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現代建筑的設計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設計師應注重設計理念的不斷創新,其創新思維來源于創新設計的心理因素、創新設計的靈感、豐富的想象力等。創新策略在于建筑設計與城市發展相結合,充分體現人文精神等。本文結合我國建筑設計現狀并從建筑設計的本質出發,提出了新時代我國建筑設計創新方法和思維模式。
建筑設計對整個建筑的使用功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除了體現建筑基本的使用功能外,還應具備欣賞性、科技性、環保性等特點,以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我國的住宅建筑節能設計起步落后于西方國家,且能源浪費情況嚴重。如:我國的建筑采暖、外墻的耗熱量為氣候條件相接近的發達國家的4-5倍,外窗能耗為1.5-2.5倍,門窗透氣能耗為3-6倍,綜合能耗為3-4倍。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為:1.設計結構的過程中沒有節能的意識,導致房屋結構的不合理,提高了能耗;2.投資過程中過于注重利潤,而忽視了后期使用的能源消耗和費用支出;3.某些設備在運行中效率偏低,運行管理不到位;4.外圍結構保溫的技術應用不夠廣泛,傳統的保溫材料導致了建筑設計的保溫標準很難實現。
所以,在我國的住宅建筑的能耗一直居高不下,嚴重阻礙了節能減排的進程,而高能耗的住宅也越來越不適應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和節能模式也越來越被人們需要。
從世界范圍來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會帶來對建筑業的旺盛需求。在建筑設計實踐中,常常可以發現一些建筑師設計創新的意圖強烈,但實現的設計方案脫離設計原則程度嚴重,存在功能或視覺效果不佳的問題。某些設計不分情形和建筑功能類型的差異,忽視建筑空間使用的差異性,用一種特例所采用的方式,硬套用在差異性很大的建筑類型中,片面追求奇異空間的體驗。
創新,就是具有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在建筑設計中,就是要具備創造新鮮、與眾不同的建筑設計的一種思維能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追求與日俱增,普通的建筑作品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要求。好的建筑作品需要有好的靈感,沒有好的靈感、動力很難有好的想象力及創造力,更別提好的建筑作品。而創造性思維是現在設計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他在一個多元化的設計領域中起到了主導的作用。這里的創新性思維是廣義的,并不是單純的創新,包括:豐富的想象能力、強大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建筑設計經驗、閱歷和扎實的基礎知識,并且對地理、環境、歷史等一系列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有了上述這些強大的理論實踐武器來武裝自己,這是成為一名一流的建筑設計師的必備條件。所以在千變萬化的國際化建筑設計的競爭中,要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創新是建筑師們重要的武器,創新是設計的靈魂。
1.建筑設計與城市發展相結合。現代化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的外部環境及場所也對建筑設計構思產生積極影響,甚至包括空間因素、建筑形式等難以具體、形象體現的豐富的美學形式要素。其本質就是將建筑形態設計與環境形態相結合,體現建筑內在統一與和諧的邏輯規律。因此,現代建筑設計應尊重環境的多樣性與整體性,將建筑與城市發展相結合,并融為一體,創造整體藝術形象。這既是現代建筑新美學觀念的重要體現,也是現代建筑設計對環境文理與城市文脈的充分尊重與認同。
2.現代建筑的智能發展趨向。現代建筑的智能化就是將智能型計算機、智能保安、多媒體現代通信、環境監控等技術與建筑藝術相融合。此外,通過自動化監控設備,還可將信息資源及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情況與建筑優化組合,讓建筑使用者的投資物有所值,既符合信息社會的需要,又能擁有舒適、靈活、高效、便利、安全的建筑空間。隨著人們對工作環境及居住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智能建筑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發展趨勢。在建筑中,人們能夠獲得現代化的辦公條件與通訊手段,其中溫度、照度、濕度等可以自動調節,并通過利用自然界的冷、熱、光、大氣等自動調節室內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的消耗,以創造人性化的生活環境。
3.建筑設計應充分體現人文精神。現代建筑設計趨向于人們對美的認知和對美的映照與轉換。因此,建筑中的藝術形象應具有強烈的沖擊力與視覺表達能力,這樣會引起人們對美感的共鳴。在發展迅速的新建筑中,既包含公眾精神、首創精神,又具備人文精神,這些精神就是建筑的靈魂,承載著人們對新城市、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趨向是人們心中歸屬感與認知感的聚焦,體現了現代人文精神的追求價值與象征意義,也是與人們自豪感相結合的全新美學意向,它們均通過城市現代化建筑反映出來。在現代建筑的設計過程中,尊重環境的多樣性、整體性,是影響設計整體藝術形象與現代新美學建筑觀念的重要因素。
4.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隨著生態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提出,現代建筑也開始趨向于生態建筑發展的方向。生態建筑作為一個宏觀概念,涉及到新材料的應用、新能源的開發、新技術的進步等多個方面,它不僅限于建筑本身,而且關系到社會的整體生態環境狀況。同時也可將生態建筑當作一個技術集成體,很多技術問題,如能源優化、污水處理等,這些并不屬于建筑專業,但需要建筑師與其他專業工程師的共同配合。從技術方案的角度來講,除需要滿足合理規劃選址的要求外,還應盡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減少環境污染,也是現代生態建筑需采取的技術策略。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注重對節能與耗能資源的比較,加大對生態建設的關注。
5.應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技術不僅適用于信息存儲與處理,而且是現代社會知識經濟發展的基礎。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建筑技術越來越趨向于人類發展的需要,并在逐步實現人們對生活、工作的各種夢想與藍圖。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實現在家中購物、休閑、學習、工作等。在家庭辦公亦成為現代住宅的一項必備功能,將辦公與居住合并在一個空間內,其實現的核心技術就是計算機網絡技術。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團體、集群式的合作形式,通過網絡連接,實現獨立、自由的工作方式,將辦公分散在家居中。數字化的住宅除了給人們的學習、工作帶來自由外,還有效地節省了城市的辦公建筑占地面積,減少了環境污染,避免了交通阻塞。這一概念的應用受到諸多工作者的歡迎,加之建筑噪聲等抗干擾處理的創新設計,數字化技術已成為現代建筑的必然需要。
結語:現代建筑要降低能源的損耗,創新能力是很重要的。這就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建筑設計師,要在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文化素養、人文素養等,能夠設計出既美觀耐用、舒適、環保又體現出人文科技,以及具有自己的建筑風格,來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