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由于疫情持續擴大,臺灣當年擔負抗“非典”任務的“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簡稱“預醫所”)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導下,已投入防疫任務。
“預醫所”位于新北市三峽山區,緊挨“中科院”的導彈生產中心,再旁邊則是“中科院”已裁撤的核研所。據臺灣《中國時報》27日報道,核研所在美國出面干預下早已裁撤,而“預醫所”的地位也從其組織的改變可以看出來,它最早隸屬“中科院”,后改為直屬“參謀本部”,現在則隸屬臺“國防大學”。“預醫所”是蔣介石通過以色列的協助成立的,是“國軍”早期研究生物武器的極機密單位,因此美方相當關注其動向。自從當局決定不再研制核生物武器后,其主要任務改為“生化防護作戰”,針對可能被使用作為生物戰劑的細菌、病毒、毒素等微生物研發快速偵測方法與防疫。軍方內部曾透露,“預醫所”在炭疽熱孢子偵檢試劑方面可在5至15分鐘完成檢測,美發生“9·11”恐怖襲擊后,臺灣曾給美國提供部分炭疽熱偵檢試劑。
2003年,陳水扁曾帶著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視察投入“非典”防疫研究的“預醫所”,這個神秘單位才首次被外界所知。當時診斷“非典”是以傳統的方式篩檢,往往需要7個小時之久,但“預醫所”將這個時間縮短到只要兩個半小時。2013年大陸發生H7N9疫情后,“預醫所”取得大陸贈送的病毒株,在代號“雪貂室”(動物實驗室)與P4實驗室進行疫苗的動物實驗。馬英九為此曾前去慰問。而P4實驗室正是“預醫所”的核心部門,中時電子報稱,在美國不肯出售的情況下,臺軍方斥巨資從法國購買一套P4微生物隔離實驗室,即為第四級(最高等級)的實驗室,當時是亞洲數一數二的第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它配有獨立個人呼吸系統、沸水消毒等設備,可供研究空氣傳染的高致死率、高感染性致病源。《聯合報》稱,臺軍方去年公開“預醫所”科研人員編制及薪水,這些研究精英的編制有37人,年齡在51—65歲的占了55%;他們的薪水及專業加給總計約3.7萬到8.3萬元新臺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P4實驗室除了配合臺“衛福部”進行檢體采集及病原檢測確認、進行病毒培養及分離外,還協助完成“國防部”衡山指揮所等機要部門的消毒成效評估作業。
不過隨著實力的消長,《中國時報》27日感嘆“預醫所”的編制與預算都已降低,恐被很多地區超過,包括中國大陸。▲
環球時報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