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輝
現代學徒制是現代學校教育和傳統學徒制的有效結合。本文主要從小學教育專業運用現代學徒制,整合職業院校、政府和小學(含小學教育培訓機構)三方資源、實施職業技能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現代學徒制是將現代學校教育與傳統學徒培訓方式有效結合的職業教育制度,強調學校與企業的通力合作培養人才。其典型特征是“校企聯合雙元育人、交互訓教、在崗培養,學徒雙重身份、工學交替、崗位成才”。這種教育制度集教育、培訓和就業于一體,學習的同時即是工作,是一種更加經濟有效、實用性與針對性強的教育途徑。
小學教育專業為基礎教育小學階段培養合格師資,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小學階段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更為重要的是還必須掌握熟練的教師職業技能,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運用現代學徒制開展小學教育專業職業技能分層教學,為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摸索出新的路徑。
教師職業技能作為該專業學生未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必備專業技能,技術含量較高,需要較長時間學習訓練才能掌握,目前職業技能教學面臨如下幾個問題:一是校內的職業技能教學環境與真實的職業環境差距較大,學生實習或就業的適應期過長。二是職業技能培養課程內在邏輯關聯度不高,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存在一定差距,學生技能操作訓練不夠全面。三是基于維護常規教學秩序的原因,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的短期頂崗實踐大多不被小學(含小學教育培訓機構)接納,職業院校也很難為教師提供長期頂崗實踐機會,因而專業教師在實踐指導中針對性不強。
與學校傳統育人模式相比,采用現代學徒制模式進行小學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有三大優勢。
第一,解決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知問題。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學生”和“學徒教師”,在小學(小學教育培訓機構)中按照小學教師崗位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實踐,這樣就解決了傳統課堂所無法給予的職業崗位認知問題。
第二,打通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的最后一公里。現代學徒制將工作內容與學習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畢業生零距離上崗。
第三,改變專業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尷尬處境。現代學徒制有效解決了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難以貼近職業崗位的問題,同時雙導師制為職校教師和小學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了平臺。
第四,為實施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可行方案。運用現代學徒制實施職業技能分層教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工廠化教學與互聯網思維下學生對個性化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
與其他專業不同之處是,小學教育專業的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是小學學校或者是小學教育培訓機構,我國各級教育局是轄區內小學(包括公立和私立)、培訓機構的主管部門,因此,在該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人才,必須由地方教育局、職業院校、小學(小學教育培訓機構)三方組成利益共同體,職業院校是學徒培養的發起者和組織者,教育局是學徒培養的協調方和監督者,教育局下轄的若干小學和培訓機構共同承擔學徒的具體培養任務。按照“利益驅動,互利共贏”的原則,明確各方職責,組建合作理事會,設立教學、培訓、考核機構,三方共同參與機構運行。理事會采用合同培養制度確定權責,學生、職業院校和小學(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簽訂三方協議,通過合同來約束和激勵三方,用法律保障各方權益。
運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式,職業院校與小學(小學教育培訓機構)建立合作,共同進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層級評估,學生、職業院校、小學(小學教育培訓機構)三方簽訂協議,根據層級評估結果,定制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實施雙導師制,小學和職業院校均作為教學場所,開展雙場所教學。課程教學導師和教育實踐導師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同時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助理教師,在工作場景中開展職業技能訓練,提升學生技能水平。
職業院校與小學學校(小學教育培訓機構)要共同探討確定適合本地區、學校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當前國家頒布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明確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所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素質等要求,確立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重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在合作定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應特別注意四個問題。
(1)明確職業技能分層。職業技能教學分層明確職業技能分層教學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評價標準。筆者認為,小學教育專業可將職業技能分為三個層級:基礎技能、進階技能、高階技能。基礎技能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主要包括信息掌控技能、口語表達技能、文字書寫技能和溝通協調技能。進階技能是作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應具備的職業技能,包括教育技能和教學技能兩大類。教育技能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和班級管理;教學技能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后輔導、教學總結與評價。高階技能即教育教學研究技能,作為一名小學學科帶頭人應具備的職業技能,主要包括教育教學反思與發展技能、基礎研究技能和論文撰寫技能。
(2)重構專業課程體系。以小學(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的典型工作流程為基礎,結合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要求,將小學教育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進行歸類、分解和碎片化,根據職業技能教學分層設計,構建全新的課程模塊、課程包。例如,將語言、文學、數學等相關的專業類課程及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類核心課程進行知識內容碎片化,打包放入技能教學中。
(3)定制人才培養方案。職業技能難度由低到高,對應的學習目標不同,需要達成的學習效果不同,所以,在實施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學習水平,根據學生層級評定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分層級實施個性化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觀察各層級學生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教學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起點上良好發展。
(4)制訂技能考核標準。地方教育局、職業院校和小學(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結合教師崗位要求、教師資格證考試、新課改和教師技能大賽標準,共同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考核評價制度和職業技能考核評價標準,明確獎懲措施,確保技能訓練質量和效果。職業技能考核采取分層考核、分級達標的辦法,階段性考核與綜合性評價結合,學生自評、雙導師測評結合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將職業技能考核成績與學生職業技能層級評估掛鉤,未能通過考核的學生暫緩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