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慧 葉楊成 石興華 葉金水 黃士洪 謝永水
摘 要:該文介紹了毛竹林下人工栽培三葉青技術,為三葉青及竹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三葉青;栽培技術;毛竹林
中圖分類號 S718.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2-03)-0068-02
三葉青,學名為三葉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屬葡萄科(Vitaceae)崖爬藤屬(Tetrastigma)植物,又名金線吊葫蘆、絲線吊金鐘、三葉扁藤、石老鼠等[1]。性涼、味微甘、辛,清熱解毒、活血祛風,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抗病毒、抗炎、鎮痛、解熱、保肝等作用[2~5]。主要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份[6~7],常見生長于山坡灌叢、山谷疏林地、溪邊林下、石壁陰涼處等地,耐干旱,忌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在含腐殖質豐富或石灰質、土地肥沃、疏水性好的壤質土中生長最為適宜[8~9]。本文現將毛竹林三葉青袋式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林地選擇
選擇海拔800m以下、土質疏松、肥沃、呈微酸性,竹林遮陰度70%左右,陽光可均勻透視至地面,無大天窗,坡度在35°以內的竹林。
2 種植準備
2.1 間伐修剪 林地選定后,即可伐除竹林內的小灌木、病蟲竹、過密竹,剪去頂梢和過密枝,修剪后林分遮陰度在65%左右為宜。堅持陽坡稍密、陰坡稍疏,邊緣稍密、中間稍稀,保持林內通風透光,陽光透視地面均勻,不出現大天窗的原則。
2.2 整地墾復 整地按水平帶挖壟,壟寬視坡度陡緩而定,以50~80cm為宜,揀出竹蔸、竹鞭、大石塊等雜物,在壟面上鋪施15%~25%的有機肥、種植香菇或木耳廢菌棒料、草木灰、堆漚腐熟基質等與壟土攪拌均勻,地勢較平緩處要開好排水溝。
3 精細種植
3.1 苗木選擇 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根系發達,須根5條以上、長1cm以上,新芽葉展開2簇以上,葉片嫩綠或翠綠的苗木。
3.2 種植時間 春、秋2季均可種植,以3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宜,早春種植以日均氣溫上升至10℃以上,地表土壤溫度逐漸上升,低溫不會對幼苗造成傷害即可;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種植,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長,來年植株生長更好,但要做好防旱、防寒工作。
3.3 種植方法
3.3.1 無紡布袋栽培 選擇直徑約28cm,高25cm的薄質無紡布袋,將壟土與有機質肥料充分攪拌均勻后,裝入無紡布袋內。必須將無紡布袋裝滿填實,均勻地擺放在壟地外沿,袋之間留2cm空隙。如果壟寬超過80cm,則可并排擺放2排,排與排間隔2cm空間,每袋呈對角型種植2株苗木。壓實種苗周圍土壤,澆足定根水。
3.3.2 無紡布袋套袋栽培 選擇略大于無紡布袋的黑色塑料袋,將黑色塑料袋底部按定植苗距剪戳2個洞孔倒扣在無紡布種植袋上,從剪開洞孔取露出苗木植株,并將袋中心土壤挪至邊緣,再用塑料帶在無紡布袋容器離地2/3處綁扎,最后在容器上方植苗邊緣均勻插入4根竹枝做成的竹簽,插實壓緊,使袋口成凹形,以利于吸收雨水,保持袋內基質水分。
4 栽后管理
4.1 適度遮陰 在種植區域內存在天窗或遮陰度達不到65%的區域,覆蓋透光率30%~45%的遮陽網,邊緣高度2m以上,中間撐高3m以上,固定拉緊呈傘狀。
4.2 補苗 定植30d后,對林地苗木進行1次檢查,一旦發現枯苗、缺苗,應在每年種植季節及時補苗,以保證袋內全苗生長。
4.3 除草 由于無紡布袋外套塑料袋,可以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每年只需于5—11月人工拔除雜草3~5次即可,無需使用化學除草劑。
4.4 施肥 無紡布袋栽培三葉青以施放有機基肥為主,每年適時、適量噴施葉面肥2~4次。第1次追肥在2—3月植株抽芽前,第2次在5—8月植株生長期,第3~4次在9—11月塊根膨大期。肥料以有機腐植酸類肥料為佳。
4.5 控制光照、防止霜凍 三葉青是喜涼環境生長的作物,環境和氣候對其生長十分重要。長時間太陽光直射和嚴寒及濕度過大,均能造成三葉青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在夏季和秋初,應酌情遮擋65%左右的太陽光,秋后及冬季和初春時節則需稍稍增加光照度,同時要做好嚴寒霜凍的預防工作。
4.6 搭架引蔓 三葉青是攀援藤本植物,當藤蔓長到25cm以上,出現須蔓攀筵時,插入高80~120cm的竹枝竹竿等將藤蔓引向搭架,防止其藤蔓匍匐落地生根。
4.7 竹林生產管理 竹林每年挖取冬、春筍是必須的生產環節,挖筍時要注意做好三葉青的保護工作,搬開種植袋,挖后隨即填平凹坑恢復原狀;春筍長成嫩竹,當最下面1~2托竹枝分離竹籜(筍殼)初長嫩葉時,須搖竹去頂梢;當竹林遮陰度超過65%時,需疏伐毛竹,增加林地通風透光,疏伐時間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為宜。
5 病蟲害防治
三葉青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霉菌病、葉斑病等,蟲害有蠐螬等。應堅持貫徹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環保方針及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將病蟲害危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5.1 根腐病 主要是由木賊鐮孢病原引起,表現癥狀為三葉青植株根部發黑腐爛,導致整株死亡。發病初期,可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
5.2 霉菌病 在潮濕的環境中,若種植密度過大,容易造成通風不暢,三葉青葉片下表面容易出現白色菌絲團,嚴重時導致成片死亡。可在發病初期及時剪除病葉,并用50%多菌靈可溶性粉劑600~1000倍液噴灑葉片,連續噴灑3次即可。
5.3 葉斑病 葉片表面初期會產生圓形或不規則深褐色病斑,隨后病斑不斷擴大,嚴重時可導致全株葉片枯死。可用65%代森錳鋅500~600倍液或200~300倍波爾多液防治。
5.4 蠐螬 地下害蟲主要是蠐螬,可用人工捕殺成蟲,或利用成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也可用40%新農寶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噴霧防治。
6 采收加工
6.1 采收時間 人工仿野生栽培三葉青3年以上采挖為好,全年可采,以每年冬至至驚蟄期間采收質量最好。勿過早或過晚采收,過早采收塊根不壯實,產量低、品質差;過晚采收容易受霜凍,影響外觀和質量。
6.2 采收方法 采收前剪去藤蔓,傾倒種植袋內泥土,摘取塊根,藤蔓可用于育苗,或開發利用加工茶飲產品等。
6.3 初加工 將采收回來的三葉青地下塊莖除去須根及雜質后,洗凈放置陰涼處、保持低溫干燥,使其自然陰干。
參考文獻
[1]王利平,朱煒,沈泉,等.毛竹林下套種三葉崖爬藤的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2016,36(3):74-76.
[2]陳巧利,鞏江,曹夢曄,等.三葉青藥學研究新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1):72-74.
[3]鄭軍獻,胡軼娟,梁衛青,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三葉青中總黃酮含量[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9(2):126.
[4]陳麗蕓,郭素華.三葉青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12):1368-1370.
[5]吉慶勇,華金渭,程文亮,等.人工種植和野生三葉青總黃酮含量的比較[J].浙江農業科學,2012(1):37-38.
[6]吳浩,常欣,桑旭峰,等.不同產地三葉青中27種礦質元素的綜合評價[J].中成藥,2018,40(11):2475-2480.
[7]張峰林.福建省不同產地三葉青活性成分測定與比較[J].林業勘察設計,2016,4:61-64,68.
[8]蹇京蓉.中藥三葉青資源狀況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2):228-230.
[9]范適,胡春梅,李有清,等.三葉青的研究進展[J].湖南生態科學學報,2018,5(2):46-4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