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榮
摘 要:為篩選防治水稻稻飛虱新型環保高效藥劑,對科迪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佰靚瓏TM106SC(三氟苯嘧啶)進行了大田試驗。結果表明,佰靚瓏TM106SC佰靚瓏TM106SC240g/hm2藥后20d防效達100%,明顯優于50%吡蚜酮可濕性劑150g/hm2的防效,且施藥簡易方便,持效期長,對稻田天敵安全,對水稻生長安全。
關鍵詞:佰靚瓏TM106SC(三氟苯嘧啶);50%吡蚜酮可濕性劑(飛能);水稻稻飛虱;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1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2-03)-0093-02
宿松縣地處皖西南邊陲,位于長江中下游3稻混栽稻區,常年種植水稻4.2萬hm2,主要種植單季稻。稻飛虱是本縣水稻最主要的蟲害,近幾年連續重發,給水稻生產造成嚴重的威脅。為探索佰靚瓏TM106SC(三氟苯嘧啶)的防治效果及其合理使用劑量,因此開展本試驗,以期為其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田概況 試驗設在安徽省宿松縣破涼鎮五谷村柴東組農戶李文波的單晚田內。試驗田面積0.27hm2,是母質山河沖積物的沙泥田,耕作層15cm,質地上輕下粘,pH5.6,有機質24.2g/kg,全氮1.32g/kg,全磷0.34g/kg,全K23.3g/kg,速效P3mg/kg,速效K39mg/kg。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試驗品種為Y兩優957,該品種于2019年5月15日機械流水線播種,半旱育秧,6月8日機插,栽插密度24萬穴/hm2,移栽前基施51%(17-17-17)司爾特復合肥450kg/hm2,移栽8d后追施46%尿素150kg/hm2+60%芐嘧·苯噻酰900g/hm2并封閉田間雜草,水田前期正常管理,后期由于持續干旱無水灌溉。8月16日施藥時,水稻處于拔節至孕穗期,田間稻飛虱重發。整個試驗田病蟲害防治僅施藥1次。
1.2 試驗處理 本試驗設①10%佰靚瓏TM106SC(三氟苯嘧啶)240g/hm2(由科迪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②50%吡蚜酮可濕性劑(飛能)150g/hm2(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③清水對照;共3個處理。大區試驗,不設重復。處理①和處理②面積為0.12hm2,處理③(空白對照)面積為0.03hm2,大區間筑(20~30cm)田梗并覆蓋薄膜,以防止串水。除藥劑處理因素外,其它管理措施一致。
1.3 施藥方法 試驗于8月16日下午施藥1次。施藥時,水稻處于拔節至孕穗期。根據試驗設計,藥前各大區間作小埂隔開。量取相應的藥劑量,稀釋后,加水750L/hm2,均勻噴霧。空白對照區,不作任何藥劑處理,田間管理同試驗區。用臺州市黃巖綠野牌16升智能型電動噴霧器進行常規噴霧,噴頭流量0.65~0.88Lmin,工作壓力0.15~0.45MPA單個圓錐噴頭進行作業。
1.4 調查內容與方法 根據試驗方案要求施藥當天(8月16日)調查蟲口基數,藥后3d(8月19日)和7d(8月23日)、20(9月5日)d、40d(9月25日)分別統計每個示范區的蟲量,計算防效,收割前測產。每小區平行跳躍法調查20叢,每點調查1叢,將白色臉盆輕放在稻株基部,用手拍打稻叢,計數每盆蟲口數。藥效計算方法如下:
蟲口防效(%)=[1-(對照區藥前活蟲數×處理區施藥后活蟲數)÷(對照區施藥后活蟲數×處理區藥前活蟲數)]×100
1.5 氣象條件 施藥當日(8月16日)晴天,氣溫25.1~35.8℃,平均30.4℃,相對濕度71%,日照11.8h,施藥時無風。
2 結果與分析
2.1 防治效果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①藥后3d、7d、20d、40d防效均為100%,處理②藥后3d、7d、20d、40d防效分別為89.79%、87.84%、87.03%和69.41%,處理①防效明顯優于處理②。
2.2 測產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①的產量為10506kg/hm2,處理②處理③的產量分別為9060kg/hm2和6750kg/hm2,處理①的產量明顯高于處理②處理③。
2.3 施藥影響 藥后1~3d,未見水稻稻株、葉片有任何異?,F象。藥后葉片嫩綠、挺拔,保持到收割前,青枝臘桿,稻粒金黃。表明科迪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佰靚瓏TM106SC(三氟苯嘧啶)加水噴霧,對水稻穗期生長無任何不良影響。對其它病蟲害無影響,對稻田蛛蛛等天敵安全。
3 小結與建議
試驗結果表明,科迪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佰靚瓏TM106SC是防治稻飛虱的速效性和長效性藥劑。其施藥簡易方便,防效高,速效性好,持效期長;且對稻田天敵安全。尤其在飛虱重發田塊效果更為明顯。從經濟角度考慮,推薦制劑量為240g/hm2(即有效成分24g/hm2),在稻飛虱低齡若蟲高峰期加水750L/hm2對準稻株中下部均勻噴霧。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