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衛
(作者單位: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
引言:目前,液壓技術在各行各業中被廣泛應用,對行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液壓控制閥是通過控制液壓系統的壓力、流量和液流方向來控制執行元件的力、速度和運動方向的設備,保證液壓控制閥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轉態,是液壓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將常見的系統故障展開深入研究,可以提高維修效率。
(1)壓力不足的故障分析。
壓力不足的故障主要體現在當擰緊調壓螺釘或手柄時,從卸荷狀態轉為調壓狀態時,壓力調不上去或調不到最大值。造成溢流液壓閥壓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種,主閥芯阻尼孔被堵、主閥芯在開啟位置卡死、先導閥中的調壓彈簧折斷或未裝、閥芯未裝或破裂等,這些問題都是造成液壓控制閥壓力不足的重要因素。將主閥芯調至原位,或者對已經破損的元件進行更換,可以快速排除壓力不足的故障。
(2)壓力大幅波動的故障分析。
當液壓控制閥發生壓力大幅波動現象時,設備容易發生動力不足或不受控制的故障。一般情況下,造成該故障的原因是主閥芯不靈敏、阻尼孔堵塞。及時疏通堵塞阻尼孔,并將不靈敏的主閥芯進行更換是解決溢流液壓閥壓力大幅波動的主要措施。另外,保證液壓閥內具有良好的密閉性,能夠有效預防該故障的發生。
(1)閥芯的維修措施。
閥芯是液壓閥內的核心部件,由于長期受高壓沖蝕,容易發生閥芯破損和不靈敏的故障。當閥芯發生故障后,通常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到凹下的圓弧凹槽和拉傷的直槽,將故障閥芯進行淬火,然后再對其修磨錐面,閥芯可以繼續使用。另外,還可以對故障發現展開氮化處理,氮化后的閥芯仍然可以再次利用。
(2)閥座的維修措施。
閥座是液壓閥的承載部件,閥內各項元件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一定的摩擦。與此同時,長期的汽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閥座造成磨損。當閥座受到磨損后,液壓閥會涌入大量的污物,其整體機能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在開始正式維修閥座前,需要將閥座內的污物進行清除,然后再對破損處展開打磨,最后利用防水材質對其修補。
(3)彈簧的維修措施。
液壓閥內的部分組件是通過彈簧拉抻進行復位的,在反復操作的過程中,彈簧的彈力將會逐漸減弱。彈簧發生故障后,液壓閥會出現復位不及時、不到位的情況,最終會導致液壓系統調壓不穩定。解決彈簧故障需要對其進行拆卸,然后沿垂直方向壓縮彈簧。如果彈簧受損情況嚴重,通過復位壓縮無法提升彈力,需要及時對其更換。
(4)閥體的維修措施。
閥體故障的原因同樣是磨損造成,長期使用和操作不過范,會使液壓閥內部零件不斷摩擦閥體。如果閥體磨損程度不嚴重,可以通過復位內部零件的方式來解決類似故障。如果閥體磨損比較嚴重,需要及時更換閥體。如果閥體磨損嚴重,其內部零件通常也會發生比較嚴重的磨損。因此,在更換閥體時,還要對其他零部件進行檢查,將破損嚴重的零件更換,避免閥體再次遭受磨損。
電磁換向閥出現故障的原因主要有電磁鐵線圈漆包線規格不對、閥體內部溫度過高、線圈老化、使用不規范等。在安裝包線時,相關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保證線圈數和安裝方向符合要求。及時更換內部線圈也是降低電磁換向閥故障的重要手段。另外,液壓系統操作人員也要嚴格按照規定流程使用設備。
電磁換向閥的使用頻率比較高,如果電磁體的質量比較差,容易發生異響。通電后,電磁體周圍會產生磁場,松動的設備會貼近電磁體,進而發生摩擦。在采購電磁體時,要嚴格把控產品質量,避免質量不佳產品被應用到設備當中。當發生異響后,要及時更換電磁體,并將周圍松動零部件緊固。
電磁閥失靈是比較常見的故障類型,閥體加工工藝不達標、換向液壓閥使用不規范、彈簧壓力減弱、內部污物堵塞等是造成電磁閥失靈的主要原因。閥體安裝前,要對其展開檢查,保證所有閥體質量符合標準,可以降低失靈發生概率。電磁閥失靈后,要對彈簧以及內部零件復查,將其中故障零件替換,可解決失靈問題。
出現節流故障后,液壓設備的動力會受到影響,設備將無法正常運行。閥芯與閥體孔的公差超標,配合減低過小或過大,會造成閥芯卡死現象,最終導致節流故障。可采取研磨閥孔,或重新配制閥芯的方法來解決。另外,還可以通過更換閥芯和閥體的方式來解決節流失靈問題。
螺母松緊度調節不合格是導致流量不穩的原因。流量閥通過螺母所施加的壓力來控制節流口大小,松緊度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影響節流口的橫截面,進而導致流量不穩情況的發生。當發生類似現象后,相關工作人員要及時對螺母松緊度進行調整,保證螺母處于合理的位置。
結語:受科技快速發展的影響,機電液一體化設備將會更多應用于行業生產當中。液壓控制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其故障表現形式也是千差萬別,僅靠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要深入一線處理實際問題,從排除每一個小故障做起,不斷總結經驗,認真分析原因,從實際聯系理論,再從理論聯系實際,反反復復,才能不斷掌握和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當液壓系統發生故障后如何能快速診斷,及時排除修復,是每一個從事機電技術人員應該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