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欽松
(作者單位:廣東大唐國際潮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固定資產是發電企業生產運營的物質基礎和效益源泉。固定資產的結構、狀況和管理水平等直接影響著企業綜合競爭力,關系到企業的運營與發展。科學的管理有助于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資產的維護費用;企業正確投資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無效、低效和閑置資產發生;準確真實的核算有利于反映資產的狀況及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好壞不僅反映在企業效益上,也體現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水平,因此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尤為重要。
大型發電企業管理層級多,上下級企業的信息交流不暢通,造成固定資產管理不協調,上級下達投資預算與實際支出和維護存在偏離等現象。對于下達的投資項目沒有按進度實施,項目在年底集中開工建設,造成招投標管理、物資采購、現場施工管理及財務核算等一系列問題。基層發電企業沒有固定資產的采購、后續維護、處置、報廢等權利,固定資產的報廢和處置,都需要上級公司的審批,造成資產處置流程多、效率慢等問題。
管理責任和管理界面不清產生管理重疊或管理盲區,造成固定資產管理各相關部門業務銜接不清,該類問題主要集中在固定資產修理費和技術改造資金混用。發電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確認,應遵照固定資產準則定義,并考慮企業的具體情況加以判定。在實際生產經營中,業務歸口管理部門對技術改造費用和修理費支出沒有正確區分,造成資產的賬面價值和實際不符。資產實物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視程度不夠,生產維護、后期技術改造拆卸下來的設備資產隨意處置,沒有履行相應報廢處置審批手續,造成固定國有資產流失現象。
大型發電企業由于投資大,資產規模龐大,在基建期間如果沒有建立有效完整的設備資產臺賬,記錄資產設備的采購信息、規格型號、系統名稱、出庫位置等信息,在工程完工辦理竣工決算時,很難順利完成竣工決算報告編制工作,造成固定資產基礎管理先天性不足。發電企業在辦理工程項目轉固時沒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 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規定及時進行辦理,造成財務核算不真實,留下涉稅風險隱患。固定資產后續更新變動沒有及時登記和完善,給后續資產清查造成困難。
固定資產購建通常會納入年度全面預算管理中并實行項目預算考核。企業為留住本年度資本化項目預算,往往在偏離實際情況,擠滿當年全部下達的資本化項目預算,用本項目預算用于其他項目的費用,造成項目混用、亂用、多占等情況,造成企業項目資產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造成嚴重脫節現象。對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改造時,對于價值較大能單獨計價的固定,或者在改造時以新換舊替換原設備資產等情況,公司沒有履行上級報廢審批手續,對固定資產技改更新業務處理不正確,只對有固定資產價值進行增加,而沒有減少拆下來的設備,造成資產賬實不符。當然此項業務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定操作難度,如技改替換下來的設備價值認定,資產報廢的審核流程和時間等等。企業各部門沒有建立固定資產臺賬,沒有指定專人負責,實物部門對固定資產保管不重視,資產盤點流于形式,未按制度要求盤點固定資產或盤點資產時敷衍了事。
建立健全基層企業行之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成立固定資產管理中心或辦公室,由企業分管領導主抓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成員由公司財務管理部、設備管理、計劃等各業務部門組成,負責企業公司資產計劃、購建、支出、日常管理及處置等各項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行之有效,不走過場,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完整有效。
以概算為基礎建立健全固定資產預算管控體系,固定資產預算作為業務預算納入公司年度總預算管理。加強對項目預算支出的有力控制,項目開工前要編寫項目實施和控制方案;項目實施過程要落實責任部門及項目負責人制,對項目費用實現有效管控;項目完工后,項目實施負責部門要編寫項目實施報告以及后評估報告,財務和審計等部門參與過程監督和審計工作。
大型基建工程企業應成立竣工決算領導小組及工作組,負責在基建開始至工程完成前收集工程決算及轉固的相關資料和信息,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納入正常的資產管理日程。企業應設置專人建立設備資產臺賬,記錄設備的基本技術參數、采購信息、出庫及安裝位置等信息,為工程竣工投產后及時轉入固定資產奠定基礎。大型基建項目單位在竣工財務決算未編制完成上報上級公司之前,原機構不得撤銷,項目計劃、技經等相關負責人及財務主管人員不得調離。小型基建、技改工程、信息工程及固定資產零購等資本項目應按準則要求及時做好項目進度控制、完工驗收、資料收集和轉固工作。
企業從籌建到生產經營各階段,要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的基礎工作和業務管理,對符合固定資產管理要求的資產要納入固定資產的管理,并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和制度,指定專人負責,及時更新。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應加大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宣傳力度,對固定資產管理及要求應向各相關業務部門進行培訓,讓業務部門特別是生產和設備管理部門人員了解固定資產定義、支出范疇、資產類別、保管處置等規定和要求,提高企業整體人員資產管理水平和效益。
在大數據、信息化時代下,想要提升大型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就必須依靠信息化建設,建立資產管理基礎數據庫,形成項目編碼體系、物資編碼體系、資產和設備編碼對應體系,并與信息流進行串接,在實物管理的基礎上再進行財務意義上的固定資產類別的確認,把具體業務歸入相應的固定資產基礎信息數據庫,實現固定資產的使用和價值信息相統一,實現固定資產信息系統和其它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既能減少物力人力,真正提高固定資產的綜合管理效能水平。
發電企業是連續性生產企業,發電設備二十四小時不停運轉,固定資產在運轉中存在不確定或不可控風險和因素,這些風險的產生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嚴重損害,甚至造成破產等嚴重后果。因此應重視發電企業資產設備的投保工作,對過質保期及運行年限較長的發電設備應建立完善的投保體系,如投保財產一切險、機器設備損壞險、公眾責任險和環繞污染責任險等險種,確保企業發生事故時,能夠轉移資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