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寧夏 固原 756000)
1)全面分層。全面分層的混凝土澆筑技術存在很多優勢,它主要是利用分層澆筑的模式來將整個澆注工藝分開進行。在確保整個澆注工藝的精準施工之外,還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建筑工程的穩定系數。而且,全面分層混凝土澆筑技術使整體更加容易筑成,非常適合一些大型的施工現場。通常在實際應用時,首先需要經過澆筑前處理。在確保無誤之后,再進行第一層和第二層的澆筑。
2)分段分層。分段分層混凝土澆筑技術一般會被用在結構較大的建筑工程當中,它其實是全面分層澆筑技術的一個拓展。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出現很長距離的工程時,通常會考慮用分段分層的方法。分段分層首先應該進行澆筑前處理,再確定具體的澆筑位置和順序。在混凝土實現初凝固之后,再對其進行分段分層澆筑。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擴大建筑施工的穩定性。
3)斜面分層。當建筑施工出現混凝土長度高于混凝土厚度三倍的情況時,就可以采用斜面分層的澆筑方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必須要一次找到準確的澆筑位置,而且在澆筑時應該保留一個適當的斜坡。這樣就能完成斜面分層澆筑,用于一些形狀相對特殊的建筑施工中。
1)基礎澆筑。工作人員應當基于當前基礎結構本身的形式,對澆筑方法展開合理選擇。通常來說,基礎結構實際包括大體積混凝土、條形混凝土和階梯狀混凝土。其中,在對階梯狀混凝土處理的時候,必須做到一次性完成,防止其內部有任何縫隙產生。而對于杯口樁柱結構,在澆筑的過程中,則應當對杯口的標高數值予以有效控制,確保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之中,對底部混凝土實現振實,之后再展開后續的澆筑工作。而對一些大體積結構則可以嘗試采取分層和分段澆筑的形式,為了能夠防止結構部分有裂縫出現,各個鄰層之間必須有著足夠的密實度。
2)剪力墻澆筑。在對剪力墻澆筑的時候,通常主要采用的方式基本上都以長條形流水線居多,在實際澆筑時,可以逐漸延長實際澆筑的高度。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做到連續施工,整個過程不能有任何間斷出現。在進行結構混凝土澆筑時,為了提升綜合效果,可以額外建立一條施工縫隙,但需要注意的是門洞和窗洞部分設計不能有所忽視。對于接口位置,在澆筑工作全部結束之后,還要嘗試進一步提高振搗的力度,以此提升結構本身的密實度。除此之外,針對墻體本身的孔洞位置,還要確保其能夠和混凝土原有的高度保持一致,而振搗棒則需要和洞口之間保持30~35cm的距離。在振搗的過程中,力度應當合理控制,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力度太小,很容易就會造成振搗不到位,而如果力度過大,又會導致洞口部分有變形問題出現。不僅如此,在進行剪力墻施工的時候,對于鋼筋的厚度也要展開有效控制,以防會對澆筑工作的實際效果造成不必要的影響,結合當前的具體情況,為其提供全面保護,避免鋼筋發生移動,出現碰撞,導致施工安全性下滑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3)框架澆筑。現如今許多建筑物都采用了多重框架施工的方式,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采取分層的工藝,確定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澆筑順序。在正式澆筑的過程中,應當采取“柱子——梁體”的澆筑形式,也就是先完成柱子部分的澆筑,之后再開展梁體的澆筑。除此之外,為了能夠有效提升混凝土結構自身的支撐效果,應當在鋼筋綁扎前和模板安裝后展開澆筑。
1)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建筑施工中,配合比技術參數的計算精確度在混凝土配制過程中要求很高。假如混凝土的配合比與設計的標準相差甚遠,那么拌和出來的混凝土就會不符合施工標準,造成混凝土不能使用到生產中,如果忽略了混凝土是否符合施工標準,未經檢測直接運用到生產中,就會影響施工整體質量,甚至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含水率和砂石材料的配合比很難達到預定的要求,所以在拌制之前要進行多次試驗,準確確定這兩部分的參數,特殊情況時還要依照試驗結果深層次優化和調整具體材料的使用數量。
2)混凝土運輸。施工過程中,通常使用攪拌運輸車來完成混凝土的輸送工作,由于攪拌運輸車是運動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輸送效果也會隨之降低,從而造成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一般情況下,技術人員要仔細計算運輸的路線和時間,很小的運輸偏差也會影響混凝土的存在狀態,從而影響質量。假如混凝土的運輸路線和運輸時間計算錯誤,就會導致混凝土未等到卸車就出現凝固或者變質的現象,從而施工的完成速度和效率也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1)加強對原材料質量的把控。原材料的選擇標準要與設計標準相吻合,比如說砂集料,選用含泥量在3%左右的粗骨料。另外,砂料的品質、直徑的要求都應與設計相吻合,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施工中水泥的選擇要依照混凝土的結構特點來完成,適合的混凝土才能確保房屋建筑結構具有足夠的穩定性。
2)優化混凝土拌和環節的質量控制。混凝土含水率的檢測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如果當地天氣是陰雨天氣,或者陰雨天氣持續時間較長,此時要增加檢測次數。在具體的施工操作中,要根據檢測結果的不同實時調整水和骨料的用量。用比較嚴謹的手段去檢測原材料的質量,通過多次試驗確定最理想的配合比。為此,技術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外加劑的摻量,不得出現偏差,混凝土中的外加劑不能出現扎堆現象,為了讓外加劑達到理想的效果,添加量選擇是總摻入量的4%~5%左右。如果外加劑分布不均勻,就會造成混凝土出現質量問題,從而使混凝土的拌和質量大打折扣。
3)澆筑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也不能忽視。具體的施工操作中,輸送混凝土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泵送,泵送混凝土要先對模板底部位置施工,這樣才能確保模板底部不被破壞。比如在振搗時,使用均勻振搗的形式完成混凝土垂直澆筑這一工作。振搗棒的移動距離要依照振搗棒的范圍來進行,在鋼筋比較密集的區域,振搗的強度要適當加強,這樣就不會出現疏松的內部結構。
綜上所述,在開展建筑施工時,整個工程的關鍵組成部分就是混凝土的施工,如果高效運用混凝土施工技術,就會將施工的質量提升到更高的檔次。由此看來,混凝土施工的關鍵點和技術的運用需要得到技術人員的密切關注,依照工程的具體需求,將各個施工的流程配合得當,從而使建筑工程質量和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