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城元
農業與人們的生存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農村經濟也是中國經濟結構的主要內容。在國家政策調整以及經濟形勢日益好轉的情況下,所有產業都迎來了發展契機,然而農村經濟依然處于緩慢發展的趨勢,發展歷程十分艱辛。基于此,對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展開探討十分必要。
1.生產力不足,基礎設施缺失。部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較差,缺少農田水利工程,農民的用水用電也存在一定困難,道路也急需修整。尤其是山區農村,由于其耕地較為分散,運用大型機械進行耕種可行性較差,只能采用人工作業的方式進行作物的種植,因此農業發展效率較低,經濟收益也并不理想。同時,部分農民自身文化水平較低,缺乏農業種植方面的專業知識,導致標準化的農田數量較少。此外,由于水利設施的缺乏,難以有效抵御自然災害的發展,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2.缺乏勞動力。近年來,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化,居住于農村的主要是老幼婦孺,這部分人群不具備較高的生產能力,對于外界信息的接收能力也相對較差,缺乏科學發展農業的思想意識。同時,部分基層干部的文化水平較低,未意識到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農村的工作任務繁重、瑣碎,收入水平也相對較低,因此,其工作態度消極,工作執行效果并不理想。長此以往,涌入城市的勞動力更多,這會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的阻礙。
3.科研資金不足,缺乏創新能力。由于農業科研方面的投入不足,導致農村創新能力缺乏,因此農村的生產力難以得到快速提升。同時,科研經費的缺失,農業技術的研究無法深入,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農村地區只能采用較為傳統的生產方式進行農業農作,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較為緩慢。
4.農業種植產品單一。目前農業種植產品較為單一,由于受到思想觀念影響,農民依然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同時,農戶都是單獨經營,田地分布較為分散,無法實現規模化種植,產生的經濟效益也相對較低。同時,農村的勞動力、人力與物力資源的分配并不合理,這都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5.土地利用率低下。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處于緩慢狀態,因此,土地流轉問題逐步顯現。同時,農產品的價格相對較低,土地承包價也不高,因此導致大量農業耕地被閑置,農田荒廢現象嚴重。此外,農戶與土地承包方的關系并不穩定,土地流轉率較高,難以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土地經濟收益無法得到保障。
1.從理論上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指導。一方面,農業部門開展農業生產的科研工作,將研發成果及科學的農業種植方式傳授給農民,同時也幫助農民進行科學有效的農田管理,這對農業經濟發展來說具有顯著的指導作用,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可以優化與豐富農業勞動成果,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的開展,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以全面調動,農民更樂于參與到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同時也可提升其生產收益。只有創造大量財富才可以實現農民社會福利的有效保障,農民通過努力實現了自身效益與價值的提升,社會效益也必然會得到積極的促進。
2.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農業經濟管理的開展,從制度的層面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優化,使農村經濟得以更加快速與規范的發展。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下,農村將經濟發展作為農村發展的重心,農村經濟結構逐漸向科學化與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這使得國民經濟的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提高。
3.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掃清障礙。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受到限制,發展過程遇到了諸多困難。農業經濟管理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掃清障礙,進而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由于農村生產力較為低下,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待完善,同時在各個行業發展過程中未能進行土地使用的合理規劃,這都嚴重打擊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利于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農業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化解農村發展與環境保護方面的沖突,推動農業經濟向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傳統的農業耕種方法嚴重危害了生態環境,農業部門必須進對農業耕種模式進行合理規劃,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不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1.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農業經濟管理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密切,農業部門應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作用進行深入了解,順應時代的發展,建立實用性較強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為農村經濟的穩定與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同時,農業部門應以經濟體制發展狀況為依據,不斷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更新,助力農村實現經濟轉型,并進行農產品產業鏈的優化與完善,進而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拓寬融資渠道。經濟是農村發展的基礎,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經濟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農村的生產質量才可以得到穩步提升,進而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政府部門對農村提供的資金投入有限,農業部門必須拓寬資金籌集途道,鼓勵經濟發展狀況良好的企業進行農村地區的投資,幫助農村地區解決資金問題,為農村經濟的穩定與持續發展提供助力,同時,還可以解決農村農動力的就業問題。
3.加強政府對農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門應從政策與資金兩個層面入手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扶持,首先要制定相應的引導政策,還應提高人力、物力與資金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同時還應吸納專業素質能力較高的農業人才加入到農村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此外,政府部門還要推動互聯網的應用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城市與農村搭建通暢的交流平臺,減少農村與需市間的經濟差異。確保制度的貫徹與落實,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4、組建專業的農業經濟管理團隊。對于農村地區來說,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素質與思想意識狀況是決定性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基于此,加強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團隊建設十分必要。農業經濟管理人才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還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農業部門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規律,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進行培訓,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同時,還要對國家制定的農業政策進行深入了解,確保農村經濟得以良好的發展與促進。
結語: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土地、勞動以及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因此,農業管理部門必須發揮出指導與協調作用,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與制度支持,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向科學化與規范化方向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與健康發展。