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愷臨 韓立娜 王文穎 孔婉婷
(天津美術學院,天津 300143)
中國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五千年的社會實踐活動所創造的文明形成了現在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產物則是產品設計,與此同時,現代產品設計不斷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美學思想所影響。
文化底蘊是時代設計理念的指向標。美學一詞是由國外翻譯而來,中國傳統沒有“美學”之說法,相對應的可用“意境”“意象”等,如今用慣,姑且之。中國式的美學思想有兩張面孔,一是華貴,鏤金錯采,珊瑚海色,明珠夜光;一是簡淡,清水芙蓉,不琢不雕,陶然天真。前者如楚辭漢賦,六朝駢文,戲劇服飾;后者讓王羲之的字,倪云林的畫,陶潛的詩。追溯源頭,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從儒家傳統禮樂美學開始。在發展過程中,它逐漸與老莊、玄學、佛教、禪宗等美學思想融為一體。現如今,當代設計師的各種視覺想象和創作靈感仍受它影響。其具體表現為: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詩論、繪畫論、音樂論、戲劇論、哲學論、書法論等方面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思想,多種多樣的美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主要組成。并為當代的設計創造了珍貴性的財富和具有創新性的歷史。
中國傳統藝術門類包括詩歌、繪畫、戲劇、音樂、書法、建筑等方面,它們的特性各不相同,常常相互影響甚至相互兼容。例如,我們可以在詩歌和繪畫中找到園林建筑藝術給予人的美。同時建筑藝術也受詩歌和繪畫的影響,在其局部建筑上都具有別樣的韻味。每一種藝術門類不僅有獨特的美感,而且在美感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使得設計師能夠更廣泛地接觸到傳統工藝產品之外的中國傳統審美觀念。
“美”是使人精神愉悅的特征之一,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的主觀心理感受。美學是探究分析人的特定心理感受及其產生的原因、實質和發展過程的一種科學。雖然美學有著悠久的歷史,但設計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現代科學發展的產物。而設計的核心是“美的規律的人造物”,這是對其設計外形的一種創新性實踐,是技術與藝術的高度融合。現代產品設計美學體系中的三個組成元素包括:形式美學、技術美學、社會美學,三者彼此聯系互相影響。
產品的形式美強調注重產品表面材料——色彩、形狀、線條、聲音等自然屬性,對美學規律的發掘與探索是外觀造型所強調的。現代產品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并應考慮到人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在設計產品造型時,產品形態的創造應不只考慮產品大小及外形設計,更應迎合人們對美的需求,增加產品的藝術感染力。美的事物表現形式往往千態萬狀、形象各異,因而能獲得人們的關注以及熱愛。
產品的技術美是指在技術上要體現其核心功能, 要通過解決人們的實際需要從而體現其實用價值。產品的技術美表現在產品的功能、材料、結構、形式和環境的辯證統一上。其中,功能因素起主導作用,產品的功能和結構是由多個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它的功能不僅包括技術和經濟因素,還包括使用和情感因素。伴隨科技的發展,新的功能將不斷開發,結構形式也將不斷變化。一個功能可以通過多種結構來實現,一個結構也可以存在多種不同造型。因此,技術美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產品的社會美是指體現在產品設計創建當今社會價值的要求和守則,通過各種產品來更多的展現和定義當今的社會價值。使產品設計參與社會之中,從而使社會環境通過產品設計師的努力而有所改善。
現代產品設計美學的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鋪墊,當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產品外觀設計,在本能設計層次上是以具體的、清晰的符號元素出現,但這種設計元素不是表面的生硬搬套,而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和理念出發,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貫通。例如,設計師為泰國品牌Masaya設計的水墨系列椅①,其創作靈感源自于中國水墨畫,座椅整體造型結構如同水墨的流動,順滑多變的流線形式充滿筆墨韻味。設計師借中國傳統文化“水墨”為全世界展現了別樣文化韻味的美學思想。
除產品外觀以外,在技術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也貢獻不少。中國古代的建筑、家具等主要結構的拼接方式都以榫卯為主,因而榫卯被稱為我國傳統家具的“魂”。榫卯優點為是堅固耐用、方便拆卸,無傷痕。有各種形式的榫卯構件,從中可以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組合形式,以滿足傳統木制家具不同造型的需要。因此,榫卯常常應用于現代家具設計結構中,一榫一卯,再加上現代設計優勢的有機結合使得家具更美觀、時尚、價值感更強。
因此,在當現代產品設計中,我們應該將傳統文化設立為首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創新的方法。傳統文化包含著中國美學體系的核心要義和美學思想,這對人的思想和行為意識逐漸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伴隨著時代發展,中國產品設計行業的變化越來越大,中國傳統文化被設計界重新發現和詮釋解讀,在文化和藝術方面為當代產品設計注入新的血液。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們應該以此為契機,通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進而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延續自己的美學思想,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現代產品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獨特魅力。
注釋
①Masaya水墨系列,由Apiwat Chitapanya為泰國品牌Masaya設計的水墨系列靈感源自于中國的書法繪畫,整體造型如同水墨的流動,順滑多變的流線形式充滿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