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
為適應新時期電網經營管理和財務工作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規范化、精益化要求,需要打造一支綜合素質優秀、業務能力卓越、引領作用突出、團隊效應顯著的財務隊伍,進一步推進財智創新創效,完善適應輸配電價核價與監管的經營策略。
新時期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電網公司必須堅持效益優先,進一步完善適應輸配電價核價與監管的經營策略,優化成本結構,加快推進提質增效,不斷增強價值創造能力。集中、統一、精益、高效的財力集約管理對資產經營者、財務管理團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外部形勢方面。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公司售電量增速明顯回落,國家連續多年降低電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國家出臺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對電網公司效益持續產生減利影響。同時世界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加影響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新秩序,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再次成為熱點和焦點,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的應用都對會計的邊界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2.內部管理方面。未來電量增速趨緩,直接交易比例不斷擴大,公司效益空間受到不斷擠壓,新業務大多還處在培育發展期,尚未為利潤增長提供有效支撐,迫切需要推進降本節支,增強節儉意識和效益意識。公司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需要進一步強化精準投入、精細作業的精益管理思維。同時隨著內外部監管、依法治企的力度加大,要求財務監督的廣度、深度進一步拓展,必須更加注重源頭治理和過程管控,促進企業依法生產經營和管理能力提升。
筆者認為,良好從業素質至少應具備:優良的品質與健康的體魄、較高的專業技術資格與扎實的基本功、精通會計知識與通曉前端業務知識、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與組織協調能力、掌握通用制度與信息技術技能。
1.走進課堂,提升學習業務、管理技能、練好品行能力。學歷代表過去,學習能力才代表將來,目前財務人員都具有較高本專業知識,信息時代,科技知識日新月異變化,需要拓寬管理視野,加速財務人員轉型,以空杯心態去學習、去汲取,擠時間充電,發展自己的“比較優勢”,參加與工作相關的各類注冊執業資格考試。向實踐學習生產經營業務,熟練掌握監督分析技能、方法,倡導“業務探討無禁區”。同時注重比能力更重要的道德素養、人品的培養,好人品已成為現代人職業晉升的敬業標桿與成功人生的堅實根基。端正何和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確立和改變人生的高度,打造知識型財務團隊。
2.走向現場,提升融合業務、上下關聯、動態監管能力。會計工作在市場經濟時代已經不再僅僅是簡單的記賬、算賬和報賬,熟悉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基本狀況,才能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經濟政策理解和企業戰略決策能力。深化“三集五大”體系就是要提升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推進電網協調發展、提高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安全供電,加大配電網改造升級,提升城鄉配電網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解決配電網建設滯后、結構薄弱、可靠性低、損耗較高等問題,實現提高占有率、降低線損率、確?;厥章?、提升滿意率,新的業務層出不窮,只有到現場才能更加了解真實情況。財務管理者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知識,還要熟悉前端業務的管理流程和實施內容。增強前端業務融合,在綜合、橫向上進行拓展鍛煉。如,結合工作采取定期交流、對口業務跟蹤介入等方式在營銷、運檢、建設等部門進行輪崗交流。特別是ERP系統使用,會計核算集中后,經濟業務均有業務前端發起,財務部門需要做好會計核算與財產物資管理相銜接、會計信息與經濟業務的相銜接,迫切需要將工程技術人員轉型為財務人員,將財務人員轉型為營銷管理或技術經濟人員,促進工程管理和營運管理工作的提升,打造綜合型新財務團隊。
3.走上講堂,提升交流業務、系統思考、創新管理能力。財務人員由于業務特長、專業背景、工作閱歷、實踐經驗等有所不同,開展“微培訓”活動,開設“財務小講堂”,通過學習交流會計準則、制度規定、運行檢修、電網規劃、財務管控、營銷服務等專業知識,打造交流學習平臺。以在職自學為主,邊實踐邊學習。組定期交流學習心得、實踐應用報告、業績報告、專業論文、案例研究報告、調研報告、考察報告等,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流程,利用財務報告等信息資料對企業進行全面、透徹、綜合的分析,找出落后環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
4.走進部門,提升運用業務、相互統籌、多維協調能力。會計需要團隊的支撐,也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和理解。會計工作不僅要確認、計量、記錄、跟蹤各方面的會計信息和會計資料,而且要與采購、生產、保管、銷售以及科研等部門或人員來往,還要與工商、稅務、銀行以及政府有關部門之間建立良好關系。會計人員不僅要運用會計知識、業務知識、法律知識、經濟知識,而且要運用業務知識做好內外溝通協調的能力。走訪部門,以目標為引領,體現驗財務人員領導能力和業務成果應用轉化能力。對內有部門之間、財務與前端業務之間、財務部門與所轄單位之間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對外部有上級單位、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監管者以及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之間協調和溝通能力。因此,熟悉這些協調能力和技巧,需要深化專業知識運用,提升財務人員財務團隊協作、決策分析、組織溝通、文字處理等能力,打造協作型財務團隊。
5.引入評價,提升集聚資源、團隊之雁、追逐夢想能力。
(1)自我評價、創先爭優。以樹形圖結構建立百分制評價考核方式定期了解財務人員崗位履職情況,量化記錄財務人員在一定期間間的各項表現,掌握動態為進一步推動財務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依據。設立自我評價體系,如,對專業管理的參與管理工作獲獎等,建章立制的參與編寫或修訂的規定、規程、規范、標準等以及實施成效,管理及科技創新的參與政策研究課題以及實施成效等。
(2)集聚資源、培養領軍。按照“效率優先業績說話,人才培養重在使用”的原則,年度評定為“優秀”的財務人員,對照國網公司或財政部會計專業領軍人才選拔培養的履職績效、管理及科技創新、專業研究、論文專著、標準制訂、建章立制、個人榮譽、崗位經驗等基本要求,從課題、業績、時間、教育等資源集合和傾斜,培育在財務管理團中能夠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的高端會計人才,成為會計事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推動力量和團隊領頭雁。鼓勵年輕人有激情、有熱情,還會用心做事情,打造領軍型財務團隊。
“打鐵還需自身硬,繡花要得手綿巧?!比诤蠘I務財務一體化,處理好“學、思、用”關系,做到知識結構優化、專業技能精湛,發展后勁較大、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深厚、善于攻堅克難,引領作用突出、組織協調優秀,增強團隊合力、發揮團隊優勢,才能實現團隊效應最大化,才能更好做好專業參謀和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