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淼 關慶珍
摘? 要:成都在智慧公共服務的網絡基礎設施、5G專網醫療應用、智慧交通等方面積極探索并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也存在頂層設計缺乏、數據聯通性不足、數據應用的深入挖掘不夠等問題,作者在對比分析成都與杭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措施基礎上,提出了成都智慧公共服務的完善措施與未來發展路徑。
關鍵詞: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建設
中圖分類號:D63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06-0073-03
Abstract: Chengdu has actively explored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smart public servic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5G private network 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smart transportation.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top-level design, insufficient data connectivity, and insufficient deep mining of data applications.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Chengdu, Hangzhou, Shenzhen and other first-tier cities, the author proposes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aths of Chengdu's smart public services.
Keywords: smart city; public service; construction
公共服務作為涵蓋人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方面面的基礎性服務,其發展水平與人民的幸福生活密切相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環節。隨著信息技術在全球的普及和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智慧城市建設由理念走向現實。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也為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提供了新的方向與發展路徑。
1 公共服務智慧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1 公共服務的內涵和特征
國內外學術界對公共服務內涵的闡述基本都圍繞著政府管理、公共服務和提供產品等。李軍鵬在《公共服務體系國際比較與建設》[1]一書中將公共服務的內涵概括為“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總稱,是供全社會共同消費、平等享受的產品與服務。”要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公共服務就必然帶有普遍性和公平性的特征,是每個公民都可以享有的普遍性服務,這種服務的提供還應建立在社會正義和平等價值基礎上;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變化,公民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因此公共服務還具有動態性特征,要與公民的生活需求相適應。
1.2 公共服務智慧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公共服務的智慧化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應有之義
從國際智慧城市建設情況來看,發達國家雖建設側重點不同,但都以公共服務為核心。倫敦的智慧城市建設以市民需求為核心,公布可視化的政府數據,讓市民廣泛、全面、深入地參與政府決策,監督決策效果;建設了感知空氣污染情況、濕度、溫度等感知倫敦項目和智能化車流控制的高速公路管理體系等。日本的智能化交通系統,德國的節能、環保、交通智慧建設,新加坡的綠色發展、一站式公共服務等,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都將公共服務擺在核心位置[2]。
從國內看,2014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公共服務便捷化”放在首要目標的位置。2016年和2017年發布的一系列智慧城市評價模型及基礎評價指標體系中也將公共服務作為成效類的一個重要指標。
(2)我國的城鎮化發展現狀需要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大量人口向超一線城市和一線城市聚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顯示,2018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增加到8.3億人,城鎮化率達到59.58%。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為城市發展帶來巨大推動力的同時,交通擁擠、公共資源緊張、環境等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是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在城鎮化進程中的集中呈現,利用信息化時代的新技術新手段、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是滿足人民需要的路徑之一。
2 成都智慧公共服務建設的成效
作為新一線城市,成都通過不斷提升基礎網絡及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積極推動5G技術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在基礎設施互聯、智慧民生、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2.1 加強網絡和5G基礎設施改造與建設,夯實數據“互聯”基礎
通信技術來感知、關鍵數據收集與分析是智慧建設的基礎,實施網絡設備及設施升級改造、加強數據互聯互通是公共服務智慧建設的首要步驟。成都在數據互聯互通方面起步較早,2017年就完成了城域網的升級改造,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全市的千兆網絡,成為名副其實的首個千兆省會城市,提前三年完成“寬帶中國”2020年戰略目標。在5G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方面,成都市緊跟5G技術發展的步伐,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在成都開展5G先期組網和實驗,建成了全球首個2.6G頻段的5G基站和5G地鐵站,打造了全國首個頂級5G示范街區和5G精品環線5G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呈現良好態勢。
2.2 核心數據跨部門聯通,打造一站式智慧民生服務平臺
為落實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要求,成都市委市政府、市委社治委牽頭,多個部門、平臺企業聯合起來,于2018年10月推出了天府市民云市民服務平臺。為市民提供了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社區服務等分類城市服務的“總入口”。只需要一次認證、一號登錄,就可以實現一站通行、全網通辦,真正把生活服務的柜臺、公共服務的窗口搬到了市民身邊。目前已經整合上線了34個職能部門的146項便民服務,累計服務近1000余萬人次,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目標。
2.3 以大數據和5G為支撐,促進智慧交通發展
成都通過綜合應用交通數據、探索5G新技術的應用等多種方式在科學治堵、智慧治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探索“互聯網+”交通治理,提高出行效率。2017年成都聯合百度地圖定制開發了“成都交通實時監測與研判分析平臺”,強化政府、社會、企業等數據的融合與應用。將街道監控設備及人工巡查數據傳送給百度,再結合百度地圖使用者反饋的大數據信息,及時發布中心城區所有中小街道路況,包括禁左路段、禁止掉頭路段如何通過中小街道繞行、施工路段的具體情況以及臨時交通管制該如何繞行等,自動生成最優出行方案,引導群眾智慧出行。
二是探索5G的智慧交通應用。2019年2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和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聯合發布了全國首個5G智慧交通創新應用,成都公安交警用5G直升機+無人機飛行編隊監控各條市管高速的交通狀況。5G直升機+無人機飛行編隊能清晰、實時傳輸整條道路的路況以及每一輛車的車牌、駕駛行為等。可以對路段的擁堵、事故和交通違法行為等進行實時監控,還可對現場車輛駕駛人進行實時遠程喊話,進行現場交通的協調、指揮,及時恢復道路暢通。
2.4 積極探索5G的醫療應用,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成都依托5G基礎設施優勢,在5G的醫療應用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與實踐。一是基于5G的多地醫療會診。2019年5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舉行的“5G智慧醫療應用示范會議”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龍泉醫院、遂寧市中心醫院三地通過5G網絡實現了同時連線,并實踐了多地聯合遠程會診及實時纖維支氣管鏡手術演示指導,是全國首次將5G網絡運用到多地醫療會診。二是5G的遠程醫療應用。聯通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了5G遠程醫療課題研究。2019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落地了首個智慧醫療的5G場景應用,測試了5G技術在遠程超聲診斷中的應用。利用5G的高速、高清特點,幾乎同時顯示遠端患者的實時攝像畫面及檢測結果界面,醫生通過攝像頭及程序遙控數據傳輸,控制機械臂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與實時溝通。三是由中國移動(成都)與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聯合探索的全球首個基于5G行業專網的醫療應用正式投入商用。共涵蓋了5G智慧醫院、5G+VR新生兒探視、5G遠程B超、5G遠程手術示教、5G智慧導診等應用場景,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效能。
3 成都智慧公共服務建設的問題及未來發展路徑
3.1 對比分析成都智慧公共服務建設存在的問題
成都依托基礎設施和先行發展優勢取得了較好的智慧公共服務建設成效,但與廣州、深圳、杭州等一線城市相比,還存在系統性規劃不足、重復建設等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1)成都智慧公共服務建設缺乏系統性規劃
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設目標與規劃通常只在工作會議和信息化發展中有所涉及,缺乏系統性的總體規劃布局和方案。對標杭州,2017年就發布了《“數字杭州”(“新型智慧杭州”一期)發展規劃》,對智慧建設特別是公共服務建設的現狀與發展形勢做了詳細分析,以頂層設計為引領,明確規劃目標、闡明主要任務、強化保障措施,系統化地規劃杭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深圳在2018年7月18日發布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在系統化設計方面更進一步,根據發展規劃頂層設計和總目標,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一體化建設的總體框架,將頂層設計與技術和模塊建設進行了更系統化、更細致的設計。
(2)公共服務支撐系統的重復建設、信息聯通不暢問題
成都市在智慧出行和民生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重復建設、應用之間信息不互通的問題。如成都一站式服務平臺的天府市民云與原有的天府通應用,兩者側重點不同,但在公共交通的移動支付、生活繳費等方面功能有交叉。同為旅游大市的西安、南京等都推出了支付寶掃碼乘車服務,無論是市民還是游客都無需再另外下APP即可乘坐公共交通,交通更便利的同時也提升了體驗感。
3.2 成都智慧公共服務建設的未來發展路徑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和信息化時代城市治理的現實要求下,各地智慧城市和公共服務建設的腳步只會越走越快,成都需將已取得的成就轉化為前進動力,解決智慧公共服務建設中的問題,探索更多的應用領域與發展方向。
(1)頂層設計先行,明確建設思路與方向,建立評估指標體系
加強智慧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才能更系統化、有步驟地推進包括公共服務在內的各項工作有序進行。一方面,要從全局角度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工作思路和總體目標、建設框架、實施機制、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進行系統規劃。以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為依據,對照成都特色發展需求,做到標準化與個性化兼顧。切實發揮領導小組作用,建立全域網絡體系,協調各部門各模塊的聯動管理。
另一方面,應建立科學化可評估的指標體系,實現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進度監控與效度評價。根據楊傳開、黃彥[4]對2018年倫敦市的智慧城市規劃草案的研究,倫敦在規劃建設智慧城市時提出了非常詳盡的三級指標體系,明確了未來三年中每一年的建設進度要求。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一般只涉及最終的建設目標,缺乏形成性評價依據,可以參考倫敦的規劃草案,設計過程性評價指標和建設要求。
(2)打通數據互聯通道,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對于智慧公共服務建設而言,基礎設施、智能設備的數字化是基礎,要提升智慧公共服務建設水平就要打通底層數據通道,將包含公共服務在內的整個城市運行、治理、服務等多方面數據匯總成為本市特色的系統數據庫。只有打破信息孤島,讓數據有效匯聚與聯通才能從根上避免功能重復建設、居民跑斷腿等弊端。另外,數據聯通是手段,數據的應用與開發是核心,不能只停留在互聯和數聯階段,關鍵是要把數據用起來。因此,要在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基礎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數據分析系統和治理保障體系,加強數據的共享和協作,讓數據為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城市治理效能服務。
(3)探索多元參與體制機制,促進多方主體協同合作
智慧公共服務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協同合作,政府部門在規劃時應提高社會組織、企業和個體參與度,探索“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多元參與機制[5]。一方面,智慧公共服務建設投資巨大,單靠地方財政收入難以保障智慧公共服務建設的持續投入與后續發展,加強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能夠為智慧公共服務提供多元化的資金支撐。另一方面,智慧公共服務建設的最終目標以人為本、惠之于民,在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務領域更要積極推進市民和社會組織的參與,充分聽取廣大民眾的意見,才能切實提高公共服務建設的公民滿意度和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軍鵬.公共服務體系國際比較與建設[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5(9):1-5.
[2]吳紅輝.智慧城市實踐總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6):127-169.
[3]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評估報告[EB/OL].環球網,2018年8月21日,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KbEMJ.
[4]楊傳開,黃彥.倫敦制訂“市長路線圖”指導智慧城市建設[M]//屠啟宇,蘇寧,鄧智團,李健.
[5]姬凌巖,李宇.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與展望[M]//趙秋雁,龔維斌.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報告No.7(2019).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300-311.
[6]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9):絲路節點城市2.0:“一帶一路”建設重心與前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