所經營的業務都不熟悉,就無法對企業的財務實行有效的管理。
對于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遵循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針對企業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采取相應制度對財務體系實行良好的管理,在不同的情況和階段條件下,制定相應的架構體系和財務機制,能夠適時的為管理者提供戰略性意見,管理者要樹立企業的發展是需要長期盈利的概念,對管理模式要進行改革和規范。第一,要全面支持規范化管理制度體系的構建,聘用專業性高、經驗豐富的財務管理人才,即使管理者與財務人員是家族關系,在專業人才的管理下,存在的問題也能通過良好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彌補。第二,進行階段性的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制定,定期組織人員對制度規范進行培訓和學習,同時落實考核檢驗制度,對一段時期內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并對重點內容的落實效果進行抽查,將檢查結果進行公示,獎勵優秀人員,對不合格人員進行批評和處罰,這樣制度的整改和執行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實,從而提升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內部審計能力的發揮需要依靠特定的條件,雖然一般的民營企業中不具備單獨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的能力,不能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處理企業內部問題,但由于財務人員已經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可以適當將內部審計的職能進行融入,這就需要民營企業的財務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財務知識,并能將理論知識很好的運用到日常的財務工作中去,同時要將本職工作面進行拓寬,用內部審計的角度去監督管理企業各個經營環節。提高財務人員整體素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強化對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
應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在學習中融入對其職業道德操守的教育,使民營企業中的財務人員能夠深入掌握內控管理制度的相關知識,在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應樹立典型和榜樣力度,使財務人員在工作中能夠堅持原則、以大局為重、以企業利益為重。
(2)加強對財務專業知識的培訓。
除了進行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教育,對民營企業中的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也十分重要,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培訓和學習,能幫助財務人員對財務基礎知識進行深化,在實際工作中達到靈活運用,提高對財務風險的敏感性,從而及時進行預判和解決,幫助企業進行合理有效的風險規避。
內部審計職能的融入能夠幫助民營企業更好的實現日常財務管控,并且能將內控制度有效的進行推進,及時發現和規避財務風險。信息化、智能化是民營企業中財務管理的必然發展趨勢,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對企業經營項目、業務流程、運營情況等進行深入了解,從而能夠從內部角度來看待企業財務問題,更好的幫助企業預判風險,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并根據企業領導者的要求制定相應的財務報表,對企業資金流動情況、回款情況、銷售情況等能夠詳細顯示,從而對企業資金進行合理規劃,避免出現資金閑置和資金短缺的現象。站在客戶和供應商的角度上來看,基于內部審計的職能,實現客戶和商家之間的積極溝通,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明確財務部門回款和支付是否屬實,同時能及時發現交易中一些違規違法行為。
結語: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民營企業的利益需求和發展目標也在逐漸增加,隨著相關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改革,給民營企業帶來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挑戰。對財務進行有效的管控,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重點內容,要想保證內部控制體系正常平穩運行,就必須站在內部審計的角度上建立流暢的財務管控流程,實現對財務工作的實時監督,從而保證民營企業健康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